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2 20:46:48| 人氣1,16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育+宗教(儷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視傳系 王儷玲

關於,教育──

  教育,是一個國家中最根本也最重要的事情,可以說是造成國家是否能強勝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台灣的教育,卻因為政策的擺蕩不定,以及政黨鬥爭,遲遲不見進展,反倒有退步的趨勢。
  談到教育,師長與學生都心有戚戚焉,以下是談及我個人的一些經驗與感觸。

  小學時代,我轉過一次學、待過兩所截然不同的學校,一所是古老而有歷史的,一所則是新興的新學校。奇妙的是,我待的班級中,總有特殊學生──自閉兒、過動兒、智商不足、學習遲緩、躁鬱症等……許多原以為算是「少數族群」的人,我通通碰過。該說是政府推行「常態分班」太成功,還是我真的的幸運所以剛好都給我遇上了?
  但,我始終覺得,對於這些特殊學生來說,常態分班不是件好事。因為我總覺得,他們得不到他們想要的,跟著我們學習,有時甚至會降低他們的自尊與自信心。
  到了國中,我開始懷疑是否真的有「常態分班」這個東西。
  我國中的班級,正是一般人口中的「流氓班」。班上同學的素質參差不齊,好學生與壞學生不成比例,更因為是特殊班級的關係,偶爾中午還要叫出去拔草、出公差。我與班上同學也處不好,在這裡沒有道理、沒有公平,他們唯一相信的只有「義氣」。曾經,憂鬱指數高到嚇人,被學校安排與輔導老師談話;我厭世,我怨恨同學、老師、學校、世界,恨一切的不公平;害怕人群,不再相信人性本善,什麼公正道德品性在我心中通通是個屁。

  輔導老師說,我是個有想法、有見解的學生,他不懂為什麼我的憂鬱指數高到嚇人。我微笑不語,因為自己知道原因──我們班。
  班上同學,約有三分之一都來字單親家庭,他們不喜歡上學、不喜歡唸書,卻被強迫坐在這裡。他們不滿、不情願,所以他們不停的搗蛋。但這些學生真的是壞學生,真的需要像訓導主任一樣以暴制暴嗎?其實不全然是,他們只是找不到出口、找不到目標,所以用作亂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那麼,不愛唸書只愛打架的他們,真的毫無用處?在多年後的今天,我找到了答案:有的人在畢業後從軍,在軍隊中他將義氣發揮極至,如今的他是個笑容開朗、正直而守法的好軍官;當初只愛打扮不愛拿課本的女同學,現在成了一家服裝店的資深店員,店裡沒人業績比她好。他們都一樣不喜歡唸書,卻比「認命唸書」的我們還快找到了自己想走的路。
  
  是教育出了錯,讓學生或家長只知道「唸書」?是不是不念高中、不念大學,人生就算是廢了一半了?
  這些問題,都出現在當時的我們心中。也許,在現今的社會中,沒有高學歷、沒有好成積,幾乎等於沒有競爭力。甚至有些家長,會阻止自己的孩子跟不會唸書、不愛念書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只因為他們會「帶壞」自己的小孩。
  但是,我們都忘了,這些世人眼中的「問題學生」比任何人都來的需要觀懷、需要陪伴。不會唸書不是他們的錯,他們不是應該被社會抹滅的、十惡不赦的罪人,他們只是找不到路、迷失了自己,希望有誰能幫自己一把,卻被社會推向更遠方的邊緣人。
  邊緣人,因我們的不包容而變的越來越「邊緣」。

  曾經,我不能原諒我的同學;如今,我感謝他們教會我的東西。
  最近,教育部想要撤消職校體系,改行十二年國民教育。我不懂這麼做的意義在哪裡,如果真的施行,會不會有更多「不唸書」的孩子,因為找不到興趣與未來,走向中輟之路,再創造更多更多的「邊緣人」?
  我憂心,這些位於高位、一路唸好書的「高官」們,是否因為不能體會而做出錯誤的決策,是否因為個人利益而傷了國家大本。
但我們都無能為力,只能繼續期盼政策會越來越好,只能繼續假裝沒有問題。
繼續假裝,自己的孩子都不會變成「邊緣人」。

關於,宗教──

宗教鬥爭的事件,在各國的社會中層出不窮。不是宗教內互鬥,爭奪高位,要不就是兩個宗教互指矛頭,攻擊對方是「異教」。近年來,台灣的報紙更有一些假借神明之名,騙財騙色者,讓人大嘆世風日下。
我不是任何宗教的教徒,也非無神論者。但我喜歡研究宗教與神話,雖稱不上是「狂熱份子」,但應該也算是沉迷於其中。

