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06 10:46:44| 人氣231|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的滋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魯迅先生所著雜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說過,他小時侯曾到“三味書屋”念過書。
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裏著名私塾。魯迅先生12歲時在此求學,塾師是壽鏡湖老先生。三味書屋是壽家的書房。壽鏡湖老先生在此坐館教書達六十年。但書屋取名“三味”究竟意指什麼?多年來一直不得要領。後來看到古人對讀書三味有二種說法:

一種是北宋學者李淑在《邯鄣書目》中曾說:“讀詩,味如太羹(肉湯);讀史,味如折俎(切碎的熟肉);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加上各種作料的肉醬)。是為書之三味。”

古人的另一種說法是,“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種體驗合稱為“三味”。

但從壽鏡湖老先生的孫子壽宇所談的“三味書屋”之三味,與古人的二種說法又有不同。壽宇說:“我小的時候,祖父壽鏡湖親口對我說,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當老百姓,不去當官做老爺;‘菜根香’就是滿足於粗茶淡飯,不嚮往於山珍海味的享受;‘詩書滋味長’就是認真體會詩書的深奧內容,從而獲得深長的滋味。這第一點‘布衣暖’非常重要,這是我祖先峰嵐公、韻樵公的思想核心,產業的失敗,使他們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認為在清王朝當官就是為虎作倀,是害人害己。於是,把三味書屋的辦學方向也作為子孫的人生指南,不許自己的子孫去應考做官,要甘於布衣暖,菜根香,品嘗詩書的滋味。”壽宇說,壽鏡湖生前曾對他說:“這三味的含義不能對外人說,也不能見諸文字,這是祖先韻樵公定的一個家規,因為‘三味’精神有明顯的反清傾向,一旦傳出去可能要招來殺身之禍。”

細細想來,古人講的三味是泛指讀各類詩書的不同感受,因人而異,各有所得;壽鏡湖講的三味是特定時期,特定人物對為人處世的感受。二者對三味的認識還是有所不同的,但對讀書有滋味的認知,卻又是極其一致的。

北宋哲學家程頤曾說過:“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反思之,當你羡慕別人的學問時,應該先從內心裏問一下自己:吾對書是否有過如癡如醉的情感呢?這對讀書的情感也就是讀書的滋味也。

台長: 江南
人氣(231)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南北杂谈 |
此分類下一篇:《六祖惠能》
此分類上一篇:《寺與廟》

夏憶荷
記得國中很喜歡菜根譚一書
把裡頭一篇一篇抄過
讓人玩味再三
2007-05-06 11:27:09
版主回應
&quot菜根谭&quot,“小窗幽记”,“幽梦记”这三本书都是很值得细细品读的好书,读读想想,其味无穷。
2007-05-06 16:04:01
舞草
讀書三味的詮釋, 我喜歡後者!
喜歡你這文對讀書味的探討敘述.
對書~我向來有說不出的喜好, 每次到書局一趟, 很難空手而歸!
2007-05-07 11:36:52
版主回應
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江南在此祝您读书有成!
2007-05-07 12:58:56
菲菲
看江南此文,菲菲立即聯想到終生寫作的著名著作【三更有夢書當枕】的作者琦君。

她素樸卻溫暖的文章,感動過半世紀以來的中文讀者,一生的散文和小說著作有四十多本;琦君去世後治喪之靈堂兩側高掛著心經,一百多字的經文,映照出她懷念母親而背誦終生的心情,兩旁的輓聯更寫著:「三更有夢書作枕,夢痕猶存,橘紅點點,桂花雨歇燈花落;千里懷人月在峰,七月哀傷,煙愁漫漫,母心天空琴心連」,嵌進了她最重要的多部作品名稱,也象徵她在大家心中,永遠婉約溫柔、悲憫情真的中國文人影像。
2007-05-09 04:55:15
版主回應
琦君可算得上是近代中国诸多女才子中的一位姣姣者。她的文章中常常会流露出对江南故乡的思念。
2007-05-09 08:15:50
星空之下
台長可以為我們介紹琦君的故鄉嗎?好像是&quot餘姚&quot,不知道有沒有記錯.....
2007-05-10 14:49:04
版主回應
琦君,出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
永嘉县位于东经:120°19′至120°59′北纬: 27°58′至 28°36′,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下游,濒临东海,与温州市区隔瓯江相望。永嘉县多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位于永嘉县境内,景区总面积625平方公里,分为七大景区,计800多个景点。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闻遐迩,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

在永嘉境内散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它们给风景区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赋予楠溪江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建筑史研究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以“天人合一”、“气论”、“八卦”以及阴阳五行风水思想构建的楠溪江古村落,留存着大批完整的宗谱、族谱。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可以使我们大体了解中国古代“耕读社会”与“宗族文化”的大概。

永嘉县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夏、商、周时期为瓯地。
春秋时期属越国,战国时入楚。汉高祖时属闽越,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至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属东瓯国,国都在今永嘉县瓯北镇江北,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属会稽郡回浦县,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为章安县东瓯乡,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属会稽郡。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改属临海郡永宁县。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置永嘉郡,改属之。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永嘉郡置处州,改永宁县为永嘉县,县沿郡名。“永嘉”作为县名自此始,“永嘉”二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恢复永嘉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废永嘉郡置东嘉州,隶括州总管府,析永嘉县之楠溪、西溪两乡置永宁县。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废东嘉州重隶于括州,永宁并入永嘉县。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从括州析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治永嘉。
唐武后载初元年(689)析永嘉置乐成县后,永嘉县辖境历五代、宋、元、明、清不变。

琦君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不知以上介绍您可觉得满意?
2007-05-10 19:47:17
星空之下
原來是永嘉,我記錯了>_<b....謝謝您的詳細介紹,請問琦君就讀的之江大學還在嗎?
2007-05-11 15:20:33
江南
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系美国长老总差会创办的教会学校,
1845年长老会麦嘉谛牧师(D.B. McCartee)在宁波创办的崇信义塾(the Ningpo Boy’s Academy/Boarding School)。该校于1867年迁往杭州,改名为育英义塾 (Hangchow Presbyterian Boys` School)。1897年开设大学课程并改名育英书院(Hangchow Presbyterian College),1914年改名为之江大学(Hangchow Christian College)。北伐战争期间一度停办。1931年向中国政府立案,因为只有文理两个学院,定名私立之江文理学院。抗日战争期间曾经迁至安徽屯溪、上海、福建邵武、贵阳、重庆等地。到1948年因已拥有文、商、工三学院,得以恢复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isty)名称。

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厅接管,美籍教员离校回国。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该校文理学院部分系与浙江大学文学院组建浙江师范学院,院址设在原之江大学;文理学院部分系并入复旦大学;财经学院并入华东财经学院;工学院除航空工程系并入中央航空学院以外,全部并入浙江大学,之江大学宣告结束。

旧校园初设皮市巷,后移大塔儿巷。自1911年起座落钱塘江畔六和塔旁二龙头,倚山靠水,风景甚美。现有钟楼、主楼、图书馆、慎思堂、都克堂等建筑20余幢,整个建筑布局高低错落,与空间环境融为一体,整个建筑格局解放后无多大变化,现为国内保存的较为完整的教会大学之一。

这里现在是浙江大学之江校区,旧称“浙大三分部”,占地650亩。容纳学生近3000人。为浙江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2007-05-11 15:55:4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