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03 11:17:22| 人氣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無聊報告】福爾摩沙特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十七世紀的台灣、荷蘭與東亞展覽】

  這次展覽品內容,我們主要可以區分為幾個重要的主題:

一、有關當時原住民〈平埔族〉的文物:

  十七世紀以前的台灣,是南島民族的原始社會,當時原住民仍處於小部落散居的狀態。在荷蘭人和中國人來了以後,留下許多的記載,但也有不同程度的偏見,仍然是研究這些消失原住民,即平埔族的重要資料。

  這次的展覽中就有幾幅捕鹿、善走、種芋、織布、乘屋、迎婦、獵頭等主題的番社採風圖,以及西人所繪的手繪原住民狩獵圖、福爾摩沙人版畫等。

二、西來的西方國家所繪製的地圖與相關文獻:

  在十六、十七世紀西方人開始向東方擴張,且陸續在東亞建立據點,日本也崛起,而中國於東亞海域上的活動則多為民間勢力,即走私商人與海盜。十七世紀東亞洋面上各方勢力鬥爭,以角逐商業利益。

  他們首要目標是與中國直接貿易,但遭中國官府拒絕,台灣才被動地捲進這場風雲洶湧的局勢中。因為西人東來,所以留下許多的航行地圖及文獻,這也是這次展覽品的重心之一,這些地圖雖然不見得準確,卻也包涵了重要的歷史意義。

三、海上爭霸利器─船:

  新航路與新大陸的發現,開啟爭奪海上霸權的近代世界,船舶取代馬匹成為主要的爭霸工具,船舶先進或落後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這次展覽中即有展出十七世紀中國人用的船隻模型,這種船西方稱junk,即中式帆船,日本文獻寫作「戎克船」。

  船有單桅和雙桅之分,兩桅以上均稱雙桅,這種船才可以交通外洋。另外,這次展覽也有展出十七世紀葡萄牙和荷蘭人所用的歐式帆船的模型,這種船被馬來人稱為kapal,是「大船」的意思,東南亞閩南語系華人譯作「夾板船」。這種帆船噸位大,甲板數層,吃水深,船身兩側設計兩排以上的炮門。

  中國人對於夾板傳的印象是船隻高大,兩邊遮蓋堅固,火砲利。西歐人東來殖民,在據點建築城堡,砲是兼具防禦與攻擊的威力武器,士兵的火繩槍及轉輪手槍是決勝的利器,這也有在展覽中展出。

四、有關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文物及文獻:

  帶領荷蘭人來到亞洲是一家公司,即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通常作VOC,其是1602年聯合荷恩、恩克豪申、阿姆斯特丹、鹿特丹、達夫特和熱蘭遮六省是組成的。為了讓東印度公司擁有競爭力,荷蘭國家議會還特許它代表國家,擁有締結合約、宣戰、媾和、統治和徵稅的權力,還可以行使司法裁判權。這家公司等於是荷蘭在東方的代表,巴達維亞設有總督府與評議會,台灣的大員商館隸屬巴達維亞管轄。

  有關於東印度公司的水手箱、東印度總督顧恩及其妻的油畫像和相關的油畫也是這次重要的展覽品之一。

五、荷據臺時期〈普羅文西亞與熱蘭遮城〉的相關地圖及文物:

  為了和中國通商,荷蘭人原本計畫奪取葡萄牙人的澳門基地,以便和中國進行貿易,但終歸失敗。一六O四年,聯合東印度公司派遣韋麻郎〈Waijbrant van Waerwijck〉進占澎湖,也失敗。1622年冬天荷蘭指揮官萊爾森〈Cornelis Rijersz〉到福州進行談判。據荷方史料,明朝官員為了要讓荷蘭人退出澎湖,建議他們遷移至澎湖以東一個不屬於中國的島嶼,也就是台灣,這樣便允許中國船隻到大員和荷蘭人通商。

