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02 06:18:55| 人氣5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我中心的快樂主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睡不著,可能是練拳後人舒服了,不然的話就將會是令病情加深。

寫了一段文字,嘗試駁斥「自我中心的快樂主義」。

自我中心的快樂主義,來自Aristippus,就是那個說「我們不能踏進同一條河兩次」的...我想說「廢柴」,但這又似乎大過侮辱了這根柴。

自問不能接受人追求的只是自身的快樂這個說法。

該說法大概是假定人做任何事都是為了自身的快樂,再推論...

其實推論什麼也不要緊了,如果前題不能叫人接受,則推論出什麼也不相干了。

對於這個說法的前題,我們嘗試提出反例:很多人為了別的原因,寧願自己不快樂。

課堂上有人用岳飛做例子,雖然不盡善,但到底還算可以的。

「屈機」的回應,那些所謂的「別的原因」,也是快樂。

如果強要說,岳飛為了自己的心安理得或避免良心責備、為臭萬年而寧可捨生取義這做法也是為了避免痛苦,所以也是追求快樂的話,那麼就請問,為何他又沒有選擇避免死亡甚至兒子的死亡(岳飛行刑之前岳雲先行刑)這種痛苦呢?

如果說,前者的痛苦比後者大,所以岳飛才會避免最大的痛苦,則這說法又經不起質疑,因為明顯很多很多人會寧可避免後者的痛苦。

如果說,那只是對於岳飛而言前者的痛苦比後者大,即避免前者發生的快樂比避免後者發生的快樂大的話,我又開始懷快樂二字是含混的的了。

(何況,如果說避免後者發生是快樂的,又會有另一個謬論...)

又如果說快樂是相對不同的人而言的的話,那麼我又想知道「自我中心的快樂主義」的支持者如何知道別人的快樂與否?(甚至問,如何知道他的快樂與你的快樂相同?你怎知道他的快樂相對於你不是痛苦?)

更何況,在事後說「這是因為他追求快樂」作為解釋,犯了「神旨說」相同的謬誤 - 偽似解釋,沒有解釋。

按:哎呀...「馬後砲,沒棋了?」

因為如果岳飛選擇不捨身,自我中心的快樂主義者又可以說,他是為了避免受死的痛苦,即也是為了快樂。就如問為什麼下雨,答曰:「是神的旨意」、問為什麼沒下雨,同樣亦答:「也是神的旨意」一樣沒有解釋及預測能力。

那天課後,與昌昌閒談,說笑的完成了這個論證:

(1)追求快樂只有追求當下的快樂及追求持久的快樂兩種。

(2)岳飛的捨身必然不是為了追求當下的快樂,因為當下他很痛苦。

(3)岳飛的捨身也不是為了追求持久的快樂,因為在捨身之後他已經死了,有任何快樂都不會持久的。

Therefore,(4)岳飛的捨身不是為了追求當下的快樂亦不是為了追求持久的快樂。

Therefore,(5)岳飛的捨身一事必然不是為了快樂而為。

如果仍堅稱以上例子也是為了「追求快樂」的的話,我開始懷疑,自我中心的快樂主義者所用的「快樂」跟我們所用的「快樂」有所差異。

快樂二字,我們自少知道:吃喝玩樂是快樂、與朋友一起也可能會快樂、有人關心自己或為自己做一件很傻的事而令自己感動也是快樂。明顯快樂時,心情有一定波動;但一個人閒著無聊的無聊不是快樂,一個人仰望天空、觀看日月星辰的平靜心不會是快樂,吃樹根樹皮不會是快樂,在悲、樂以外的「達」也不是快樂。

按:達觀的定義就是既不樂觀也不悲觀。

如我仰望天空,看星星,如果身邊沒有一位美女的話,心情會很平靜;如道僧打坐冥想,心如明鏡止水;如戰時肌民沒有可吃的,為了充飢樹根樹皮甚至嘗糞,這一切一切不見得會令人快樂。

如最後一個例子,算得上避免痛苦,頂多能如經濟學中假設說「人是自利」的而已。

如果要改變「快樂」的日常用法,把追求平靜、心如止水,把追求道德、問心無愧、心安理得,把追求別人的快樂、貢獻社會,也視作追求「快樂」的的話,一來恐怕能接受這字義的世上將無幾人,二來這樣只是把所有我們行為的動機都歸於追求快樂之中。

如果把追求快樂定義為所有我們行為的動機又或者是「自利」,而又假設我們接受了這個定義,則也不能推出所有追求快樂的行為都是善的行為。

按:嗯...對,自我中心的快樂主義就是想推出這樣的結論。

現實是,不是所有人的行為也是善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不是所以事件行動背後的動機都是基於善意,可以是惡,可以是非善非惡。而「自利」本身更就給人一種惡的感覺。

所以無論怎樣定義快樂或追求快樂,「自我中心的快樂主義」都是站不住腳,註定腳痛。

台長: 半緣君
人氣(5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