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千里步道,回歸內在價值
文:黃武雄 2005.05.09
一、你我能不能攜手合作,來開闢一條環島的千里步道?
今日起,親愛的朋友,請出門去探查一段小徑:山路、古道、產業道路或鄉道都好,條件是遠離喧囂,沿途要有不錯的自然或人文景觀。
然後:1.我們玩接龍遊戲,經匯集與勘查後,接成一條環島步道。
2.我們大家連署,邀民意代表協助,請政府排除困難,保護這條步道,免於經濟開發,並投入資源,協助規劃且促其實現。
3.我們要發展一套周延可行的公共論述,並與步道沿途的地主深層對話,尋求他們支持,同時提示有利於地主的種種誘因,在政府與地主之間穿梭溝通。
4.在這條步道上,引入新的價值觀,討論經濟開發與生態人文之間的矛盾,討論種種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問題,創造一種不同的場域,發展新價值。
二、我們先來勾繪這樣的夢想:
幾年之後,台灣會出現一條眾志成城、名聞遐邇的千里步道,環島一週。
你可以背著行囊或騎著單車去走一圈,也可以選擇某個區段去走個半天一天,沿途領略台灣僅存的美麗風光。你手上有本小冊子,告訴你離步道不遠處有個林間茶館可以喝茶,或有個田園民宿可以落腳。小冊子也告訴你,可以在哪裡租借腳踏車,在另一個地方歸還它。小冊子更告訴你步道附近的林相與生物,讓你真切看到、聽到早已被你忽略遺忘的景物。當然小冊子也記載步道附近一些古蹟、文史活動的據點、一些劇場或音樂表演的消息,讓你的健行變成一趟豐富的文化之旅。
這條步道蜿蜒於台灣的田野與山海之間,沿途沒有:
一路阻斷你走入風景的紐澤西水泥護牆
強光照射讓你瞳孔萎縮的水銀燈
殺草劑把花草燒焦死寂枯黑如煉獄的痛楚。 (十多年來,這三樣所謂「鄉野三害」,正大肆破壞台灣鄉野的景觀,趕跑了山水間的靈氣。)
這條步道臨山近海,走入平原。白天你看到沿途美麗的花草與田舍,夜裡你在星光下低迴,在流螢中目眩神搖。
雖說環島步道,你並不急著走直線,因為你追求快速走直線的結果,只是回到原點。這條步道蜿蜒曲折,卻讓你看到無限。
三、這個夢想有條件實現嗎?
有,我認為。如果你說有、他也說有、千千萬萬的你我他都說有,那麼夢想便會實現。
困難總是有的:
(1) 民間有無力量?
(2) 地主肯不肯?
(3) 政府願不願做?
這是三道關卡。通過這三道關卡,千里步道便會實現。
(1) 關於民間力量,就看你我他的響應,看看有多少人願意做這個大夢。今天我們不是一天到晚在怪孩子們不學好,只想玩電動遊戲?但我們沒有像樣的社區圖書館,沒有開放的公共空間,我們除了把孩子禁錮學校圍牆之內,或叫孩子乖乖呆在家裡之外,要他們們去哪裡發展身心?
前些日子,幾個勇敢的國中生騎單車環島一週,看他們繞一圈回來,以為他們一定看到了很多新奇的東西,有人高興的問他們:「你們把台灣繞了一圈,看到了什麼讓你們興奮的東西?」孩子們面無表情,只有其中一個說:「有什麼好興奮的,台灣到處都一樣醜,醜得一模一樣。」
日本作家富「木堅」史生,去年十月來台灣徒步環島七十九天,回去時丟了一句話:「台灣是不適宜人走路的地方。」
啊!FORMOSA!婆娑之洋、美麗之島,從哪一天起變得這般醜陋?
像我一樣,把你的感慨傳出去,喚醒你週邊的人張開眼睛、打開耳朵,他們便會與你一樣感慨‧。一波波感慨傳出去,便會聚集一群群步道推動者,產生一股強大的民間力量。
看看你我他想不想為台灣原有之美盡一點力氣?
(2) 關於地主:
這件事要辯證的看。因為步道沿途要停止經濟開發,地主當然會反對。但步道完成後,沿路說不定會興起另一種商機:民宿、餐飲、各種新形式的經濟活動。一條馳名國內外的千里步道,對於精打細算的地主來說,也許反成為利基。
步道推動者要去說服地主支持步道,幫他們想些點子,以謀得雙贏。必要時多查幾條替代路線,利於汰換與調度,免被少數地主予取予求。
步道推動者也要協力爭取民意代表與政府的支持,編列合理的預算,並適度補償地主的損失。
(3) 關於政府
一條美麗的千里步道,將成為台灣的觀光景點,提高台灣在國際的能見度。
台灣博覽會可以編列上百億的預算,千里步道更應該投注資源。當然兩者亦可考慮相互搭配。相對於台灣博覽會曇花一現,千里步道卻長久融入台灣人民的生活中,變成新文化的支撐點。
只要民間匯集的聲音夠大,民意代表與政府便會支持。我這麼認為。
四、千里步道要怎麼規劃?
既名曰步道,當然除了公務車之外,汽機車不能進入步道。這二、三十年來汽機車帶來交通的便利,卻也全面破壞了台灣的地貌。這二、三十年來,台灣交通純以汽機車的便利為主,能不能保留一條步道,禮讓步行者與單車騎士, 留給他們一點行的基本人權?
規劃千里步道,也許你我都不會喜歡引入流行的光雕工程,不會喜歡它像一般觀光景點變得雜亂,不會喜歡奇奇怪怪遍佈於各城鄉街路的大招牌。
也許你和我一樣,不會喜歡任由水銀燈把黑夜弄成像白天。
那麼步道要有照明嗎?還是人人自備一支手電筒,為了要感受月光之美、諦聽黑夜的靜寂?沒有光亮如白晝的照明,人會不會不安全?
不安全感的爭議、荒野保護的觀點、田野美學的論述、緩慢作息的思辨,將隨著步道規劃的開放參與,逐步發展出新的公共領域、新的價值觀,並延伸到步道之外,形成新的文化運動。
地球只有一個,京都議定書已經生效。半個世紀來,台灣為了經濟開發已犧牲太多珍貴的內在價值。藉由千里步道的規劃與開闢,讓我們從擴張主義走出來,重新出發,去探討一些根本的價值問題,從而改變我們的生活面貌。
十多年來「政治台灣」的聲浪淹沒了「文化台灣」的訴求。可不可能這一次讓「文化台灣」的訴求也發出一點聲息,迴盪出一圈圈漣漪,把這點聲息傳出去。
歡迎眾多關心台灣生態、人文、美學、教育…的進步人士參與這項「千里步道」的推動計畫。
尤其希望無數充滿理想的青少年一起加入行列:從探查小徑開始,上網提供訊息,參與論述規劃…,一路走到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