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維基查到:
「草莓族」一詞最早被食品業者拿來形容15歲以下的消費者,以草莓來象徵這個族群的天真、好奇。但後來則取其光鮮亮麗、甜中帶酸的生澀、在溫室中長大及一捏就破的特性,開始以草莓族來稱呼1981年後出生的世代(有時也包含1981年前數年出生的世代)。
另一方面,有人認為草莓族是被誇大了,事實上在這個世代中也不乏有能力且有好表現之人。
台灣社會對於草莓族的普遍刻板印象包括:
1.抗壓性低(承受催逼、壓力的能力低)
2.受挫性低(承受挫折、打擊的能力低)
3.穩定度低
4.學歷高但操作能力差
5.重視外表、物質與享樂
6.個人權益優先於群體權益
照這定義來看,其實以我的性格,我也有相當大的潛力成為草莓一族.
如果不是在前兩份工作遇到好的主管的話,我想我就只能抱著一肚子的遠大抱負沉淪在市井小民的不平中了.
第一個主管敎我做事的態度,第二個主管磨掉我的個人主義,第三個主管讓我學會找辦法解決問題.
我不敢說自己是塊璞玉,不過至少也是練去雜質的陶土,合用了,還可以對於哪天可以被做成一件優質的陶瓷抱著期待.
也許遇瓶頸就離職,可能是沒有被放對位置,但早早掛冠求去,不免還是讓人有抗壓性似乎差些的刻板印象.
我想,會有這樣的結果可能跟情緒上過於敏感有那麼一點關聯吧!
一有負面情緒湧上來,就很難從其中全身而退.那些情緒會困擾你,然後被困擾著的心情又帶來更多不好的情緒和混亂的思緒.
除非找點啥子興趣,或偶爾和三五好友聚聚什麼的,不然狀況多久都不會改善.或許這些小事情在生活中相較之下似乎沒那麼重要,但是能讓你暫時從工作的情緒中抽離,讓心情得到片刻休息這點著眼,就又非有不可了.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睡覺不叫休息,跟朋友抱怨也不能算休息,找一件跟讓你困擾的事情完全無關,又能讓你開心,或者是專心致志的投入其中的事情才算休息.
另外,千萬別忘了想換個適才適任的工作前,記得好好評估以後再做決定,不然換再多工作都只是走冤枉路.
因為走錯方向,等於從來沒有開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