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因為夏天很無聊,而且我幾乎算是沒有工作,又沒有錢得過份。這種生活最悲哀的地方就是整天想吃東西、吹冷氣,以及睡大頭覺。為了逼迫我自己清醒一點ㄦ,我決定來大掃除,當然,不可能是整理我的屋子(我還在等待上天的奇蹟)嘛。我決定把架上、地板、床上那些讀一半的書、還沒讀的書、拆都還沒拆的書全都看完(試圖)。
這篇網誌的意義就是,每隔兩天會讀完一本書,然後我要列出三點喜歡跟三點討厭(好色),因為是夏日瘋狂讀書症,所以當然會有點歇斯底里跟胡言亂語,所以評論都是硬湊的,真的不用太認真。這只是沒話找話說的個人意見而已。
7/20。《黑面慶仔》洪醒夫 (爾雅)
入手原因:家教的高中國文課本,收了洪醒夫的〈跛腳天助和他的牛〉,我常有的疑問是──怎麼一些很好看的文章到了課本裡面,就變得無聊得讓人想拿去墊桌腳?學生表示他學校老師自己當下唸這小說的時候覺得好感動,我心裡想的是:「騙人的吧?你都教了二十年了!自己那麼感動,怎麼學生都聽不懂?」為了不想輸(是要跟誰比?!),我決定去找來讀一下。我在二手書店,花了80塊錢買到我出生那年(民國六十七年)的初版,天呀,一本跟我一樣年紀的書。
喜歡:
1. 非常「舊文人」的用字技法,描寫場景與人物全都外表低調卻內在華麗得要死,我沒有辦法抗拒這種很簡單了解,仔細想想又波瀾澎湃的東西。
2. 學生時代學過老臺灣的發展歷史,某些專有名詞或風俗,終於在這時候派上用場。會試著去想像,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媽媽,是怎麼在那時代生活的。
3. 原來那時代我們就有自己的魔幻寫實了啊,而且很台語,酷。
討厭:
1. 道德觀有點重,想把人家都拉到地獄裡去反省一下的感覺(我是個沒有羞恥心的人啊)。
2. 精神上的完滿,是沒有辦法抵抗現實生活的絕望,再溫柔的語氣也沒用。
3. 讀到〈素芬出嫁這日〉的結尾會冒出:「搞甚麼啊?」的想法跟大笑。
7/22。 《大師與瑪格麗特》 布爾加科夫 (究竟)
入手原因:那天與ZZ第一次見面,吃著好吃的豆腐冰的時候,我們討論起她曾去俄國留學的事。交換過彼此閱讀與寫字的一些心得之後,她推薦給我一些認識俄國的經典。《復活》當然是不可缺少的,然後她說了這個名字《大師與瑪格麗特》。因為書名很無聊所以我印象很深刻,笑。說實在如果是我在書店自己看見這書名一定是冷笑一聲;不過親身讀完之後當然有不一樣的快感啦,哈。話說,這本書真不是普通的厚,不然花了我快三百塊錢,還真的有點心痛(我是窮鬼啊)。
喜歡:
1. 當自己真的從第一字讀到最後一個字結束,老實說那成就感真的很爽,哈。
2. 所有發生的劇情像一顆自轉的球,緊緊繞著中心旋轉,以不同的面向閱讀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我喜歡這樣的魔幻,好像一切現實裡神奇不安的事,都只不過是一陣頭昏一樣平凡。平凡卻又神奇。旋轉木馬的快樂跟暈眩。
3. 每一句對話,都可以是一段人生的經典。
討厭:
1. 俄國人的名字是我見過完全陌生,又長得讓人完全記不起來的可怕字串。
2. 譯者為大陸人,當然更貼近整個俄國共產時期的文化,可是某些名詞我就是有障礙。比如說,公民。見到對方問候就叫公民,這是哪一招?
