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02 23:41:31| 人氣4,8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心得--恐懼之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資管系 阮雅雯

首先先說明一下本書為何定名為「恐懼之邦」?
書中藉著已退休的思想生態學家霍夫曼教授之口加以闡明。霍夫曼指出:現代人都「生活在同一個國家,恐懼國」。它是在「政治–法律–媒體複合體」下,三方聯手以不斷製造恐懼的方式使人們就範,妄想著整個地球的環境要被破壞掉。

而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下後,東西方冷戰結束,就需要一個非常大的幻覺來接替。環境議題乃適時被引入,而「氣候遽變會帶來大災難嗎?」更是非常容易煽動人心。
「氣候暖化」議題則被作者認為是近年來最嚴重的恐懼炒作事件。但這些想法在現在是否正確??或許必須要再深入思考、討論。

「恐懼之邦」是一本很特殊的小說,書中引用非常多氣溫圖,並且參考了相當多文獻,更在書末整理出作者對於氣候暖化、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等的觀點,以闡明作者的整體論述。所以這本書也被人稱作「知識小說」,乃是由於它藉著故事的鋪陳,提供讀者相關議題的知識,同時也藉著書中角色的對話,來指導讀者如何理解這些知識。若要以幾句話來概括作者的思想,那就是:藉助於有限的知識來探討人類無知的領域,人類很可能被誤導,無論是有意的或是無意的。因此,在如此基礎下所做的決策,是無意義、輕忽、浪費的,甚至會造成無法彌補的錯誤。

不過,就像一個銅板永遠有正反面。作者對於任一項議題的討論,總是以更多的知識來指出有限了解的謬誤,這或許呈現出作者的淵博學識,但也自然可引申為:作者是否僅是以其有限的知識,來做擴大的申論,而且其中仍可能有許多錯誤的了解存在。更何況,何謂正確的了解?

書中舉的一個例子是美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公園」。長期以來,管理人員為保護生態,在此執行了一些認為是對的策略,最終卻顯示為「無知、無能、破壞性的介入」。初始,麋鹿快要絕種,所以就滅殺麋鹿的天敵。爾後,麋鹿的數量急增,河狸就消失。河狸興築天然水庫的工作沒有其他生物取代,草原就開始乾枯,然後鱒魚和水獺消失,土壤嚴重流失。不久,公園管理者開始大量捕殺麋鹿,但生態的改變卻是永久的,以前的樹種和草原並沒有回來。而且,引進外來種虹鱒,卻把原生種的鱒魚消滅。因此,作者重複強調¬¬¬---印地安人塑造「原始荒野」的方法,才是合理的,更在書中多次強調「田野調查」優於草率決策。

不過,人類本身就是一個生物物種,且已主宰了地球的發展。但是,這個物種並不是非常具有組織協調性,每個人或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都各有其看法與做法。這個物種的總數持續增加,且為了多種原因,又持續擴張開發,長期進行侵略、奴役與滅絕其他物種的行為,更大量破壞與掘取地球資源。現在,人類開始反向操作,也就是要保護環境與保育其他物種,無論是基於善意或是恐懼。可以確定的是:保護環境與保育生態不是人類擅長的工作,這是需要時間與經驗來學習改進的。以黃石公園的失敗經驗,正可以當作是其他千萬個國家公園能夠成功的基石。

那麼,地球資源與生物物種是否正在快速減少呢?本書作者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而指出:「還有人相信資源會用光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更認為:「2100年的人會比我們有錢得多,耗費更多的能源,有更少的世界人口,而且比我們享受更多的荒野大自然。我不認為我們要為他們擔憂。」這樣的論點跟我們大眾的認知是相去甚遠的,但他所依據就是:缺乏強而有力的科學數據,證明地球資源正在耗竭,這是可以理解的。

人的生命僅止百歲,我們能關心的就是自己、孩子與孫子的生命能否延續。擔心的與可控制的也僅止於自己能做什麼,才能降低孩子與孫子的生存困境。但是作者卻認為未來只會更好,何需為下一代杞人憂天?這是我在閱讀本書時感覺很奇怪的地方。

最後,本書對於氣候暖化的主要質疑,在於「冰島在20世紀的前半比後半暖和,自1970年以後,這些冰河開始持續性前進。」「許多測站氣溫並未顯現長期增溫,反而是在下降。」「將測站氣溫資料做不同的調整,就會顯現不同氣溫變化趨勢。」「印度洋裡的馬爾地夫群島,好幾個世紀以來海水位都沒有上升,在過去的20年還下降。」「南極大陸6000年來一直在融化,但是最近確是越來越冷,冰越來越厚,而長期融化趨勢的停止與冰層變厚,可能是下一個冰河時期來臨的第一個表徵。」「沒有人可準確測10天以後的天氣,而電腦模擬卻是在預測100年以後的溫度。」等,這些其實在各相關學術論文中都已經深入討論,並非如作者所看到的情況。

譬如在高爾的「不敢面對的真相」內有說到科學界早已知道氣候的變化不是單靠大氣環流運動,尚需與海洋環流同步配合。
但是,大氣的變動快,而海洋的變動慢。因此,在19世紀末到1940年代的氣溫上升時期,有些地區出現快速增溫現象;但是自1945年左右大氣氣溫開始下降,其實是在等待海洋洋流進行調整;1975年後全球氣溫開始快速上升,有些測站未出現增溫現象,有些測站則是異常增溫,這些都與測站附近洋流改變的影響有關。不過,大氣與海洋的交互作用,牽涉到二者物理與化學特性的不同,並非能簡單模擬與理解,所以目前電腦模式可以預測一個星期左右,當洋流變化可假設為不重要狀況下的大氣運動,卻無法預測一個月或更長期的洋流與大氣交互影響下的氣候變化。可是,如此基礎的觀點在本書中完全未提及。

所以我們真的不需要為我們的地球做點什麼嗎??其實只要每個人進一分小小的心力我們的地球可以更美好的。

本圖片所屬網頁
http://www.fnac.com.tw/ProductDetails.aspx?ProductID=23562948(中文版)
本圖片所屬網頁
http://blog.sina.com.tw/archive.php?blog_id=8635&md=entry&id=5880(原文版)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4,8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讀書心得--發燒地球200年
此分類上一篇:讀書心得--做最好的自己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