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10/hiloci/1/124633680219)
第六十六屆(93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List)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科內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
名單》改編而成。
編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阿姆·內森(飾辛德勒)
本·金斯利(飾猶太人斯特恩)
《辛德勒的名單》獲 十二項提名,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
本、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原著音樂七項大獎 。
劇情簡介:
《辛德勒名單》真實的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
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200名猶太人免法西斯殺害的,
真實的歷史事件。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於現捷克境內的摩拉維亞。
二戰初期是個國會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是當地有名的納粹分子中的堅
定分子。他很善於利用與衝鋒隊頭目的關係攫取最大資本。在被佔領的波蘭,
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這位精明的發戰爭財的辛德勒在他新創辦的搪瓷
廠只雇用紐倫堡種族法中規定的犧牲者。這些人得到搪瓷廠的一份工作,
因此也就得到暫時的安全,沒有受到殺人機器的肆虐,
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
在他那兒工作的人都受到從事重要戰爭產品工作的保護:搪瓷廠給前線部隊供
應食具和子彈。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猶太人居住區遭受到的殘酷血洗,
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破滅了。
他早就知道德國人建造的火葬場及煤氣室,早就聽說,
浴室和蒸氣室的噴頭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氣。
從那時起;
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更多地保護猶太人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
他制定了一份聲稱他的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工人名單,
通過賄賂納粹官員,使這批猶太人得以倖存下來。
他越來越受到違反種族法的懷疑,
但他每次都很機智地躲過了納粹的迫害。
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險營救猶太人。
當運輸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車錯開到奧斯威辛--比爾肯利時,
他破費了一大筆財產把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廠。
不久,蘇聯紅軍來到了克拉科夫市,
向在辛德勒工廠裏幹活倖存的猶太人宣佈:戰爭結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
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
他們把一份自動發起簽名的證詞交給了他,以證明他並非戰犯。
同時,他們用敲掉自己的金牙和私藏下來的金首飾,把它打製成一枚金戒指,
贈送給辛德勒。
戒指上鐫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於救全人類"。
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淚。
他為自己還有一顆金牙而懊侮,
因為這樣一顆如果將它賣掉的話至少可以多救出一個人。
辛德勒為他的救贖行動已竭儘自己一切所能。
他在戰爭期間積攢的全部錢財,都用來挽救猶太人的生命......
戰後,辛德勒在瑞士的一個小鎮隱居下來,身無分文,
靠他曾經救助過的猶太人的救濟生活。
過了幾年,辛德勒在貧困中死去。
按照猶太人的傳統,辛德勒被作為"36名正義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影片結束時,是辛德勒的墳墓,
那些在戰前曾經獲得辛德勒救助,
而幾十年後已步入暮年的猶太人,
以及他們的後裔代表先人走過墳墓,
都在墓碑上放一個代表"感恩永遠不變"的石塊作為敬禮……
背景資料;
影片《辛德勒名單》是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于1993年拍攝的一部轟動
世界的宏篇巨制。
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國法西斯屠殺猶太人的恐怖罪行,
並以其極高的藝術性成為94年全球最為矚目的一部影片。
其思想的嚴肅性現非凡的藝術表現力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
影片于1993年12月15日在美國上映,當即引起了轟動,
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並獲得了美國導演工會獎。
在94年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中,
《辛德勒名單》一片毫無爭議地奪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
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以及最佳電影剪輯等6項金像獎。
對於影片的成就來說,這是當之無愧的。
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對於他的才華來說,這是一份遲到的肯定。