3. 關於比拉多那幾段,我一整個讀得很浮躁,只想快快略過。
7/22 《質數的孤獨》 保羅‧裘唐諾 (寂寞)
入手原因:我完全沒有要買這本書的欲望。因為我就是小心眼的人,討厭長得好看書寫得又好,然後還有個不錯的社會地位(準粒子物理學博士)的這種人,然後年紀還輕得要命(此風不可長),讓人生氣,哈。因此,這是從皆成那借來的書,那天看他讀這本書,忽然就也想來讀一下(我真的很難搞)。讀著讀著,我竟然想起漫畫《男女蹺蹺板》。
喜歡:
1. 很多人都很會寫孤獨,寫著因為孤獨而得到傷害;而這本書反過來說了這件事──如何以傷害自己,來得到孤獨。
2. 狀態,書裡所描寫的任何心理或生理,甚至是外在環境,都以相當巧妙細微的具象形容方式,來感同身受其狀態。人家說寫小說的人就是創造自己的世界,我在這本小說裡真的看見作者就是上帝,而我們這些閱讀的人,竟然成為這小宇宙的一部份。
3. 把所有其實在電影、書本,或其它地方已經看爛的劇情,以消化細節的方式,甚至科學、物理的解說,轉換成頗有新意的編排。
討厭:
1. 這世界的地獄有兩種,一種是外在正常,卻不斷想得到扭曲的樣子;另一種是異類模樣,卻不斷想加入正常以得平靜。我剛好是第二種,所以討厭第一種。這本書就是第一種。
2. 我個人覺得其實還蠻八點檔,或好萊塢電影的。
3. 封面設計是我近期之內覺得最無聊的。那些枯葉是怎麼回事?破繭而出嗎?看起來像是做菜廚師被圍在血紅豬肉裡。
7/24《看人看到骨子裡》 亨瑞克‧費克塞斯 (方智)
入手原因:那一陣子很喜歡看一部影集《LIE TO ME》,那麼愛看的原因最主要因為主角是我的偶像TIM ROTH。男主角在裡頭有個特異功能,因為他是研究人的微表情的,然後也以這樣處理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案子或事件。這種事也酷得太過份吧。大概是因為這樣,我才在書店裡買了這本書,不然說實在的,我真的解釋不了幹嘛在書店裡買這本書,還斷斷續續地拖了好幾個月,直到今天才讀完。
喜歡:
1. 結尾那些關於讀心術遊戲的東西,好像真的很好玩,害我也忍不住要跟學生玩一下。
2. 我個人覺得那個EAC感官模式推衍,還有情緒觀察應該是非常有道理跟用處,只可惜我沒那個耐性玩那個。
3. 書裡那個混合情緒測驗我答得還不錯耶,真是有資質。(我想起LIE TO ME某一集說,長期在不友善環境中的小孩最會察顏觀色)
討厭:
1. 要在兩天裡讀完全部還要懂,這種事真的超痛苦。雖然文字很簡單,要讀得快根本不可能。
2. 好難。這些情緒判斷或引導,讀起來真的比做起來容易五萬倍。
3. 突然學會很會看一個人有沒有說謊話,這種事不知道算好不好?