究竟,宗教有什麼神奇的力量,讓人類像是被催眠似的,只因你我信仰不同,就打的你死我活?
有人說,宗教是來傳達神的旨意,只要相信祂,死後就能到達「天堂」;
有人說,宗教是人類因痛苦或難過而想出來,讓心有所寄託的一種「幻想」;
有人說,宗教是君主創造出來,好以神之名方便控制人名的「方式」;
也有人說,宗教不過就是一群被催眠的人們,瘋狂下的產物。
誰是對、誰是錯的,我不能說個清楚,畢竟宗教信仰是個人自由,就算說破了嘴也不一定能講出個真理。

不論是什麼樣的信仰,都應是從勸人向善為出發點。除此之外的,我都認為是「怪力亂神」。如果是前者,我想不論是什麼宗教、信什麼神,其實都沒關係,就像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種、民族,在我心中,神的世界裡又何嘗不能是有許多民族的呢?

但是,我們所看到的宗教戰爭依然存在著,他們為了守護自己的信仰──或是否定他人的信仰──而不停在以名為「聖戰」中,犧牲生命、殘害他人。這其中,又以基督教與回教的鬥爭最為激烈。

  究竟為什麼這兩個教派會鬥的如此兇猛,仿傚非消滅對方不可似的?這就要牽扯到兩教的歷史了。
  自從康士坦丁大帝立「基督教」為國教開始,基督教文化便成為西方世界信仰的主流。而「回教」則是穆罕穆德眼見當時阿拉伯人的生活落後、信仰迷信的情況,參酌猶太教、基督教的教義,以及上帝啟示而創造的宗教。
由此可見,兩者都起源於猶太教。
  猶太人與基督徒都相信,舊約聖經中裡說:神要應許給他的選民一塊一許之地。因此,基於信仰相同的關係,基督教國家長久以來就比較傾向以色列,而
自從亞述與巴比倫滅亡後,以色列人便散居世界各地,原來的巴勒斯坦則由阿拉伯人(回教民族)居住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為了不使阿拉伯人支持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而答應戰後支持阿拉伯人建國,但等到戰爭將要結束時,英國又於「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 1917)」中答應以色列於巴勒斯坦建國,從此種下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間的仇恨。也導致回教國家與基督教國家之間的仇恨。

除此之外,又因爭奪聖地、聖城──耶路撒冷,而產生更多的仇恨與紛爭。

其實,不論是基督教、猶太教或回教(伊斯蘭教),在本質上都是好的,並且也沒排除異己的教條,更沒有要求人類所謂的「聖戰」。
對於宗教,除了避免受騙上當、詐財騙色外,我想就是要保有一顆善良且包容他人的心,如果因為他人與自己不一樣,而要毀滅異己,這樣就失去了宗教原本的意義了。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1,16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葉蝶
這是今天的新聞,我們上課所討論的、憂心的,不都來了嘛!而且來得這麼快!!

將來入學,要拿更多才藝等成績、在校成績來「申請」高中!
成績不好的學生,貧窮、無法補習才藝的學生......
如同你文章所言,成績不好不代表否定一切,技職體系是需要的,但是可能教育部長官大人都沒看到......

誰為他們想過?

*********************


國中入學 99年基測變門檻
更新日期:2007/06/22 20:09
最近基測的議題不斷的出現,22日教育部公佈,配合12年國教政策,從99學年開始,基測要轉型為門檻數據,學生上高中就得像要上大學一樣,要拿基測分數、學校成績、課外活動,一起申請入學。教育部宣佈基測要轉型變門檻,但是現在的國中生,可以不用擔心按照教育部規劃的時程,現在的小六生,將會是第一批適用基測轉型的學生。

取消了登記分發,基測轉型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學習多元化,學術方面不好的學生也有機會出頭天,所以除了在校成績,課外活動和才藝也很重要。

不過這樣的轉型,也讓家長開始擔心,的確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讓小孩去上補習班、才藝課,所以有的家長認為這會讓一些學生吃虧,不過有的老師覺得這會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基測轉型的出發點是讓入學能夠公平一點,學習能夠不只是讀書而已,不過要得到好的效果,看來教育部也得想辦法說服家長們,讓他們覺得這個方式對孩子們最好。(民視新聞翁郁容 、宋宏麟台北報導)I
2007-06-22 20:44:04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