今年,是三浦綾子逝世十週年,麥田出版社於今年推出她60年代轟動日本文壇的小說「冰點」。也是本文要推薦的好書。
(但是最早翻譯冰點小說的朱佩蘭女士,已經寫了很棒的書評,並出了一本書「冰點的感情世界」(商務出版,2008),以下就以朱佩蘭女士對冰點的分析錄於下,看完之後,您一定很想找這本書來看。
(有關三浦綾子的事蹟,請見上一篇文章)三浦綾子
三浦綾子(圖左)與翻譯家朱佩蘭女士(圖右)。
小說【冰點】的中文翻譯:朱佩蘭(圖右)
1935年生,資深日文翻譯家,從事日文中譯工作四十年。
最早將三浦綾子的《冰點》原著譯為華文介紹給國人。另譯有三浦綾子的
《綿羊山》、《石林》等數十部作品。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孃》、《古都》,陳舜臣的得獎作「青玉獅子香爐」,以及松本清張、夏樹靜子、仁木悅子等人的推理小說。邱永漢並親自授權翻譯其得獎作品《香港》、《濁水溪》及《女人的國籍》。曾獲文藝協會翻譯獎。
三浦綾子與先生三浦光世。
【冰點的感情世界】,朱佩蘭 著
(註:朱佩蘭,臺灣嘉義人,名翻譯家,譯著有「綿羊山」、「冰點」等書多種。)
http://tw.myblog.yahoo.com/jw!.mtGSIuXHBvvF81bA8aakYJnoHoRtG0-/article?mid=104&prev=105&next=99 (本文引用來源)
一九六三年元旦,日本朝日新聞社刊登一則驚人消息,為慶祝創刊八十五週年而以一千萬圓獎金募集長篇小說。資格和內容都不限制。也就是說,包括已成名作者,人人可以參加此項徵文。一千萬圓在當時的日本已經是屬於超巨額獎金,因此是相當轟動的消息。令人跌破眼鏡的是經過層層嚴格審查評選的結果,得獎者竟然是北海道旭川市一位平凡的中年主婦(42歲)三浦綾子。在執筆創作這部巨作「冰點」之前,三浦綾子只以筆名林田律子寫過一篇親身體驗的真實故事,題名<太陽不再沉沒>(約二萬字),入選「主婦之友」月刊雜誌的徵文而已。
「冰點」在朝日新聞連載了將近一年(1964年12月9日至1965年11月14日),這期間所造成的轟動,更超過徵文發表之初。連載期間故事天天出現高潮,天天掀起讀者的搶讀、討論和共鳴。「冰點」的熱潮延燒成了沸點,不但整個亞洲,甚至歐美媒體也爭相報導「冰點」是奇蹟。
不錯,「冰點」堪稱為奇蹟。其主題「原罪」、故事內容、其寫作技巧,連載、出書都高潮迭起。乃至作者三浦綾子本身的經歷、健康狀況都不尋常。開頭大半的人都沒有想到以一位病弱,沒沒無聞的平凡主婦,在其後的生涯居然能一部連著一部繼續不停綴地寫出數十部膾炙人口的小說。部部拍成電影和電視影集。甚至晚年在對抗帕金森氏症的困境下,仍完成超長篇小說「銃口」上下集。因此個人亦認為只能以奇蹟來形容這位作者三浦綾子女士。
小說大致上可分為純文字小說和大眾小說二大類,「冰點」是屬於後者。大眾小說具有故事性,一般讀者較容易接受。「冰點」劇情完整動人,角色不複雜。表面上看似幸福美滿的家庭所潛伏危機,忌妒、自私、報復、愛恨轉折等等人性心情變化,似乎隨時發生在我們身邊。令人深具同感的故事緊扣讀者的心,引起讀者共鳴。
「冰點」的主題是原罪。原罪是什麼?這並不是吸引人的主題,平常我們很少去深思、探究,不認為這是嚴重的問題。當初我在一口氣讀完旅日友人航寄而來的出版「冰點」時,立即深深陷在劇情的感動中,根本忽略作者所強調的原罪的主題。我同情純潔無辜的少女陽子,關心她的生死。認為美貌的夏芝自私可惡,溫和的啟造是懦弱的正人君子。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劇情。這也是九成以上的讀者現象。後來據作者三浦綾子告訴我,由於太多讀者寫信反映其感想,認為讓可愛的陽子復活。因此即策劃了另一個主題,從原罪到寬恕,延續陽子的生命。也就是說,為復活後的生命而寫「冰點」續集。