  荷蘭人來到大員,首要工作是建築一座城堡,荷蘭人決定把城築在沙洲上,使城堡西臨大港,且命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即今天的「安平古堡」。為了加強統治,於熱蘭遮城對岸的赤崁〈Saccam〉又設了「普羅文西亞」〈Provintia〉市鎮,1652年建城,這就是今天赤崁樓。熱蘭遮城有三道城牆,內成四角作外突的「稜堡」,以便防守,這是近世歐洲城堡的典型設計。城內有長官宅第、教堂、兵營、牢房。城外是市鎮,城堡與市鎮中間有市場、屠宰場、絞刑場和市衡量所〈這次展覽即有展出相關城市圖與城堡設計圖〉。

  荷蘭人治臺,舉凡涉及市民之生活與權利義務,如進出口稅務、地產買賣、房宅建築、市場組織、釀酒、製糖、賭博、養狗、禮拜日儀典、進入或居留原住民村社等等規定皆公佈周知,今有《台灣告令集》傳世。

  荷蘭人統治台灣期間,台灣本地除了荷蘭人之外,還各式各樣的種族,如歐洲不同國家的僱傭者、南洋土著、日本人、中國人及原住民等等。且東印度公司與原住民建立一種封建的隸屬關係。

六、當時台灣重要的轉口商品及出口的土產貨物-瓷器、香料、金銀、米和糖、鹿皮與鹿:

  東印度公司進占大員後,台灣在東亞世界體系中便成為一個重要的轉口站。大員的確發揮轉運口的功能。中國的生絲經大員運到日本,換取日本白銀,再用白銀買生絲和瓷器。巴達維亞的胡椒經大員賣入中國,轉換黃金和其他商品。黃金和白銀由大員的船經巴達維亞到印度東南的柯羅曼德爾海岸和西北的固加拉特換取棉布,運回巴達維亞以購買香料。

  由於當時歐洲對中國的青瓷非常喜愛,所以荷蘭積極經營瓷器生意,荷蘭人來到台灣後,也以台灣為瓷器的轉口站。至於香料,不管是在歐洲或在中國皆很受歡迎,所以也成為很重要的商品。台灣作為重要的轉口港,經過這裡流通的貨幣也非常多樣化,有荷蘭金、銀幣,西班牙里爾、墨西哥銀幣、印尼金幣,甚至是匈牙利金幣,當然還有南明的銅錢。

  另外,荷蘭也引進中國移民,他們在西部平原種植稻米與甘蔗,其中砂糖還成為東印度公司最重要的出口農產品。台灣土產的另一重要出口貨物是鹿皮和鹿脯,鹿皮銷往日本,鹿脯銷往中國。

  這次展覽中有展覽許多的瓷器與金、銀幣。這些瓷器在當時歐洲是非常名貴的,只有上層階級才能擁有的起。

七、荷鄭戰爭的文獻:

  明室殘餘流亡到中國南方後,鄭芝龍開始時擁護南明,不久就轉而投降滿清,卻被押送到北京囚禁起來。他的兒子鄭成功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繼續效忠南明政權。

  1659年鄭成功北伐失敗,轉往台灣,驅逐荷蘭人,荷蘭人投降,雙方簽訂合約,主要文件有兩份,一份是荷蘭台灣長官揆一等二十八人簽署的文件,內容十八條;一份是鄭成功的文件,十六條,後者原為中文,今日保存的是當時的荷蘭譯文。

  內容大致相近,表示雙方的共識。合約開宗明義第一條指出:雙方都要把所有造成的一切仇恨遺忘。其他條文針對哪些東西歸鄭軍所有,哪些東西可以由荷蘭人帶走,都做了詳盡的規定。鄭荷敵對長達九個月,最後以和平方式收場。展覽中也展出了鄭荷戰爭的合約、相關圖畫及書籍。

  台灣十七世紀開始時,仍是以原住民為主的史前社會,因荷蘭、明鄭和滿清三次外來政權促成大量中國移民,到十八世紀,台灣的人口結構已經發生巨大的改變,漢人成為主要人口,平埔族仍逐漸消失在漢人的人海中。