7/26 《水手日誌》 陳牧宏 (秀威)
入手原因:嘉澤從陳牧宏先生的座談會上,帶回來給我的禮物,上面還有給我的簽名耶,好貼心。自從被一些號稱新世代無敵霹靂叭啦叭啦詩人弄壞胃口之後,我最近一次買詩集居然是一年前(或更久?)吳音寧的《危崖有花》(這本很酷)。我對詩人有種嚴苛的偏執,你知道詩人之所以為詩人,因為他是詩人(廢話),我們沒聽過甚麼散文人或小說人,詩人,因為是詩做的人。可是這其中有個很弔詭的玩笑,當一個詩人以自稱自己是詩人(而不是神精病)的方式,得到詩本身以外的好處而得意洋洋之時,所謂詩人的詩那個字,就已經死了。偏偏出現一大堆這種人。以上意見,其實不是在說這本書或這詩人不好喔,我只是先表達一下我自己對詩的偏見。
喜歡 / 討厭:
詩集是沒有甚麼好與壞的,至少我實在很少定論這種事。這本詩集我沒有任何反感,可是說到印象深刻真的也還好。最不想讀的是那篇印卡的序,印卡的詩寫得超正點,可是不知道幹嘛把別人的序賣弄成那樣,就很像是去聽表演也就是想求個HIGH,結果吉他手一整個失控自爽,把底下人都當白癡的那種「早知道還不如去吃麻辣鍋」的場子。
陳先生的詩用字簡單到跟唱HIP-POP的蛋堡差不多(這是誇獎,BTW蛋堡的《收斂水》專輯讚得不得了)。讀詩的時候會有一種「戀屍癖」(純屬譬喻)的感覺。他運用的很多字眼都是這圈子裡的關鍵字,男孩、青春、軀體、蒼老、唇、赤裸發燙、舌、飽含、親吻、靈魂、毛髮、勃、粗暴、水手……,彷彿在說一個逐漸航向死亡的過程意象,是充滿性幻想的,只不過重點不是航行卻是海洋,他被海洋徹底弄糊塗了。我只是覺得,世上的悲傷可能有一百萬種,既然陳先生是詩人,我期待在這樣的練習以後,他能找到一個最貼近心中柔軟(或堅硬)的字句,最獨特只屬於陳牧宏的字眼,第一百萬零一種,這就是詩人該做的事。
7/27 《流浪集 也及走路、喝茶與睡覺》舒國治 (大塊文化)
入手原因:我是在快三十歲時忽然知道舒國治這個作家的(我真的不太讀書,哈),而且還不是透過他的作品,而是某一篇關於他的訪談稿,談起閒晃、窮、走路,這些他的人生。認識我有一點ㄦ的人大致上也會用這種字眼形容我。我跟舒大作家之間當然有很大的差別,他大概就是我夢想的那種升級版流浪。當他書裡寫,「每天吃飯住店,不過幾百塊錢人民幣。一年下來,亦不過一、二十萬……」,我就知道,我們有程度上,很大的差別。舒國治的散文有種很特別的氣味,讀書人愛碎碎唸的單純,卻沒有一句是沒有經過精心思考的。他的閒散,是因為天生自然吧。
喜歡:
1. 散文間透露很多他的閱讀習慣與所懂的資訊,可是他就是有辦法用一副「沒甚麼啊」的態度說出來,然後莫名其妙我們也懂得他說的事情了。而不是那種酸腐的賣弄,或是夾注一大堆的自HIGH者。
2. 根本稱不上是溫柔散文。人家說「與稽康交,未曾見其喜慍之色」,我想如果他來到現世寫散文,也許會像舒國治也不一定,大約是一種對事物的透澈,讓他們懂得在當下的冷眼,熱烈卻冷眼。
3. 他寫作了一個我從來都極陌生的眼界,原來再感性的字眼都可以經由這樣的排列成為冷靜的熱情。不帶壓力的清晰熱情。不需要感同身受,卻一定明白。
討厭:
1. 字句排列不是我習慣的樣子或韻律,我常一恍神就不知道那句子是啥意思。
2. 如果是不太讀中國文學的人,可能會覺得他的用字遣詞很古代。
3. 如果是生活相當有規矩的人,應該會覺得「最好過得這麼爽!」(那個拉保險的朋友就是這樣說我的)。
7/30 《巴黎晃遊者》 愛德蒙‧懷特 (馬可孛羅)
入手原因:勝志的書。我對於旅遊書或旅遊文學的興趣實在是一整個還好,因為就我目前窮的程度,實在是用不著那些書。我之所以翻閱,是因為手邊找到一大堆大部頭,我實在不想趕進度似地讀完,所以就在補習班的書櫃找到這本書來讀,讀了幾頁,發現這傢伙挺幽默的嘛,就轉眼把它讀完了,讀完會有某種熱血,不是想去哪個城市看看,而是,也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辦法這樣寫好自己現在居住的這地方。然後開始有點後悔當初不應該因為偏見而不讀《已婚男人》。