我們都知道凡是違反法律或道德的行為就是犯罪。然而這與原罪的差異在何處?原罪只是宗教上的名詞嗎?儘管儒家代表之一的荀子提倡性惡說,孟子則主張性善說。但在閱讀「冰點」之前—即使讀後—我未曾想過此問題。始終認為那是限於宗教,屬於小說劇情,與我無關的問題。
「冰點」女主角陽子純潔、活潑、聰明、懂事、幾乎是完美無缺、討人喜歡的少女。因發現自己是殺人兇手之女,血液中潛在著罪,以致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在人們眼中陽子是無辜的,她的行為也沒有觸犯法律道德。然而,內在隱形的,隨時有可能顯現的污點就是她的原罪。
相對的,漂亮富裕的醫院之長夫人夏芝發現自己親手呵護疼愛養大的陽子,竟然是殺害其親生女的兇手遺孤,自然由愛轉恨,對陽子百般欺凌刁難。夏芝天生麗質,加上優渥身世,使她養成自私、自傲、任性、嬌生慣養、自認高人一等,而這就是她的原罪了。
再說「冰點」中的啟造,一位人人敬重,道德醫術皆高超的醫院之長,因嫉妒妻子的不忠而安排陷阱,隱瞞真情讓妻子收養殺害親生女的兇手之女。存心讓妻子付出多年真情疼愛和辛苦養育之後,再暴露真相打擊妻子。這種行為豈不比觸犯法律更毒惡?這就是啟造這位平時具紳士風度的謙謙君子心中的原罪。
小說情節生動感人,不脫離真實生活。無非只是「冰點」故事中陽子、夏芝、啟造等角色的大動作才算是原罪。舉凡內心不知不覺間掀起的自私、傲慢、嫉妒、說謊、毀謗等等之情緒皆屬原罪。
自從體會「冰點」所強調的主旨—原罪之後,我常凝視自己內心,檢視自己,驚訝地發現自己是何等沒有膽量,不敢坦然面對本身的真面目,常自欺欺人的弱者。沒有表現於外的心情,沒有付諸行動的思緒何其多!原罪若不加以對付、消除,也可能釀成災禍,實不能不重視。
三浦綾子常透過她的作品說,「沒有感覺罪是罪,就是罪」。她指出我們人常在不知不覺產生「罪」—也就是說「惡」的意念,或缺少罪的意識。但事實上人之內心都存在著不自知的一處黑暗—原罪。這是最高水準的罪的意識。據聖經的記載,最初人類亞當與夏娃受蛇的引誘,違反神的旨意吃了禁果犯罪後,其子孫的我們全人類就都有潛在於意識中的原罪。三浦綾子認為原罪比觸犯法律的罪嚴重,偏離道德上的罪隨時隨地發生在人們之間,影響深遠。這些原罪遠比觸犯法律更容易發生,所以更需要警惕。
若僅從宗教之意的角度來看,原罪是嚴肅的課題。聖經羅馬書說「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十四. 23)好深奧嚴肅的課題。以原罪為主旨而寫的「冰點」奇蹟般贏得超乎尋常的廣泛讀者共鳴,主要的是其所鋪陳的情節有大眾小說的普遍性、略帶推理小說的懸疑性,加上文藝小說的優美性揉合而成。讓人們在隨著故事的發展之間,自然而然地接觸到原罪的問題,而非勉強地被迫面對嚴肅的原罪。三浦綾子曾表示,簡單地說,失去目標的生活也可以說是原罪。所以原罪是普遍地存在於人們身上,只是未去省察而已。
「冰點」的最高潮是在夏芝指摘陽子是兇手之女的場面。陽子為這原罪,隨即寫下遺書,仰藥自殺。「冰點」這最後一章的標題是復活。在啟造和高木二位醫師的搶救下,昏迷的陽子脈搏終於恢復微弱的跳動。啟造和高木面對面靜靜點頭……由此描寫可知陽子的性命已經有挽回的希望。在復活這一章中,陽子的身世出現戲劇性的轉折。同時夏芝和啟造也都深深懊悔、反省自己的行為。
到此為止「冰點」是一部主題具有震撼性、故事結構完整感人的小說。但同時也可以說為續集留下了伏筆。只是人活著,並非一口氣在呼吸就夠了。因此,讀者群眾為陽子請命,要她活著,那就是必須要賦予她另一段人生,讓她去熬練另一種生命,經歷更深一層的人生意義。復活非只是生命的存活,復活毋寧說是屬於靈命上的表現。
由此含意而言,「冰點」中幾位人物頓悟自己內面的「惡」,痛改前非,重新起步,也等於是一種復活。
「冰點」透過故事的發展,作者三浦綾子讓讀者在自自然然,輕輕鬆鬆的情況下認識原罪,檢視原罪的涵意,進而提醒人需對抗它,消除它,以達到靈性改造,生命更新復活的結果。
在這裏作者另外提出了一個課題,「愛你的敵人」。原罪容易被忽略,愛你的敵人卻是艱難的考驗。我想我就做不到。或者說,不甘心這樣做。