  荷蘭人以台灣為轉口站,台灣納入世界貿易體系的一環。這個邊陲蠻荒的角色,整個清朝二百一十二年的統治基本上沒有大改變,直到十九世紀七O年代,即清領末期,帝國東南海疆遭受西方列強威脅,台灣才受到重視。


  在這次參展的文物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臨走前,突然注意到的石碑-「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在觀賞文物時並沒有注意到,欲離館時經過一個石柱物,很好奇為何會有石柱在此,於是上前觀察,才得知此物原來就是「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石碑表面已被侵蝕得看不見原先的刻痕,若不是旁邊有解說牌,可能根本不會去注意到,而當成是普通的石塊來看待。

  明代中葉以後陸續有外人對臺灣發生興趣,自文藝復興之後,由於航海術發達,西歐幾個海權國家逐漸東來。主要目的是開拓貿易及爭奪利益。葡萄牙在明正德年間就與中國有不少貿易行為,直到嘉靖24年(1545年),葡船也開始與日本接觸。從歐洲繞道印度洋,取道臺灣海峽前往日本時,看到臺灣孤島懸於海中,蒼翠雄偉,船員驚叫「Ilha Formosa」, 意為「美麗之島」。

  明萬曆年間,有兩艘西班牙船隻,載兵兩百名從馬尼拉出發想征取臺灣,不料季節不對,為逆風所阻,計劃沒能實現。真正踏上臺灣陸地的卻是荷蘭。荷蘭在萬曆32年6月(1600年)侵入澎湖,當時澎湖的漢人不多,為海盜基地。荷人就以澎湖為貿易基地,盤據不去。後經明朝政令都司沈有容軟硬施壓,才於是年底撤離澎湖。

  明萬曆三十年(西元1602年)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後,明萬曆三十二年(西元1604年)即派遣艦隊東來開拓東南亞市場。當時荷蘭艦隊的司令官韋麻郎來到澎湖,企圖建立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但是當時的都司沈有容告訴韋麻郎,澎湖是中國的領土,不可能容許外國人在此貿易,如果荷蘭人可以在中國領海之外的適當島嶼建立港口,或許還有希望與中國進行貿易,韋麻郎聽從沈有容的建議,改往澎湖東方尋找貿易據點。這就是「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的典故。碑文中提到荷人登陸之後,立刻伐木築舍。這是澎湖最早有西方人建築之記錄。

  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活動,是歐洲力量瀰漫全球的重要階段。這一段歷史,也是全球經濟網路成形的第一步。在十六世紀時,新大陸的白銀,已經過西班牙的高桅船,不斷運來亞洲,購買亞洲的商品,分別從印度洋繞過非洲,或從中美地峽由陸路轉駁到墨西哥灣,運往歐洲博取原料。中國出產的絲綢、茶葉與磁器,日本的各種工藝品,及南洋出產的各種香料,均是大航道上的商品。

  中國與日本、都因大量白銀流入,而有長期的經濟繁榮。這一現象,遂使產絲的江南,與產磁器的南部各省(包括江西、湖南、福建、廣東),成為中國最富庶地區。同理,日本的九州諸藩,也因為工藝產業發達,在大航海時代享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

  海上活動向來是國際性的。十七世紀縱橫大洋的海商-海盜集團,其中成員十分複雜。西印度群島的海盜集團如此,中國沿海的海盜也如此。福建在中國南部,以福建為基地的海上活動,又可遠通琉球、日本,南下菲律賓與馬來半島。太平洋西岸的洋流,南下北上,因經過台灣,這一優勢遂使台灣一躍而登上國際海上活動的中繼站。

  閩台兩地,內外呼應,既可扼南北交通咽喉,又可聯繫大陸與海洋。這是十七世紀以來,台灣據有的形勢。

台長: Midori
人氣(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