喜歡:
1. 超愛這段,寫詩人James Dickey用鄙夷的態度寫:「巴黎是一個很適合作家的城市;也就是說,對於那些喜歡有其他作家作伴的作家,需要『文藝生活』的作家,需要一起舉杯討論的作家……」
2. 如果十多年前,在那個追求假文青模樣,一天到晚在追法國新浪潮的大學時代,就有這本書,讀起來應該會更加喜歡。
3. 風格幽默,關於文化有十分獨特的看法。會學到東西的一本書。如,對於種族歧視,在大量的法國種族觀念演化論述後,他結尾:「在一個凡是時髦事物皆受到重視的國家,那麼可以這麼說,現在黑人很時髦。」──而我想到的是「台北國」對同性戀的觀點;同性戀對原住民的觀點,好像也都是類似的有趣。
討厭:
1. 那個很多甚麼區甚麼區,鬼才知道在哪裡。我讀起來一整個沒有地圖概念。(也許應該配合電影《巴黎我愛你》一起看,我只記得一個瑪黑區…囧)
2. 好多我不認識的人名,一整個引我無動於衷。(當然也是在google大神上找了幾位有趣的人)
3. 好吧,看著大師光是城市本身都能寫成這個樣子,我竟然還敢寫作給別人看(恥)!
8/6 《跟我一起走》 蔡逸君 (寶瓶文化)
入手原因:亞君姐第一次見面時送我的書之一。收到之後的日子,我其實翻得很隨意。有時候我們會想買一些書或唱片,可是買回來之後又不會很熱切的想拿出來欣賞,不是因為討厭或後悔,對我來說,那有種像是在找一個剛好的心情,或者是時間,我還蠻享受「天意」這種事的,笑。總而言之,我在收到這本書後的大半年之後的某個憂鬱日,想起這本書,這次最誇張的地方是,我一口氣就讀完了。一切都只是顯示,我是難搞的人。
喜歡:
1. 用字遣詞會讓我想起那種我自己心目中,典型文人看待世界的形貌。是我喜歡而且相當欣賞的風格。
2. 幾篇與媽祖有關的部份,明明一點ㄦ也不煽情,竟然看得我熱淚盈眶。
3. 原來,完成一件事情,是有好多好多種方法的。
討厭:
1. 有時候文人氣一來,會有一大堆我覺得落落長的狀態形容,會讓人忍不住想按「Pg Dn」。
2. 不適合熱血青年,因為真的不是「衝啊!」的那種,大概有些年紀會更懂為甚麼是這樣的書寫。
3. 有個頁序排錯了,哭哭。
(新推出,應ZZ要求,哈)
窮人購買意見:如果這個月有買三本書的餘裕,那就要記得帶它回家。
8/6 《阮玲玉》 安克強 (皇冠)
入手原因:跟璋仔看完電影《第36個故事》,湧起一股文藝青年的羞恥自覺,就跑到舊書店去晃了。《阮玲玉》這電影都我國中時的事了,為甚麼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我跟另一位女同學當時竟然都很喜歡〈葬心〉這首歌,天呀我到底是在哀怨甚麼?直到有一天,那女生問我:「芳華怕孤單,誰是芳華啊?」之後,我忽然醒過來。因為封面的張曼玉實在太美,我還是決定把她從二手書店帶回家,五十塊錢。那個半夜,我竟然還自己在土豆上重看完一整部〈阮玲玉〉。
喜歡:
1. 封面的張曼玉好美。
2. 裡面的照片讓人想起以前看這部電影的時光。
3. 封面的張曼玉實在太美了。
討厭:
1. 我不懂為甚麼好多寫到跟上海有關的人,都是一筆的張愛玲風格。這世界上已經有張愛玲了,不需要第二個。
2. 最好有人是這樣對話的。
3. 應該不是安克強最好的作品。
窮人購買意見:我可以借你。
8/6 《一個人住第九年》 高木直子 (大田)
入手原因:鹿鞍的書。我是在她家喝醉了,躺在客房睡不著時從書架上看了一大堆這作家的一個人系列(甚麼一個人泡澡,還有甚麼身高之類的,原諒我意識不清),忽然想起,她借我的《一個人住第九年》還在我家沒翻過。這真是一本相當輕鬆的讀物啊,難怪我喝醉時會選擇它。哈。
喜歡:
1. 平凡、輕鬆、自然、生活、愉快,看到我這些感想字眼,大概就已經很吸引人了。
2. 我也想要住那種房間啦。我也要有一間廚房啦!!!
