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15 07:19:04| 人氣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記住歷史的這一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住歷史的這一天

六十四年前,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日本宣佈戰敗,二戰結束,也終結了對台灣與朝鮮(現在的南韓、北朝鮮)的殖民統治。亞洲被殖民國家,從此走向獨立之路。

這一天,是南韓和北朝鮮的獨立紀念日,也是光復節。但對於台灣,這一天的意義和記憶是消失的,既非光復節也不是獨立紀念日,台灣新的悲劇性開端,是這樣開始的。

因為祖國的迷惘、中國的迷障,台灣並沒有在日本宣佈結束殖民統治後,獨立為一個自己的國家。而是迎接國民黨中國,並以代表盟軍接收的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之始政日為光復節。

國民黨中國在台灣之始政,台灣人民以歡迎始,卻以怨懟終。歡天喜地迎接「祖國」的接收者,不到二年,就發生二二八事件,日治時期養成的菁英份子犧牲殆盡。這恰與台灣被大清帝國割讓給日本的,以抵抗開始、接受而終相反。

因為沒有主體性,一八九五年台灣被割讓,作為清日甲午戰爭之戰敗賠償。再因為沒有主體性,一九四五年迎接國民黨中國進佔,台灣成為一九四九年以後流亡國民黨中國的復興基地。台灣的命運成為他者命運寄託,而不是自己掌握的前途。

一八九五年到一九四五年的台灣,是日治的日本化(或歐洲化);一九四五年迄今的台灣,是國民黨中國進佔統治的中國化(或美國化)。因為沒有主體性,前後並非累積豐厚化,而是後者清除前者。

台灣,被卡在兩個中國的羅網裡的。戰後的長時期,國民黨中國反共產黨中國,實施戒嚴統治一黨化獨裁,受盡宰割,在面對民主化、獨立化潮流後,國民黨中國援引共產黨中國力量,台灣成為私相授受的籌碼。

一個美麗之島,因為沒有主體性的歷史,不能以國家的條件光榮地存在。歷史性的災難和地理性的災難印拓的發展進程,有血有淚。站在歷史和地理的時點上,反思命運的動盪,重要的是精神而不只是感覺。只有確認主體性,拒絕再被出賣,才真正能重建,改造自己的「國家」。(作者李敏勇,詩人)

台長: 嘟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