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6-06 11:44:01| 人氣3,29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影評]︰侯麥,夏天的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關於愛情的抉擇—夏天的故事

一、[導演簡介]:Eric Rohmer,1920年生於法國南錫。早期念文學,並寫評論。曾任當時權威電影雜誌《電影筆記》之主編。三十歲拍第一部電影《一個壞蛋的日記》,至今拍了三十多部電影,十多部電視影集。其重要作品有:

1.六個非道德故事系列:(由侯麥自己的小說改編)
《麵包店的女孩》1962
《蘇姍娜的故事》1963
《蒐集男人的女人》1966
《德萊家的一夜》1969(成名作)
《克萊兒之膝》1970
《午後戀情》1972
2.喜劇與諺語系列:
《飛行員之妻》1980
《美好婚姻》1981
《圓月映花都》1984
《沙灘上的寶蓮》1986(獲柏林影展最佳導演)
《綠光》1986(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我的男朋友的女朋友》1987
3.四季故事 「人間‧四季」系列
《春天的故事》1990
《夏天的故事》1996
《秋天的故事》1999
《冬天的故事》1992

二、[評]
侯麥的電影看似簡單,對白很多,故事是平凡的故事、角色大都是鄰家男孩或女孩;但這也充分顯示侯麥對人生的睿智觀察。他說,人的生活經驗中本來就是對話時間多,沈默無語的時候反而是反常了。他的作品輕鬆之中經常帶著哲學的意味,尋常的對話,飽藏對人性和生命的質疑。侯麥說:「我要呈現的不是主角做了什麼事,而是當他做這事時,內在的思考活動。」

這樣的詮釋放在《夏天的故事》裡,依舊十分貼切。簡單的劇情看似平淡無奇,青春男女的戀情也無過度言宣的必要;然而這正是侯麥厲害之處,表面上平靜無波,私底下卻已是暗潮洶湧。至於題材的選擇無分大小,愛情男女經常是侯麥電影中的主軸。侯麥以其世故及睿智,屢屢探索青年男女的熱情和迷茫,往往更能切重要點,表現出人類情愛關係之中的共相與殊相。

劇情陳述男孩卡斯巴為了一個不確定的約定,來到法國南部布列塔尼海灘渡假,等待「所謂的女友」來與他會合。期間他先認識知性、開朗的女服務生瑪戈,兩人性情相通且頗能談心。後來卡斯巴又為野性、主動的美女蘇蓮吸引,共度兩天短暫的假期;不料,此時他鍾情的夢中女友蕾娜出現了,卻是脾氣陰晴不定令人難以消受。一個沒有原則的男人,事事無法拒絕,於是和三人個別約定的一次威松離島之旅(意謂著他決定選擇和誰在一起),就變成主人翁卡斯巴的愛情難題…

這樣的男性角色,描刻得頗為入木三分。男人如我者(侯麥聲稱滿像他自己的),其實經常徘徊在「心靈伴侶vs慾望對象vs 夢中情人」的迷魂陣裡猶豫不決。瑪戈象徵一種清純、交心、沒有壓力、介於朋友和情人之間的男女情誼。蘇蓮則代表男性的衝動、慾望以及無法拒絕引誘的脆弱性格;至於蕾娜,其實最接近愛情的本質:夢幻、若即若離、陰晴不定、是愛是惡自己都搞不清楚,彷如霧裡看花卻又牽動情緒,令人無法忘懷。我相信侯麥無意將愛情簡化,這毋寧涵蓋了大多數男女普遍的共相。

最後男主角卡斯巴的決定仿如靈光一現,為電影淡淡的哀愁氣氛注入一點喜趣的註腳。這當然是侯麥通達的人生體驗換來的,雖非必然的選擇方式,但看了果能令人會心一笑。

就技術層面而言,《夏天的故事》從攝影、燈光(幾乎只有自然光)、音樂(侯麥不用配樂,他的音樂都是片中自然且應有的)乃至場景陳設看似粗糙、簡單;但,這種簡單恰成為最困難的目標。楊德昌就曾盛讚侯麥是全世界最懂得拍電影的導演。本片就像台灣觀眾熟知的《綠光》(1986),只花的台幣一千萬左右,任用很多經驗不足的工作人員。這時候,導演的駕馭功力便完全顯示出來了。侯麥的電影看似粗糙、簡單,都是導演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也許不像商業影像那樣衝擊感官,卻是侯麥完全掌握影片內容與形式精湛功力的演出。

整體而言,侯麥的電影在人性心理層面挖掘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那些充滿文學性和哲學性的雋永對白亦經常讓人低迴不已。誠如威尼斯影展在頒給他終身成就獎的讚辭:「無可取代地記錄下每個時代不同的社會意義,堅持自我,在快速變動的市場需求與美學風格中屹立不搖」。侯麥說:「我的電影不給人瞬間的衝擊,我希望別人再思索我的作品時,會從中發現影片的旨趣所在。」他的作品始終都在描繪人的心靈及其行為。侯麥對自己期許,也許也該是所有創作人必須念玆在玆的課題。


李志薔 2002.5.16

台長: 李志薔
人氣(3,29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日本藤素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3 01:01:5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