聖經馬太福音在論到仇敵中說「要愛你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五. 44)。路加福音也說「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的要待他好」(六. 27)。這是何等困難的事啊。我相信社會上愛人如己的善心人士不少。但以我們現今的社會狀況,要愛陌生人都不是容易的事了,更何況愛仇敵?「冰點」中作者從開頭就把這課題加在一派溫和的謙仲君子啟造身上予以考驗,穿插「愛你的敵人」信念,推展劇情。常識和行為往往無法一致,結果啟造對妻子不忠的報復心理戰勝了「愛你的敵人」口頭禪。
如果在「愛人如己」前面加上「事事」及「處處」愛人如己,困難度必然加深。而要愛「仇敵」,勢必少有人敢拍胸脯表示自己做的到吧。因此在責怪啟造是心地狹窄的偽君子之前,我們需先躬身反問自己。雖然如此,「愛」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生活要素,如同我們人需要氧氣一樣,生活中不能沒有愛。聖經哥林多前書論到愛說「信望愛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十三. 13),對愛有許多寶貴的教誨,可見愛的重要性。
那麼,愛的源頭在哪裡?聖經約翰一書中說「愛是從神而來」。各種層次的愛,相信只要與神連合,就沒有做不到的。
「冰點」中另外穿插一段渡輪在函館與仙台之間的海峽遇到颱風而沉沒海中,船上一位美國傳教士將自己的救生衣讓給同船陌生的日本年輕女性的故事。這是犧牲自己的性命,搭救另一個年輕生命的英勇故事。捨己生命救人之舉,沒有比這更令人感佩的行為了。這段故事其實並非恣意編造的小說故事,而是真人真事。據當年船難紀錄,同船有兩位美國傳教士自願犧牲己命,愛心救人。世界上恐怕沒有比這更偉大無私的愛了。我想,只有其靈命與神連合,具備深厚基督精神的傳道人才做得到吧!實在是可歌可泣之舉。
把這段真人真事寫入書中,使「冰點」的故事增加感人的震撼力。這次船難是發生於一九五四年九月,往來北海道函館與日本本島仙台之間的渡輪洞爺丸,在津輕海峽遭遇颱風而沉沒海中。在危急慌亂中,那二位美籍傳教士霍恩.李柏與史頓看到陌生旅客救生衣故障,逃生無望而哭泣,便甘心情願地將自己完好的救生衣讓給對方。只因對方是較他年輕的生命,日本更需要年輕人而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洞爺丸船難發生後過了二十五年,也就是一九七九年,「冰點」作者三浦綾子突然接到自稱為「冰點」故事中葬身海底的那美國傳教士李柏之女琳達.李柏拜訪的請求。這次意外的會晤,作者始知為陌生人奉獻己命的美國傳教士李柏當年家有妻子及三名子女。從美國來函館 ?加洞爺丸船難二十五週年紀念典禮的琳達已經二十七歲,因獲悉自己的父親奉獻生命的事蹟被寫入「冰點」而赴旭川拜訪作者。三浦綾子這時始知自己筆下的人物家庭狀況。她愧疚地表示在看到琳達之前,從不曾想過失去父親的李柏家人日子是如何的悲痛艱辛。她為此而向琳達表示歉意。琳達在拜訪中透過翻譯告訴三浦綾子,雖然經過相當困苦複雜的成長環境,如今她已是堅強的基督徒,對父親的犧牲感到驕傲,願以父親為學習的榜樣。
這是另外一段讓人安慰的真實插曲。只不知那接受了救生衣,從船難中死裡逃生的女性,其後狀況如何?但願她不但獲得生命,且是有基督精神的新生命。
「冰點」中三浦綾子安排啟造搭乘洞爺丸,目擊船難時美籍傳教士奉獻生命的愛,深受感動。然而,他達不到這境界。這幕犧牲性命救人的事蹟恰巧與啟造隱瞞陽子的身世,收養陽子的報復行為成對比,這也正是一般大眾的情況。儘管啟造的角色是謙和善良君子,常心存愛你的敵人信念, ?終究是潛存著種種原罪的凡人。
不過,傳道人犧牲生命的事跡,使啟造認識了基督的贖罪,最後啟發他踏入教會,尋求唯一的真神。
