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1-23 11:50:33| 人氣2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转摘文章:水乡桃花源——同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江南古镇同里,地处太湖之滨,大运河畔,属江苏吴江市,距苏州17公里。它以水乡景色和人文荟萃而闻名海内外。
有一首古老的歌谣这样唱道:
同里,一朵睡莲,
飘在连天的绿水中央,
飘在深深的梦境里面。
浩荡的绿水婉拒了处人,
那是一个遥远的仙山琼岛。
古代的人匀是何年何月走进同里的呢?说起同里的兴旺,有一个传说是非曲直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关的。中国大诗人陶渊明,生于魏晋南北朝,是田园诗人的创始人。他更是作为一位伟大的隐者卓立于世,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篇《桃花源记》描绘了人间的仙境,可遇不可求;一篇《归去来辞》,说动了多少士大夫的归隐之心。
同里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同里的独特地理位置,同里四面被浩淼淼的湖水包围着,绿草苍苍,白雾茫茫,它在水的中央(直到上世纪的下半叶才把两个湖填平),外边的人不容易进入,多少有点桃花源的意味。二是,同里的兴盛在时间上,恰恰是陶渊明的田园诗产生重大影响的隋朝。三是,这里多半是来自苏州一代的失意的士大夫,这里是隐居者的天堂。所有的园林风格都是具有鲜明的隐者风格。在同里退思堂你就可以读到壁刻陶渊明的千古名篇《归去来辞》。
同里,交通不便,与世隔绝,绿水浩淼,景色宜人,实在是一个世外桃源。于是,一代代的江南士大夫在此大兴土木,建屋造园,这里庭园深深,这里小桥流水有人家。他们渐渐把这里建成了一个适合隐居养老的地方,一个路无车马声,人家尽枕河的秀丽之地。
同里,在隋朝,起名为富土。到了唐朝,士大夫认为富土这个名字有点露富,被改名为铜里,意思就是不说金不说银,谦虚一点称为铜,且也含着不失身份的意味。铜里这个地名,一直延续了整整一个唐朝。到了宋朝初年,一位秀才在练书法时,蓦然间来了灵感,他一直觉得“铜里”这个名字与“富土”有着天然的关系,但是“铜里”这个地名尚有不足之处。电光一闪,他把“富土”两字上下安置。你看,“富”字,上面宝盖头的一点去掉,叫做不露富,就是“同”;而把田和“土”字相连,就是“里”。“同里”的地名不就天然浑成了吗?这个地名沿用至今。这个地名的典故,也是很有意味的。“同里”从被开发的第一天起,就和其他地方迥异,注定是富裕之地,是士大夫和富庶之家选择的隐居之地,他们是把财富和文化一起带来的。这里的隐居者是低调的,讲究富而不露,所以从“富土”改为“铜里”,最后改称为“同里”。但是内心深处的那份孤傲却千年不变,不是吗?同里两个字竖起来写,还不是富土?
退思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私家花园
江南古镇,私家园林并不少见,但“退思园”,要表现的远非仅仅是园林艺术,而是要借助园林来表达四季变幻、诗意境界、世事感悟、人生哲理乃至宇宙玄学。据说,如果从高处俯瞰园林的构造,恰是北斗之状,与天上的北斗星遥相呼应,表现的是天人合一。
“退思园”,取自古书《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为什么取名“退思园”呢?与园林主人的特定遭遇有关。园林主人任兰生安徽兵备荒道,官至三品,忽遭弹劾,革职还乡。就是在百感交集的心境下,任兰生花费银子十万余两,历时两年,建成了退思园,而此园的设计师袁龙,则是一位擅长诗文的画家,一位有着不凡见地的隐士。
是的,退思园,总是让你感至内心的惊喜。中国的古建筑通常是纵深方向延伸的,而退思园是横向建构。当你进了轿厅、茶厅、正厅之后,觉得已经走到尽头了。但是蓦然间,推开一扇小门之后,便可以踱入一条长长的回廊,原来这里竟有南北两幢五楼五底的“畹香楼”,楼与楼有回廊可以贯通,有月有星的夜晚,可以消受清风明月;有风有雨的日子,这里可以从容走过。然后,又是一扇月洞门打开,顷刻间让你豁然开朗,心旷神怡,这里是一片秀美的江南园林啊!这园林所富有的极大魅力,不是有绿水流过,而是整个园林就是在绿水的怀抱之中。著名古建筑专家陈从周称这里为“贴水园”诸多景点紧贴水面,以水为景,是独辟蹊径的最有特色的江南园林。首先跃入我们眼帘的是飞檐高悬的“水乡榭”,此地碧水一泓,鱼儿在此倏然,蓝天白云倒映水中。站在水榭东望,又见眠云亭翼然在园中小山之巅。沿水榭曲廊,便步入园林主体建筑“退思草堂”,这里是小园的灵魂,廊壁上嵌满了名人诗词,冬去春来,多少岁月,默默凝视着园内的一草一木一桥一亭。
