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有朋友問我有關目前正在翻譯的書...所以我將之前向臺灣的出版社提案時准備的簡單介紹文章貼上來,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我很喜歡這個作者的作品.不論笑看人生或針砭時事.用他獨特的幽默文筆與宏觀的看法.旁徵博引讓我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事情.我不一定完全贊成他的看法,但是我喜歡他分析事情的方式與態度.希望你們也會感興趣.(會讀日文的朋友,請直接點進他的研究室網頁,fine out more...)
(照片上左邊的黃色書皮的那本.背景:從法蘭克福前往Passau的火車.PS:2級車廂)
----------------------------------------------------------------
1:作者簡介-內田樹 (Uchida Tatsuru)
*1950年生於東京.
東京大學文學部法文系畢業
東京都立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中退.
曾任東京都立大學人文學部助手,現任神戶女學院大學文學部教授.
專門領域為法國現代思想,電影學,武道學.
主要著作按時間順序(由於尚無中文版,故皆為暫譯)
書名/出版社
[感覺變遷的符號論-符號學研究17]-(共著)東海大學出版會
[電影已死]-(共著)Inaho書房
[現代思想的表現]-(共著)松柏社
[躊躇的倫理學-戰爭,性,故事]-冬弓舍
[列微那斯與愛的現象學]-Serika書房
[歐吉桑的思考]-晶文社
[期間限定的思想]-晶文社
[邊睡邊學構造主義]-文春新書
[女人到底想要什麼?]-徑書房
[疲憊失眠的夜晚也能讀的書]-角川書店
等等…
內田樹的研究室網站(日文):
http://www.geocities.co.jp/Berkeley/3949/
2:作品簡介-For A hard day’s sleepless Night (暫譯:給疲憊失眠的夜晚讀的書)
*本書內容共257頁,由五大部分構成,主題分別如下:
1) 用心和耳朵專注傾聽 (4個小單元)-談[自我]與[利己主義]的真義
2) 當你工作累了… (9個小單元)-談女性與工作;事業與成功;代溝等問題
3) 讓身體的感覺再生 (12個小單元)-談個性;感覺反應與身體運用;武道;
4) ‘像樣地’活 (6個小單元)-談認同的概念與生態學的地位;真正的自我
5) 什麼叫[愛家] (5個小單元)-談家庭制度;資本主義與人類學
3:譯者簡介-胡曉萍(1972年4月生)
*學經歷簡介:
1994/6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廣告組畢業(輔系:日文)
1995/4 取得日本交流協會獎學金,赴日本東京大學留學(外國人研究生)
1996/4 考進東京大學碩士課程-社會情報學專攻(研究新媒體與其社會文化影響)
1998/3 取得該大學碩士課程學分單位肄業
1998/4 就職於日本某專業氣象資訊公司,負責海外媒體事業推展與行銷業務
2003/8 結束五年半的緊張上班族生活,留職停薪,再度負笈國外,換個方向,渡英留學.
2003/9 目前於倫敦大學Goldsmiths College碩士課程(研究跨國傳播與全球性媒體)
*其他info:旅行與攝影;接觸人群;享受人生;樂於挑戰所謂成見與不可能~
4:翻譯動機-
[從看日本如何自省他們的社會文化,進而反思臺灣社會種種與哈日現象]
臺灣社會的哈日風潮由來已久, 從青年學生,上班族到政治人物都有某些特定族群深受日本的影響.撇開早年殖民時代由上而下的皇民教育,政治影響不談,從近年消費者主動需求的角度來看,日本文化透過各種平面與電子媒體浸透臺灣的社會長達約數十年:漫畫,卡通,電玩遊戲,偶像劇,各種日本女性雜誌,流行音樂,翻譯文學等,除了原裝來自日本的資訊外, 還有很多本土節目也爭相介紹日本的種種最新最IN的消息.
這些無數載著日本文化意涵的影像訊息與符碼每天大量地被消費流傳,而隨著傳播科技的快速進步,這樣的文化影響不但加深而且加速,從過去以平面為主的媒體到現在的數位衛星電視,Internet的普及,身在臺灣的我們幾乎可以完全「同步」掌握日本社會的流行脈動-只要你懂些日文-.連來臺灣觀光遊玩的日本客都嚇一跳,怎麼臺灣人所吃的,看的,讀的,所能接觸的日本資訊一點都不比他們少!
筆者由於求學與工作關係曾在日本住過五年多,對日本社會的理解雖然不能誇說瞭若指掌,但至少也算略知一,二.從這略知一二的掌握裡,卻能夠深深感受到現在的日本社會存在許多矛盾與問題,同時也不難觀察到來自社會各基層逐漸浮現的批判與反省潮流.日本人當然並非每日談情說愛,人人追逐名牌,他們也有人用冷靜的態度,犀利的眼光在嚴格檢視這個光怪陸離的,逐漸失去平衡的日本社會的人事物與價值觀,但是如果我們都只看他們一小搓人浮華生活的表面,又如何能夠學習到他們精神面真正值得我們效法的長處呢?
2000年因工作再回到臺灣生活三年,從大眾媒體的文脈裡,不難發現我們每天所接觸所消費的日本文化多半流於片斷,表面與流行花俏.幾乎看不到值得深思玩味的深層菁華.當然,在商業消費社會裡,市場取決一切.[哈日]本身無罪,或許只能怪臺灣本土文化的闕如;[模倣]人家的長處也並沒有錯,但要同時能夠深思是否過度盲從,避免失去自我;引進日本文化也有其部分正面的意義,只要能儘量避免偏頗不均衡的一面倒現象,物質面與精神面的認識同樣重要.
當今在所謂「全球化」風潮的強烈影響下,臺灣社會已經摻入太多歐美與日本文化的元素(其中可說以日本影響最大),我們很難分出那些是臺灣社會特有的問題,援助交際,崇尚名牌,價值觀,認同模糊問題等等不再是日本或臺灣特有的矛盾現象.但是像這樣的議題討論與自我反省,除了少數學術界的論文外.在一般的出版作品中仍屬少見的類別.筆者認為來自基層的社會文化的反省遠比上層流於口水戰爭的政治正確討論來得重要,也更平易近人同時切中時弊.
身為臺灣人,十分了解臺灣讀者不愛讀內容太硬的書(因為筆者就是),所以在初次接觸到內田樹的系列作品時,就有一股衝動想要把它們介紹給臺灣的讀者.因為內田樹擅長用問答的方式和簡單易懂的生活範例來解釋日本社會複雜的時事現象與社會問題.同時以他一貫幽默的語調與獨到的見解,旁徵博引歐美的文化事例與思想來反省,評論當代日本社會與制度,日本人價值觀等,可謂令人耳目一新,妙語如珠.不但對日本文化耳熟能詳的臺灣讀者來說非常易於閱讀理解之外,對於不熟悉日本文化的門外漢讀者來說也能夠欣賞他獨到的人生觀與精闢的反省與分析.
筆者期盼能在了解日本社會如何自我反省的過程中,或許可以給我們自己一點點反思目前臺灣社會種種矛盾與問題的線索或解答.
-the end of int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