當初三浦綾子看到朝日新聞社的徵文廣告,晚上上床時掀起投稿意念而思索主題,腦中即浮現以原罪為旨,探討基本人性的軟弱。人們生活上無法自我克制的種種無奈,宛如看不見的內心黑洞,恰似結凍的冰點。就以「冰點」為題,寫原罪吧。她想。
翌晨將此構想和大綱告訴丈夫三浦光世,他也覺得主題不錯。但他補充一句:「若是出於神的旨意,就寫吧」。於是他們即為寫作投稿的事向神禱告。
接下來作者展開人物的設定命名—陽子的名字是借用三浦綾子早逝的妹妹名字,為的是要讓這位活潑可愛的妹妹藉著小說永遠存活—然後勘查場景各季節、時間的變化。甚至如洞爺丸船難的插曲,她也親赴函館採訪船難悻存者,乘坐洞爺丸渡輪過海峽,調閱船難記錄等,收集資料之後才動筆。怪不得整本「冰點」彷彿真人真事一般,陽子、夏芝、啟造就像活生生住在北海道旭川似的,緊扣人心。
一九七五年我第一次到旭川採訪三浦綾子時,他們夫婦特地帶領我參觀「冰點」中出現的各場景。她挽著我的手臂進入茂密昏暗的示範林中,邊指示邊說明。這棵高聳入天的松樹下面是陽子常徘迴沉思的地點,這突出地面的大樹根是徹睡午覺用的枕頭,一隻隻黑色大烏鴉凍死在這附近的雪地上。松林外面轉角那棟樓房就是啟造的住家,他們一家四人住在那裡,作者把真實的室內隔局移入了「冰點」小說中。松林盡頭美瑛溪畔的石原是小麗遇害之處,也是陽子服藥企圖結束生命的地方等等……讓我彷彿間覺得自己與「冰點」一家人融合在一起,分不出到哪裡是真實境界,哪裡是作者筆下編寫的小說故事。
事實上這些場景早在「冰點」改拍電影、電視等時就已被拍入鏡頭,且不斷的有人組團專程來參觀,一夕之間,原來安靜的旭川變成了觀光景點。於樹林入口處也豎立一座牌,說明是「冰點」重要場景。高聳澄澈的藍天,常綠的松樹林,綿延至美瑛溪畔的潔白積雪,多優美潔淨的雪原,空氣清新冷冽,人心結凍到達冰點。好美好美的場景,令人忍不住想靜靜躺臥雪地入眠。
三浦綾子告訴我,她多次進入這樹林徘迴沉思,揣摩陽子心境,然後才下筆。對她而言,她所創造的人物都是活的。在執筆整整一年之間,與小說人物生活在一起。在徵文最後期限內終於完稿 (一千張稿紙,約四十萬字 )寄出時,立刻若有所失,產生虛脫感。她說只覺得已經完成了任務,根本沒有想到得獎不得獎的問題。當接到初審二十名內的通知時,自己感到很意外,也很滿意了。想不到最後竟然奪魁,實在大出意外,這份榮耀,她認為該歸於神。事實上,在她寫作的背後,始終有丈夫三浦光世恆切真摯的禱告支撐著。
「冰點」的問世掀起意想不到的大轟動,緊接著改編電影,連續劇,廣播劇,舞台話劇等等。熱潮尚未減退,次年(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三浦就又推出新的長篇創作「綿羊山」,在「主婦之友」月刊連載年餘。接著一九六八年在朝日新聞連載「積木箱」,也是長篇小說。然後又連載「鹽狩嶺」和「家」。非但長篇小說一部部不停推出,且這當中還一邊執筆寫隨筆散文。每一部長篇小說都是主題明確有力,情節吸引人,內容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人性的剖析令人折服,也同樣電影電視爭相搬演。這時候早已無人敢相信三浦綾子原先是「平凡的家庭主婦」,或懷疑她是一部小說作家。沒有能力連續創作,並且反過來認為她是出道較晚的奇才。
「冰點」續集則是一九七一年五月起在朝日新聞連載,陽子、夏芝、啟造、徹、北原等角色重新躍然於讀者面前。生命復活後的陽子等人迎接新的生活,展開新的人生旅程,必然的也同時面臨新的挑戰。
在「冰點」探討原罪之後,續集中作者把劇情移到陽子與徹及北原三位年輕人的感情世界。運用一些風趣清新的對白,推展劇情,讀來愉悅。當然主要的仍偏重於陽子復活後為罪而煩惱的生活及心理狀態。陽子因發現自己的原罪—心中的冰點,絕望之餘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復活之後恩典必隨之而來。聖經羅馬書中說「罪在那裡顯多,恩典就顯更多」(五. 20)。以弗新書亦教導我們「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四. 32)。所以陽子復活後的課題是如何脫離罪的綑綁,釋放寬恕。寬恕之後才能贖罪,才有恩典。