人们把退思园概括为16个字:“亭台楼阁,廊房轩榭,春夏秋冬,琴棋书画”。春夏秋冬,是大自然的和谐轮回;琴棋书画,是人生的亲适境界。而这个退思园把这一切都涵盖在内了。琴棋书画,皆有绝妙的去处,琴房、眠云亭、辛台、揽胜阁就是演绎琴棋书画的景观和意境。且说那小山之顶的眠云亭,便是与友人弈棋之处,恍惚间似有白云飘过,可忘却了时光流过。在园里,四个季节的问候是不会错过的。春景:坐春望月楼,初春日子,迎春花和白玉兰次第绽放,微风总是翠绿的。夏景:菰雨生凉轩,面对着满池的荷花,且有一面硕大的镜子映着满池的绿意,人睡在这里,仿佛睡在荷花里面,心静自然凉,真个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秋景:这里有桂花亭,满树的金桂和银桂等着清风抚过,游人脚步轻轻,却是暗香浮动,秋意似梦似幻。冬景:岁寒居最是绝妙。你会看到壁上一幅灵秀隽永的古画,却在飞雪中似动非动,却在月夜里摇曳弄影。原来这不是一幅古画,而是一扇六角的漏窗透映着窗外的罗汉松、梅花、竹子这岁寒三友。这艺术构思何等深邃,这诗情画意岂不是浑然天成!园林横向的含蓄构建,具有独创的风格与价值,也表现了主人退思的微妙心境。园林以水为主题的构思,展示了山水笔墨的艺术境界。而春夏秋冬,琴棋书画,则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演绎得从从容容,潇潇洒洒。联合国园林文化遗产的登录标准有五项,最重要的是体现人类的独创才华,体现一个历史价段的文化传统。而退思园充分具备了这五项标准,所以在2000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小桥流水浅唱低吟岁月沧桑
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夕阳。在同里,你会在不经意间看到如是诗意画面。在镇郊的一个偏僻渡口,那里长满了水葫芦和各种水草,古老的思本桥就坐落在此,那是南宋诗人叶茵所造,时光已经流过了700多年。思本桥静静地伫立在夕阳的淡淡的余辉里,桥上的藤蔓绿叶在晚风中沙沙作响,不知是谁家的小舟子,在桥的下面被绿水细浪轻轻拍打着,像是悠远历史的回声,又像是古老的歌谣。
在江南古镇中,同里古桥最多,以前有49座,如今依然还有35座,和其他江南古镇相比,排名第一,一般的古镇有六七座,有的古镇算多的,也只有10多座古桥。同里最有名的桥有3座: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3座桥的名字都蕴含着吉祥和福气。同里人的习俗,就是逢着结婚生子做寿,都要走走“三桥”。如今“三桥”已成了一个景点,倩丽的姑娘说说笑笑,上桥下桥,领略迷人风景,只是一不留意,自己也成了桥上风景。
建于明代正德元年的小东溪桥,也被称为读书桥。桥的西侧石壁上刻着这样一首桥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这是怎样富有诗意的夜晚啊:明净的溪流上,皎洁的月色朗照着溪上古桥,映出弧形的清影,两岸传来了少年人的朗朗读书声。同里人素以知书达理扬名远近,也就是这一代代连绵不绝的读书声,才使同里人才辈出。书上记载,同里出了一个状元,42个进士,93个举人。而早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这里就创办了丽则女校。
小桥流水人家,这古镇的三分特色,恰当好处地构成了幽深秀丽含蓄隽永的美丽风景。月明星稀的夜晚,有晚归的小舟从桥下穿过,惊了一池碧水,也揉碎了圆圆的月亮。在游人们放慢脚步的当儿,时光也仿佛停格了。
这里的古镇风貌保留得很细致细心,这里的古代文化的积淀很深沉很细微。古镇的河流占总面积的20%,镇内有15条河流,河道纵横,街巷逶迤,环水设镇,傍水成园,巧妙而自然地把河、桥、街、宅、园融为一体。古镇明清建筑鳞次栉比,由于历史上与外界多有阻隔,战乱影响甚少,众多文物古迹得以保存。同里名门望族、社会名流较多,因而私家园林数量可观,多达30多处。
同里百姓则喜欢这样8个字,描述自己的家乡:醇正水乡,旧时江南。

台長: 江南
人氣(2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江南水乡 |
此分類下一篇:东山席家花园(2006)
此分類上一篇:千年古镇——南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