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2-23 22:24:15| 人氣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慈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自無始以來,我們無數的生命中,每一次都必定有父母。

所以說,每一個眾生都曾經當過我們的母親或父親。每

當想到這些曾經是自己父母的眾生,長久以來,無助地

在輪迴中流浪,就像是迷了路的盲人一樣,我們不得不

對他們生起極大的慈悲。


但是光有慈悲是不夠的,他們需要實際的幫助。但是只

要我們的心還受執著的囹圄,就算給他們食物、衣服、

錢,或者單純的善意,最多也只能帶給他們一種暫時而

有限的快樂。因此,必須尋找一種方式,讓他們能夠完

全從痛苦中解脫。


而唯一的方式,就是踏上心靈之道,先轉化自己,才有

能力轉化他人。慈悲應該是沒有偏見的對待所有眾生,

不去分辨誰是朋友,誰是敵人。應該持續在心中保持這

種慈悲,所做的任何正面行為,即使只是獻出一朵花,

或者念誦一個咒語,都應該加上一種希望,願所有眾生

,沒有例外的,都能夠因此行為而得到利益。


過去時代的偉大老師們認為,最珍貴的開示就是空性和

慈悲的無二無別。他們培養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而幫助他人的能力,毫不費力地自然從這四無量心中現

起。 因著對所有眾生慈悲的動機,我們應該在心中堅

地發願,為利益一切眾生而證悟。


沒有這個發心,我們的慈悲只不過是真正慈悲的劣質仿

冒品。據說:“祈願他人快樂——即使是想危害我們的人

——是完全快樂的泉源。”當我們最後到達這個境界時,

對所有眾生的慈悲就會自然現起,完全無需造作。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必須全力專注去完成為他人成

佛的承諾,直到我們清楚地看到平凡生命中的一切活動

是多麼了無意義且充滿無謂的困擾。眾生在這艱困時代

中退化的狀況,不免令我們撼動而悲傷,而在心中生起

一種強烈的決心,要從娑婆世界中解脫出來。如果這樣

的態度真正生根,大乘佛法的功德和成就絕對會從中生

長。


但是,如果從娑婆世界解脫的真實決心沒有深深種植我

心,我們的佛法修行就沒有辦法真正完整地發展。所有

眾生都同樣希望快樂,不希望痛苦。我和他人之間的重

大差別就只在數量上——我只有一個人,而他人無數。


所以說,跟無量其他眾生的快樂和痛苦相比,我個人的

快樂和痛苦是完全微不足道的。真正重要的是其他眾生

快樂還是痛苦,這就是決心達成證悟的根基。我們應該

希望他人快樂,而不是自己,尤其應該希望那些我們認

為是敵人,以及對我們不好的人能夠快樂。不然的話,

慈悲有何用?

台長: 仁波切
人氣(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