但寬恕談何容易?且人能寬恕人嗎?做到怎樣的程度才算真正的寬恕?而陽子這位「冰點」的靈魂人物光明純潔無辜,堅持不原諒生母的不貞,她如何能獲得生命復活之後的心靈復活?這個問題就是續集的重點。
續集中,表面上是三位年輕人的三角戀愛故事,重點則在提示人重生之後的生命內涵。在陽子、徹、北原三位年輕人之外,增加另一位養女順子。一個因耶穌的救恩而卸下兇手遺孤重擔,成為活潑開朗討人喜歡的少女。這四個投緣的年輕人感情世界也成為續集的賣點,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會忍不住想替這四個正直如陽光,純潔如溪流的年輕人綴合配對。
陽子在續集中逃避會晤生母三井京惠子,穿插一段京惠子的遭遇。這遭遇讓潔癖的陽子從一處冰點換到另一處冰點,肉體復活的她心中的冰點仍然沒有融化。罪沒有消失,冰點不會融化。陽子的心中冰點(罪)在於沒有寬恕。她甚至認為生為兇手之女比不貞的情況下出生更好。年輕的陽子不懂舊約聖經所說的「救恩出於耶和華」(約拿書二. 9)。想來一般人也不喜歡思考這錯綜複雜的問題。但同樣的,作者透過故事的發展,讓讀者接觸了這個問題。
此外,也增加一個大學新生三井達哉,他是陽子的同母異父弟弟。因這位個性偏激的達哉出現,使故事略平順的續集升起了高潮,造成一場嚴重的車禍。
續集末尾也出現一個小角色,卻是關鍵人物。就是陽子生母京惠子的丈夫三井彌吉。他在中國大陸奉命殘殺無辜的孕婦和胎兒,罪的自覺性強烈,回國後面對妻子的不貞時,能以原諒面對,真正做到「凡是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四. 2)的境界,和京惠子成為一對恩愛夫妻。這與啟造夏芝明明相愛,卻常相互指責,不時重回原點的情形恰成對比。
續集在最後有一段陽子為了整理內心感情,單獨到極北之地,在那裡偶然看見奇異的流冰景象,受到極大的震撼。從大自然的啟示,她豁然領悟了神真正存在,相信天地間確實有一位全能的創造主。人何等渺小卑微,豈有資格傲慢地不饒恕別人的過錯。
續集終章「燃燒的流冰」是以描寫極北之地鄂霍次克海獨特的天然景色—夕陽染紅流冰如燃燒,瞬息及消逝無痕—驚 ?陽子的心靈魂魄,達到釋放自己,真正得到重生,完全原諒生母將她送入孤兒院的苦衷。
當然續集中也描述啟造和夏芝雙方彼此原諒的內心變化,以及啟造在教會門口躑躅不前的心情剖析。最後終於踏入了教會。這些都是帶來贖罪的過程。
作者為要以大自然景象的啟示說服陽子的場面,奮不顧身地趁流冰到達網走時,親臨現場觀看。體驗零下三、四十度氣溫中,流水流動如萬馬奔騰衝撞的震撼。親眼目睹,親身體驗的場面,寫出來才如此的逼真傳神。這也是三浦綾子的敬業精神,成功因素。
續集的故事張力因推理化的懸疑性沒有上集的強烈,似較上集略呈和緩。但續集著墨於饒恕課題,偏重內心層面的描述,正與上集的原罪主題相呼應。
二零零五年我曾到北海道網走乘坐破冰船,到海上看流冰,體驗衝撞流冰的迫力。我沒有那樣幸運,未遇見彷彿火焰燃燒的奇異景象。即便如此,也被那蒼茫無色、洶湧澎湃,撞擊流動的巨大冰塊所驚嚇,不由自主地謙卑頌讚造物主的偉大。
生命重生,心靈也更新才算真正的復活。聖經詩篇說「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十九‧ 1)。人再聰明,科學再發達,至今尚無法探究宇宙形成的奧秘。以大自然景象啟示神的存在,正是作者三浦綾子在續集中的寫作手法。
文學是剖析人性,提升人的生活品質。文學也是帶給人新的希望,提供人生活的目標。有人說三浦文學是護教文學,但同時也是救恩文學。個人認為這正是三浦文學的特質,永不被淘汰的特質。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