3. 不是最精美的圖畫,也不是最棒的用字遣詞,可是有本書像在跟你聊天,不是很酷嗎?
討厭:
1. 字有夠小。
2. 房子比我大。
3. 寫得比我好笑。
窮人購買意見:問一下朋友有沒有買,因為對我這種字多才是賺到的偏執鬼來說,實在不便宜。不過壓力大真的要買本來當床邊讀物。
8/8 《男同志性愛寶典》 麥可‧湯瑪斯‧福特 (尖端)
入手原因:是的,我有這本書。這大概是曾經有一陣子在博客來買東西買到殺紅了眼,得到一大堆奇怪折扣,那時候留下來的副作用(羞)。我真的已經想不起來當初幹嘛買這本書,裡面大部份的事情對我們這種年紀的人來說,都只會翹起小姆指說:拜託,這甚麼小兒科啊!偶爾會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第一次在書店裡買《G&L》的臉紅情況,心跳得感覺世界隨時會末日,結果如今口味只有越來越重,羞恥,反倒不是最重要的事了。不過話說,這裡頭,性愛也不過就是其中一段咩,算廣告不實嗎?哈。
喜歡:
1. 沒想到裡面露臉的都很帥,露點的身材都好得不得了。
2. 對同志少年來說(現代青年已經懂事得跟甚麼一樣),這倒是一本很簡單,又很棒的方式,來認識可能會有的生活。
3. 有一本交戰手冊,好像會安心一點。
討厭:
1. 好貴。
2. 對三十歲的我來說實在沒甚麼太大的用處。
3. 我單身。
窮人購買意見:如果有小朋友對自己COMEOUT,要立刻二話不說買來送他。
8/8 《父後七日》 劉梓潔 (寶瓶文化)
入手原因:到出版社談正事時收到的熱騰騰新書。書才剛出,我拿到的就已經是第五刷了,一整個太酷。對我來說,關於家庭的題材常常會讓我很激動,並不是我的家庭狀況有多糟或好到甚麼了不起,而是,我知道我是一個骨子裡很叛逆的人,而別人家裡那些親親密密的事情,對我來說根本不可能發生,我就會有一種不知道該如何感想的情緒,大部份的收場都是莫名其妙的哭,尤其是電影,那種明明只是爸爸送便當,還是媽媽在廚房煮菜之類的戲,我也可以很感動,我家庭明明沒有不幸呀,頂多並不互相了解而已啊。真是有夠靠北。
喜歡:
1. 幽默散文,其實已經真的很難找。尤其是,幽默,而不是無釐頭搞笑。情緒那麼重,她卻用好輕好輕的聲調說,像睡覺前耳邊的低語。
2. 用字精簡、獨特,幾乎是找不到多餘的廢話。
3. 如果要押寶,我押這本會上開卷好書獎。哈。然後我一定要去電影。
討厭:
1. 因為有時候太輕了,反而我遺失自己的情緒。
2. 其實我一口氣讀完後,不覺得有甚麼好不讓人接受的缺點。
3. 太可怕了,我居然找不滿三個……
窮人購買意見:買,然後好好讀。
8/18 《設計菜鳥奮鬥記》 立古和智 (時報出版)
入手原因:我已經完全想不起來這是甚麼時候,為甚麼要買的書了。不過確定的是,一定是某次大打折時購入的。因為在窗邊被雨淋濕了,我拿起來擦才發現這本書。裡面就是採訪很多日本知名設計工作室的新手菜鳥,看他們每天都要做些甚麼,對未來有甚麼期望。讀完以後,你真的會覺得,日本人真是個在工作上嚴謹得不得了的民族啊,如果我到那邊工作,一定會被打到死,我想。難怪日本作家隨便攤開來就幾百本著作,他們也太會鞭策自己了,真酷。
喜歡:
1. 裡面受採訪的年輕人都有種初生之犢的奮鬥態度,是很好的模範啊。
2. 終於懂得,為甚麼有人可以一眼就看出來別人是做設計的,而我卻一點都看不出來設計師跟一般人的差別。
3. 缺乏往前走的動力時,可以讀讀,補充電力。
討厭:
1. 拜託,你在那種設計大廠裡工作,當然也會不顧一切的奮鬥吧。
2. 內文排版很亂,不是很好讀。
3. 就我來說我是沒法一口氣讀完啦,因為看多了幾篇就會覺得,啊不都一個樣,熱血啊青春啊設計魂啊!
