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當然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最近訪問中國,雖然當事人以受到「高規格待遇」沾沾自喜,卻引起不少爭議。其中限制記者採訪,當然是極權國家的必然,這位台灣政務官卻替東道主道歉。其次,周功鑫在台灣住官舍,又於中國置產,衍生公職人員所不應發生的對國家人民忠誠問題。或正因如此,周院長強調此行是「院對院、館對館」的交流,面對中國把它定位為「中國兩個故宮,一在北京,一在台北」的互訪,她卻以無關政治為由,不惜自我矮化,招致「向中國投降」的譏評。 另一方面,台灣也有社論作家,既欠缺批評中國的勇氣,反以社論趁機教訓「台灣民族主義」者,宣稱:「故宮的存在等於一再提醒台灣是中國文明的一部分,而使台灣基本教派狼狽…除非台灣基本教派能夠理解到文化多元主義的意義,承認血統和文化上屬於中國人…並不再試圖去除中國文化,否則將很難自圓其說,類似故宮的困境也將一再出現。」 居住台灣土地 就都是台灣人 從台派對這一論調幾無反應,顯示這家報紙在台派沒有市場,更可能是它對台灣文化完全外行,卻又充滿偏見,台派認為不值一駁。就字面說,社論作家要台灣人「承認血統和文化上屬於中國人」,這無疑強把台灣文化眾多元素只定於中國這一尊,自己極其霸道而狹隘,卻又要台灣人「理解到文化多元主義的意義」,不僅邏輯不通,自相矛盾,徒見其雙重標準。事實上,台灣固以漢人為多數,但漢人不等同於「中國人」;何況台灣的漢人,與原住民混血者眾,指其血統「屬於中國人」,猶如強指同為移民社會的美國血統文化「屬於英國人」,是出自沙文主義的狂妄論斷。 更重要的,台灣這一地名,源自台南附近平埔的西拉雅族。原住民及不同時期移民,包括從荷蘭以降的外來統治者,都為台灣人血緣增添多元性;有如荷蘭駐我國代表胡浩德 ( Menno Goedhart )所探尋,至少鄒族和魯凱族已發現有荷蘭人與原住民的混血後裔。從而,住在台灣土地上的,當然都是台灣人;近年在民調中自認台灣人者,比率約七成,即反映這種理所當然的事實。 文化上,原住民、歷代移民,外加幾度統治斯土斯民的東西洋外來政權,不但建構了台灣多元豐富文化,而且形成其包容與近代性。最重要的,台灣係公認南島語系的源頭,這是世界現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語系,包括一千三百種語言,範圍達地球圓周的一半。南島民族來到台灣約一萬年,是斯土最早的移民。相形之下,漢人前來大約四百年,近年有大師級方外之人宣稱「台灣本來沒有台灣人」,這種說法與「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一樣,自大而短視。 原住移民融合 架構文化多元 從文化的意義說,文化既由人所形成,則先來後到的移民及其在這塊土地生活的種種,都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就此而言,原住民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荷蘭、西班牙、明清、日本,以及上一世紀戰後來自中國的大量軍民,近年加入的東南亞新移民,也都為台灣注入文化新血,並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正由於文化的兼容並蓄,台灣不但足以在二十世紀六○年代之後,以兼顧成長與均富而創造成功的經濟發展經驗,更值得強調的,台灣文化也因融入東西洋的現代化因素,包括受美國的重大影響,加上台灣人民的犧牲努力,終能再創政治佳績,建成自由人權兼備的民主國家,這是獨沽中華文化一味的中國,甚至新加坡、香港等華人社會至今所難以達成的境地。 捍衛主體認同 實現自由民主 不過,台灣文化中的多元構成要素,雖然互動共存,其間並非沒有矛盾。日本報導作家平野久美子最近在「多桑的櫻花」(潘扶雄譯,謬思出版社)一書,經由實地採訪與問卷調查,深入刻劃年齡在六十五歲以上、被稱為「多桑」的台灣日語世代。這一出生於日本時代的台灣人,孩提時代接受強調誠實、勤勉、守時、整潔、犧牲等現代生活教育,認真而固執,深具人情味,也富含愛鄉土之心,是許多台灣人的父母親或祖父母一輩。他們出生為日本國民,在上一世紀戰後,遭遇二二八事件與長期白色恐怖,形格勢禁,且受到族群的傾軋、語言的壓迫,有著深沈的「台灣人的悲哀」。但是,歷經千辛萬苦,他們終於參與、促成,甚至有如這一輩的李登輝前總統,把外來政權台灣化,領導台灣實現自由民主。多年來,「多桑」們一直是台灣文化與主體價值最堅定有力的捍衛者。 「多桑」一代的經驗顯示,儘管歷史上逆流不斷出現,以台灣為主體的認同,終究是沛然莫之能禦的主流。有如許多台灣人所親身經歷的,這些逆流分別從禁絕母語、扭曲歷史、輕蔑本土著手。這種歷史逆流,意在強迫台灣人揚棄主體性,自視為別人的一部分。日本時代的皇民化如此,戰後把台灣全面「中國化」的強制與洗腦,手法尤其惡劣。去年政黨再度輪替,新黨國體制班師回朝,「去台灣化」的偏執又見猖狂;最近立法院刪除台灣母語認證預算,引發社會極大爭議,進一步加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強調的,台灣包括原住民、福佬與客家母語都瀕臨滅絕危機,只是具體例證之一。同樣地,四年前教育部長杜正勝主張高中歷史課本把台灣史自成一冊,國文降低文言文比重,反對者把他戴上「去中國化」大帽子,所凸顯的也是這種「做賊喊捉賊」的偏執狹隘兼自大心態。 珍藏故宮文物 包容氣度展現 事實上,南島、本土、中國、日本,乃至於荷蘭、西班牙文化,雖有大小新舊,彼此交織融合,都只是台灣整體文化的一部分。台灣文化最大的挑戰,是不斷有人企圖把這塊土地至少一萬年來各方移民所形成的文化,強自打壓而成為其他國家或文化的一部分。就此而言,故宮文物由中華民國所帶來,有如「中華民國在台灣」,經由台灣人珍藏呵護,已經欣然被接納而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指故宮讓台派「狼狽」,只是凸顯社論作家本身的偏差。應該強調,台派從來都是尊重與包容的實踐者,文化上如此,政治亦然。「多桑」一輩的辜寬敏,一生致力台灣獨立運動,同時主張對中國關係為「兄弟之邦」,氣度何等雄偉。台灣有些人,對中國千方百計要把台灣併為它的一部分,沒有「多桑」的骨氣,反而敵視台灣文化的種種,最終當然有如外來政權,要被歷史潮流所淹沒。(作者盧世?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