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2-26 01:02:46| 人氣1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筆記「我看哈金之等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晚上把前些時候買的「等待」給讀完,一時之間腦筋轟轟地流竄許多思緒,沒想到這位漂流異鄉的作家哈金給我帶來如此大的震撼…

「等待」是哈金的第二部小說,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及「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的榮譽。充滿著濃濃大陸味的故事背景以英文所寫成,但大陸官方卻視之為禁書,實在令人不解東西方的價值評斷竟相差了十萬八千里遠。



“等待,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生活常態,長期的等待,卻是一種生命的選擇,以及人格型塑過程中最無法忍受的擠壓。”



一段不知為何等待的愛情,等了18年後才得以脫離元配、再塑新生活的漫長等待,直到過了婚姻中真正的考驗,才了解並沒有預期中的完滿與浪漫。人格的形成是為隨著時間而改變,一直以為的目標有時卻是讓人暈眩的迷霧,當局者迷,執著並非通往幸福的唯一管道。

哈金特別強調了人的記憶其實是默默地潛藏在內心深處,只待引信一爆發,便會導引至意像與現實的錯亂之中。有一幕是在馬林與吳曼娜結婚後在電視上得知以前蹂躪吳曼娜的楊庚飛黃騰達的消息,牽引出她被強暴受虐那晚,孤獨無依,只因馬林身在異地而無法訴說的悲傷;多年來的遺憾在此時得到紓解,淚汨汨地流,彼此擁抱著的身軀卻已經不是當時的青春了。

對於這樣的鋪陳,其實我們就可以了解到「等待」微妙的意義,時間並不是停滯不前,留待揮霍的。哈金在處理這樣對比的情緒,在最後一段馬林透過窗櫺看著元配淑玉與女兒溫暖的家居生活達到最高潮。再長的等待原來對他來說其實只是一場空,等待的對象不應該是飄邈的愛情,而應該是家庭的和諧、女兒的成長。然而,對現實的不滿、得不到最珍貴的心理作祟一直矇蔽著馬林。

當我看到這一段也不免流露感傷之意,我想到媽媽為何在離開家裡三年多來,常常希望我去她家吃頓中飯。爸媽離婚後,要吃到媽媽作的菜就不是那麼容易了,那種媽媽在廚房裡忙、我在飯廳等著吃飯的情景實在是讓我回想起當我還在小學的年代…禮拜六中午放學就快樂地希望早早回家,吃媽媽作的美味家常小菜。雖然現在沒有辦法常常聚在一起吃飯,但我相信媽媽也是如此回憶著的…

引發這樣的情緒是我當初沒有預料到的,小說帶給人的震撼也許就是虛擬與現實的契合,直達心底的糾結。

花了五個小時讀完18年的等待,小說是人生的縮影,想想看,人的生命裡有幾個18年可以等待呢?

2002/2 金門后湖

台長: 若望
人氣(1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