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19 10:55:46| 人氣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有品 沒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品 沒品

◎ 陳尚仁

教育部預訂一年半內以十二億預算推動「台灣有品運動」,可是部長鄭瑞城坦承「不太有把握」。教育部以名人代言品德,這正顯示出對於「品德」的本質與內容有嚴重誤解。

「品德」是一個人所具有的美好人格特質,是必須經過長期培養才形成的。並非如商品一般,只要花錢做廣告再加上獲得認同,就可馬上得到效果。一個人品德的養成和他本身所屬的社群有密切的關係,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在群體中出生、長大、受教育,在社群中認識自己是誰,形塑自己的身分認同。孩子在社群中受到耳濡目染,從與他們最親密與信任的人身上學習,在不知不覺中也培養出該社群所推崇的品德。所以品德不是在廣告看板上,而是在社群中養成的。

通常一個人最主要的社群就是家庭,父母是影響孩子品德最深的人。其次是學校師長和同學、及宗教團體中的同修或教會會友。在台灣,特別可以發現宗教團體發揮了很大的品德教育的力量,因為正派的宗教本身有堅定的道德信念,信仰團體是一個關係親密的社群、宗教的經典和歷史則提供了豐富的品德教材,供信徒做為學習的榜樣。

最近三十年來,西方學者對於「說一套、做一套」的問題有許多反省,所以「德性」或「品德」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主題,如英國哲學家麥金太爾(Alasdair MacIntyre)或美國倫理學家活侯士(Stanley Hauerwas)都相當受到重視,他們也相當肯定宗教團體做為品德社群的效果。

教育部若有心推廣品德教育,除了應該幫助弱勢或失能的家庭外,也該加強和宗教團體合作,把來自宗教團體的優良人力資源納入教育體系之中,並且讓已經在推行的「生命教育」更具體地落實。(作者為長老會台灣神學院副教授)

台長: 嘟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