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熱情,
實際上,影片的改編權和製片權早在1982年就已買下。
但直到10年後,影片的拍攝計劃才真正得以實行。
為了拍攝這部影片,斯皮爾伯格首次放棄了慣用的電影特技,
也拒絕請好萊塢影星主演,而是收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
請來了當年集中營的倖存者作副導演,
並請被辛德勒拯救的猶太人作影片的顧問。
斯皮爾伯格耗費了2300萬美元就完成了這部長達3小時15分鐘的影片,
並謝絕了片酬而將全部個人贏利捐獻給美國大屠殺博物館。
作為一個猶太人,拍攝這樣的一部影片也是斯皮爾伯格長期以來的心願。
《辛德勒名單》一片雖然是以黑白攝影為主調,
但其製作規模卻不亞於任何一部彩色大製作的影片。
影片共有126個角色,動用了3萬名臨時演員參與演出。
影片情節感人,氣勢悲壯,
而以黑白攝影為主調的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更使影片具有了一種極其真實的效
果,感人肺腑,發人深思。
影片中電影語言的運用十分出色,在表現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時,
有一個鏡頭中出現了紅色,在衝鋒隊屠殺猶太人的場景中,
穿紅衣的小女孩與畫面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對比,
產生了極具藝術衝擊力的視覺效果,而當小女孩再次出現時,
她已經是運屍車上的一具屍體。
這一處理手法堪稱經典。
同時也點明瞭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衝擊。
對於辛德勒來說,
這一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見的猶太人的不幸,
代表了他心理中發生的變化。
這一鏡頭具有的深層內蘊和藝術價值都是足以載入史冊的。
它的藝術性達到了經典的地位。
當影片進行到猶太人走出集中營,獲得自由時,銀幕上驟然間大放光明,
出現了燦爛的彩色。這一明顯的電影語言技巧的運用,起到了極好的效果。
由壓抑陰沉的黑白兩色到豐富的自然色彩,
極其形象地盡顯了人們解除死亡危險,重獲自由後的開朗心情。
此時此刻,幾乎每個觀眾都會不由得鼓起掌來。
這既是對猶太人獲得自由後的欣慰,
也是對導演斯皮爾伯格秘作的最高讚賞。
影片的結尾同樣具有其感人的藝術魅力。
它體現出了猶太人對辛德勒的無限敬意,
同時也使影片具有了回顧歷史、發人沉思的藝術效果,
極大地拓展了影片的表現空間。
《辛德勒名單》一片將作為電影史上永恒的光輝而存在,
它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作品。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名字也將與這部影片聯繫在一起而永遠流傳下去。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0/hiloci/1/124633680239)
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單
Compsoed and Produced by John Williams
1993 MCA Records MCD-10969
<辛德勒的名單>不僅可以說是史匹伯的重大突破,也是約翰.威廉斯一
次經典且突破性的轉型,威廉斯以本片再次拿下一座奧斯卡最佳原著音樂獎,
在威廉斯過去得獎或提名的作品中,雖然不乏史詩風格的作品,但感覺上似乎
向來以氣勢磅礡,力道震撼的華麗氣魄見長,而<辛德勒的名單>同樣深具史
詩格局和撼人的情緒力量,但不論是史匹伯的電影,或者是約翰.威廉斯的配
樂,都選擇了用真摯無華的追思,去思考感受歷史傷痛,以及其中所散發的人
性力量,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以薩.帕爾曼的演出,也使這張原聲帶成為非常
具有代表性的演出版本.
約翰.威廉斯不使用他個人善長的大型交響樂,反而以小提琴獨奏作為整
個音樂的基調,實際上形成了更出色的詮釋力,這種音色讓整個配樂呈現了溫
和的懷舊色彩,也貼切的呼應了史匹伯帶有紀錄片氣息的黑白攝影.”感傷”
或”哀慟”或許不是形容這部作品最好的字眼,它帶給我的感受固然也有一些
感傷,但實際上大多數的時候並不全然是如此,它帶給我的感覺,固然有對歷
史悲劇的同情憐憫,但更多的時候,是對生命的強韌與人性的尊嚴,油然而生
的感動.
兩個主題旋律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和Rememberance,在旋律風格
和交響編曲的曲風上,都採取十分平實的氣質,但在情緒上卻相當深刻,這其
中當然也要歸功於帕爾曼精湛的獨奏演出,小提琴的獨語充滿了省思和緬懷的
溫淳氣質,不是對人間悲劇的控訴,而是對歷史錯誤的沈思,帕爾曼的表現風
格內斂但沈穩深情,威廉斯在交響樂的部分則善盡烘托陪襯的角色,讓音樂成
為深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歷史獨白.
將主題命名為Rememberance,不難感受到,史匹伯和威廉斯並不想以歷史
祕辛或歷史批判的眼光來處理這個題材,不是再去揭開歷史的傷口,加深它的
痛楚,而是去檢視這個事件和它對當事人與時代的影響,並且將這個影響化做
忠誠的記錄與忠告,傳遞給不曾經歷的人,並希望悲劇不會在歷史上重演,這
是一個旋律性很優美的主題,提琴獨奏版本的淒測自是不在話下,但以絃樂合
奏的版本,也另有一番平斂柔和的美感.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以在I Could Have Done More中最為淒惻,
描述辛德勒在戰爭結束後身份淪為戰犯,展開逃亡,臨行前”辛德勒的猶太
人”送給他一只金戒指,上面刻烙”救了一個人等於救了全世界”,這段音樂
中,帕爾曼的表現手法流露出相當強烈的情緒煽動力,聞之著實令人動容,影
片結束時的終曲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Reprise),也是一段相當動人
的變奏,主題以靜諡的鋼琴和舒緩的弦樂,在猶太墓碑的長道上徐徐流動著,
這一條屈辱先人的小徑,雖然無言而沈默,卻讓人感受到一個民族的悲傷和堅
強,令人百感交集,這段主題變奏雖然沒有華麗煽情的摧化手法,但卻完美呼
應了Rememberance的追思與感念,深刻而綿長.
