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1 17:07:08| 人氣65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內教改與感想(紘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物理系 沈紘毅

國內教育
因為國內的教育和聯考制度,養成國人從小就在意分數、在意名次的習慣.家長,老師也都偏愛成績好的孩子和學生.所以,國內的學生從小,一致追求的目標就是要考好分數,排前幾名.很少人被啟發求知的樂趣和學習所帶來的自我滿足.在這樣的教育制度與觀念的潛移墨化下,不少人在出了社會以後,工作的目標也會繼續追求外在的、有形的獎賞,多半都認為耀人的頭銜和薪資,才是肯定自己的象徵.缺少了外在的、有形的評價,就失去了自我,就無法認定自己的價值,建立自信和自尊.
報告的同學所做的專輯中指出,在快樂指數世界第一的丹麥,快樂學習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小孩子不必跟別人比較,只追求自己的天賦的文化,在這樣的環境長大,有安全感又自信,懂得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
這種教育顯然和台灣大不相同.十多年前國內有識之士意識到台灣教育的問題而推動了「教改」.原本是個促進台灣進步的契機,然因觀念沒有改變,換湯不換藥,問題反而更嚴重.
教改的失敗,其實與傳統的社會價值觀與教育制度息息相關.因為科舉制度推崇「出人頭地」,學校裏也鼓勵競爭,恰恰與丹麥學校「不選擇模範生,更沒有排名」的思維相反.
經過十數年打分數、排名、學測、聯考的洗禮後,許多國人不但缺乏自信,更無法享受持續學習的樂趣,生活也失去了目標.想我也是活在這樣的教改下,可能因為我從小學,國中成績就一直都是前三名所以可能影響沒有這麼大.因為對我而言反而會希望有明星高中的存在,我覺得強者一起讀書,一起討論,反而能得到更大的效果,正所謂愈強則強吧.所以我認為,快樂學習,把每一個人帶上來,校校是明星,人人是英才,教改運動中出現的這許多美麗口號,都違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再來說到最近教改,竟然不能體罰學生.可是家長又要學生功課好,真的很矛盾是吧.記得我求學階段時,我在一間會拿棍子打人的補習班補習英文,只要考不好就是要被打,所以每次回家一定要讀書,因此那老師的學生英文成績都是前幾名,很多家長也都願意把小孩送到她那裡去補英文.對於之前新聞報導說老師彈學生的額頭一下,就被告,這樣的人或許有,可是我覺得是少數人而已,畢竟合理的處罰學生,大部分的家長應該都能接受.至少在我生長的環境看到的是這樣.
在華麗的教改口號下,從上而下的一連串教育政策,由外到裡的一波波教育改革,讓原本平靜的校園忙碌不堪.
然而,由於教改運動者提出的理念似是而非,大多數教師不能認同,再加上溝通不足與配套措施不夠,許多教育工作者只能在「忙、茫、盲」中度過.至於教育素質是不是因而提昇?學生程度是不是一年比一年好?老師和家長的經驗和感覺都是相反的.教改原本只是一種教育手段,十幾年來的教改行動反倒把手段變成了目的,結果教改被神聖化了,教改運動好像是為教改而教改,教育的本質與目標反倒受到了忽略.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提過:「無論九年一貫過程或者多元入學,這些體制上的改革並非教改的核心,它們都只是在建立一個良善的教育環境架構.而教改的真正核心應該在於塑造學生的精神面貌,它的思考在於我們到底要培育出什麼樣的學生?換言之,今天不論是政府高層也好,教改人士也罷,都沒有真正掌握到教改問題的核心,也欠缺貼近教育本質與目標的敏感度,更缺乏對於國內教育生態的真正理解,他們最大的謬誤,便是企圖以政治的手段,動用政府的行政力量,以為就可以解決國內的教育問題.這樣的思維方式正是戕害教育精神的主要禍首.教改的過程中,當權者以為只要上級命令下來,基層師生就可以落實下去;只要政策「正確」,無需辯論,試辦,甚至追蹤檢討,便可以「九年一貫」下去。以為只要有「永不回頭」的勇氣和「勢在必行」的信心,就可以讓教改成功.我想這是政府與教育部必須深思的。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65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葉蝶
1.非常好。
2.有少許錯字應該注意。
2007-06-21 17:11:25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