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10 11:07:09| 人氣2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驚魂記(Psycho)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現在的驚悚電影做得出腥羶特效來弄髒觀眾的感官,卻營造不出真正的恐怖氛圍,形塑不出揮之不去的濃密陰影。也就是在形式上的技術精進,使電影可用擬真的手法操作觀眾的反應,但是敘事內容的精緻層次就相對偏低。如果以電影是藝術品的角度來說,這是精神性的淪喪,因為電影變成驚喜與惡作劇的錯置交疊,影片成不成功只取決於是否勾動出預期中的觀眾反應。搞不好有一天拍商業電影會完全和拍廣告一樣,市場調查的結果是操弄受眾的一切細節依據,不同的只是廣告是為行銷商品而存在,電影是為行銷電影本身而存在。
驚魂記的經典之處就在於它是個驚悚故事,不是個操弄觀眾心理的工具。許多環節是為展現故事性而存在,從Janet Leigh(可能)的犯案動機、犯案過程、逃亡經過、Anthony Perkins如何湮滅謀殺證據、步步追蹤殺機、到最後心理學家演說式的長篇大論,Alfred Hitchcock即使不算鉅細靡遺,至少也是盡責地交代完全。現在的驚悚片就沒有這種耐心─或是認為觀眾沒有耐心─而用蒙太奇的快節奏來維持觀眾腎上腺素的高濃度。問題是大魚大肉吃慣後,就彰顯不出細膩的恐懼,想得到反差而來的戲劇效果也會愈來愈辛苦。
在驚魂記裡觀眾能細細跟隨Janet Leigh的心思起伏,對於她的忐忑有高程度的同理情緒,對於Anthony Perkins和他母親的懸疑感也因為母親存在∕不存在的問題而愈積愈濃。更不用說觀眾可以體察出多媒體形式的象徵手法,出水孔∕眼睛、鳥∕尖銳的配樂、Anthony Perkins與他母親的骷髏頭與直入心窩的勾鍊的影像交疊、Vera Miles向屋門漸次逼近等等。用鏡頭說故事,例如Anthony Perkins對夾帶鉅款的報紙的注意∕不注意,或用鏡頭帶給觀眾新視角,像是鏡頭流轉到最後用俯角來讓Anthony Perkins遮掩住懷中的母親,有了這種種的工夫,Alfred Hitchcock也才是Alfred Hitchcock。

台長: innerpeace
人氣(2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希區考克 |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