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17 13:34:17| 人氣4,73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羅斌 掌中舞乾坤 為偶走天涯



位在台北大稻埕、鄰近淡水河的西寧北路上,有間充滿活力的「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2000年成立以來,致力於傳統偶戲的傳承與推廣。讓人跌破眼鏡的是,偶戲館館長羅斌,是位「講台語嘛也通」的「阿兜仔」,愛聽文夏、紀露霞的老歌,喜歡檳榔甚於口香糖,最愛逛光華商場旁的古董攤。

多才多藝的羅斌,來台近20年,為台灣偶戲團創作劇本、設計舞台,而且率團到世界40餘國演出,從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廳到柬埔寨的寺廟,都受到熱烈歡迎與肯定。羅斌最愛的,就是將台灣的布袋戲偶帶出去,與世界各國戲偶交流。



巧遇李天祿 認識台灣

現年47歲的羅斌,是荷蘭萊登大學漢學博士,大學時代就唸過四書五經、元代戲曲、明清小說等中國古籍。1986年他到中國留學,就讀廈門大學中文研究所,因地利之便,在泉州鄉下看了生平第一齣傀儡戲,深受感動,促使他選擇「泉州傀儡戲研究」作為博士論文題材,並取得萊登大學博士學位。

1990年底,台灣掌中戲大師李天祿接受「荷蘭國際偶戲節」邀請,率團到歐洲巡迴演出,羅斌擔任隨團翻譯;在10天的相處中,羅斌第一次和台灣的表演團體近距離接觸,驚訝於大師的豪爽與自在,並發現原來在海峽對岸的台灣,也保有豐富完整的偶戲文化。



成立偶博館 落地生根

1991年,羅斌申請到「荷蘭科學院博士研究獎學金」,在指導教授建議下,第一次來到台灣,進行傀儡戲研究;1993年二度來台,先後在「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台北偶戲博物館籌備處」工作。之後受到偶戲愛好者的婦產科醫師林經甫委託,2000年成立大稻埕偶戲博物館(林柳新偶戲館前身),並接任館長,從此落地生根,在台灣一待近20年。

從研究漢學轉到偶戲,羅斌說,可能和他不喜歡制式教育的性格有關。他認為小小的戲偶,融合了雕刻、繪畫、刺繡、音樂、戲劇等藝術,令人深深著迷;為了研究偶戲,他還周遊列國,觀察不同的偶戲文化,不過中國偶戲還是他最重要的研究領域。



原創劇本 融合東西方

由於台灣傳統布袋戲的觀眾已大幅流失,羅斌認為,想要挽回戲迷的心,必須加強娛樂性、加快節奏,並加入時代性與原創精神。

2001年,他的第一齣自創劇本《馬克‧波羅》熱鬧開演,內容是「西方遇見東方」的愛情故事,這部作品曾翻譯成12國語言在世界各國演出;到今年為止,由羅斌監製、編寫的原創劇本近20部,都由林柳新偶戲館專屬的「台原偶戲團」演出。今年大戲「慾望港都」,也訂在11月舉辦戶外表演。

不過,偶戲館繁瑣的行政事務、海內外巡演與沉重的財務壓力,也侵蝕羅斌的健康,近3年來,他飽受胃潰瘍之苦,每次療程長達1年,但治好沒多久又復發。


多才多藝 關懷弱勢

儘管壓力沉重,羅斌還是樂觀面對,吃苦當吃補;有人說他為台灣犧牲奉獻,他卻說自己在享受生活。不過,羅斌偶爾也會藉著「不務正業」紓壓,包括策劃藝文展覽、以手指手掌作畫、寫童書等等;2003年故宮舉辦的《福爾摩沙特展》,他就是策展人兼幕後推手。

去年,羅斌還舉辦小型油畫展,畫風獨具,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海報義買所得全數捐給國際特赦組織。

喜歡為弱勢代言的羅斌說,偶戲與國際特赦組織,都是文化、非營利組織中的弱勢,必須多加關注;此外,每年國外巡演,他也會安排幾場回饋表演,把歡樂帶給醫院的病人、孤兒或街童。



台客風格 充滿人情味

也許在台灣待久了,在羅斌身上,可以看到台灣人特有的人情味與謙虛。作家胡慧玲說他「愛吃愛喝愛做菜」,每次下廚都是嚇人的美味與澎湃;他會帶著荷蘭遊客到古董攤殺價、買東西;通曉荷語、德語、法語、英語卻從不自誇;有時自稱羅阿斌,走的是在地的台客風格。

回顧林柳新偶戲館10年經營之路,羅斌說,財務仍是最大壓力。他希望社會大眾能多關切台灣精緻文化的發展,愛心捐款不要只限於宗教團體,而應投注於更寬廣的面向。未來,他仍將持續創新台灣偶戲,並藉著這些原創戲碼與國際接軌,讓全世界都能看見台灣。



照片來源: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

網址http://www.taipeipuppet.com/

台長: 回聲
人氣(4,733) | 回應(1)|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傳愛千里 |
此分類下一篇:「台灣路竹會」全球義診 傳愛千里
此分類上一篇:疼惜病人 柏德琳甘心為僕

茹鷁
真難得的堅持
2010-11-04 18:28:48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