Jewish Town (Krakow Ghetto-Winter ’41)是一個帶有猶太傳統氣息的古
樸主題,也是這部作品第三個音樂主題,這個主題變化成Schindler’s
Workforce中的音樂主軸,描述辛德勒游走在法律與利潤的邊緣,安排猶太人加
入他的工廠,辛德勒的行為在歷史上留下了感人的一章,但他最初的動機卻十
分巿儈與唯利是圖,他的性格中除了商人的現實,也帶有一點惻隱的任俠色
彩,他的小聰明和狡黠讓他發了一筆談不上是光彩的戰爭財,卻也讓他完成了
一件偉大的事蹟,只是這一路上,固然有人性道德的覺醒,卻也有些騎虎難
下,無心插柳的無奈,這也是辛德勒這個角色引人玩味之處,他的救人有”為
人”也有”為己”的動機,而在整個過程中兩者的比例一直在省思調整著,我
想這也是為什麼這個角色讓人更覺得真實的原因,因為史匹伯不曾將他神格
化.
合唱曲Immolation-With Oure Life , We Give Life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
音樂,Immolation是殉身和犧牲的意思,這段音樂描述納粹焚燒不計其數,慘
遭屠殺的屍骸,焚屍的飛灰甚至足以蔽日,慘絕人寰,但這段音樂透過”With
our life , we give life”的悲愴合唱,卻形成了一種超脫死亡的胸襟,希
望每一個靈魂能獲得安息,每一個犧牲有朝一日能昭然於世,成為歷史的見
證.
描述毒氣室中與死亡擦身而過Auschwitz-Birkenau,是相當撼人心絃的一
幕,也是本片配樂中最精彩的作品之一,帕爾曼的演出是整個作品的靈魂,讓
人恍如置身於面對死亡的不安與恐懼.而Stolen Memeries以輕柔的合聲,描寫
集中營中被剝奪了的猶太人遺物,這些東西至今仍被保留著,成為歷史的見
證,史匹伯特別在成堆的生活照片上做了特意的取鏡,照片上的每一張面孔,
每一個笑容,讓人深刻的感受到,納粹剝奪的並不只是身外之物的財產,而是
每個人的生活,記憶與夢想.在末尾以吉他彈奏的主題,描寫辛德勒幫助一名
猶太女子,從集中營中將她的父母帶入他的工廠,辛德勒起初百般不願,不過
最後還是暗中協助這名女子,辛德勒每一次救人都在道德和自身安危的取捨中
掙扎,然而始終無法違昧自己的良知.Making The List是一首戲劇性較為強烈
的作品,描寫辛德勒開始策劃收買納粹,幫助猶太人的”辛德勒的名單”,這
個音樂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一個曲目,在危機中透露著生機,在陰霾中透露著
人性的曙光,而辛德勒和祕書間的一席對話也詮釋的十分感人.
除了威廉斯優美動人的原著作品外,原聲帶中也收錄了使用在電影中的猶
太民謠,OYF’N Pripetshok And Nact Aktion在影片中描述辛德勒在納粹屠城
時,看見一名紅衣女孩,無助荒謬的穿過無情的殺戮,消失在城巿的一角,這
一幕撼動了辛德勒心靈深處的不忍和憐憫,成為他記憶中不可抹滅的影像,而
後段的音樂以傳統猶太樂器Clarinet,塑造出屠殺仍未結束的漫漫長夜.
Yeroushalaim Chel Zahav (Jerusalem Of Gold)則以明亮溫柔的色調,刻劃
出”辛德勒的猶太人”重獲新生的感慨和驕傲.
整體而言,這是一張相當動人的電影原聲帶,有人曾告訴我,他也很喜歡
這張原聲帶,但有時就是不能那樣enjoy其中的感傷,心情很容易就被這樣淒楚
的音樂影響,所以好像這並不是一張讓人隨時都想聽,或讓你保持好心情的作
品,不過這也證明這個看以無華平實的音樂作品,卻薀含了很大的情緒感染
力,說它是90年代的電影配樂經典,我想是實至名歸的,它也成為威廉斯的
作品中,最令人感動與省思的深度鉅作.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0/hiloci/1/124633680263)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