窮人購買意見:想做或正在從事設計的設計人們,這是一本很原點的書啊。也許會懂得自己到底做了甚麼。一般人的話,有興趣再看看吧,哈。
8/18 《交換日記》 張妙如、徐玫怡 (大塊)
入手原因:沒想到我對《交換日記》的失心瘋可以持續的這麼久,天啊,都十三集了耶。這是我跟蓓ㄦ唯一老是在書店看到時會尖叫「又出了!!!」的書啊。明明裡面的事情就是無聊得要死的生活意見嘛,但是我們就是很著迷這種調調。不過因為太窮了,這本書是五花肉買的,在一陣流傳之後,終於到我手上了!我只能說,時代真的變了,連《交換日記》的編輯都換人了;連我都可以在噗浪上加張妙如好友了啊,真是太奇妙了。
喜歡:
1. 張妙如寫字畫圖就是一整個搞笑咩。
2. 小福長得好可愛喔。超可愛。
3. 法國跟美國的交換日記,真得是怎麼樣也想不到會有這種「下場」吧,哈。
討厭:
1. 你知道有時候會覺得廢話有點ㄦ多地跳過一些字,哈。
2. 我還是不喜歡這本書做得方方正正(海綿寶寶嗎),難翻得要命。
3. 一口氣就翻完,然後開始面臨空虛。
窮人購買意見:就公正來說,可以先去圖書館借來試讀看看啦。但是如果喜歡這兩個人,那當然是一定要入手的咩。
8/18 《愛跟人聊天的國度》 褚士瑩 (皇冠)
入手原因:我常常會在某一個時期失心瘋地喜歡某位作家的作品,而且通常都是很輕鬆,也許還有點ㄦ無所事事,讀起來就是一下子就懂的那種作品,可是卻很喜歡。像林明謙、張妙如甚麼的,褚士瑩也是。就書出版日期看來,我的1996年大概很著迷褚士瑩,居然在書架上找到好多本他的書。這本關於他居住在埃及的書我大概已經看過五萬多遍,因為每篇都很短,閒著沒事我就會再拿出來讀一下,因為實在不需要花太多腦筋,可是會讀得愉快。最近讀的時候,就想起好友阿致,感覺他好像也是這樣風格的人。我應該慫恿他寫本關於生活在南投的事才對。
喜歡:
1. 每一篇都在很短的字數裡,說了有趣的事,太適合城市生活的閱讀了。
2. 居然可以用中文就了解那個遙遠埃及的事。
3. 讀到一半放著,下次再重讀其實也不會怎麼樣,像重覆聽花媽唱「歡迎來我們這一家充滿歡樂的這一家」一樣,就只是覺得很傻而已,哈。
討厭:
1. 最好生活過得這麼爽!
2. 因為太輕鬆,反倒讀完後就沒甚麼印象了。
3. 這大概沒有甚麼寫作技法可言,就是一個耍帥裝可愛的男人(生?)寫的多情日記,哈。
窮人購買意見:我還蠻想買來送阿致的。等稍稍有錢一點ㄦ,只是不知道絕版沒。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