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06 20:11:31| 人氣46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Mission年輕時深受感動的電影和配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部電影是念書時,又是翹課去看的電影...

而且去看了三次電影,配樂讓我印象最深... 

整個配樂和電影的融合度...在配樂中使用的樂器性的突破等!!...

先談談電影配樂部份;

主題音樂:在地如在天(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有<教會>這張電影原聲帶,但實際上卻沒有看這<教會>這部電影,不過我看過!!....呵呵!!


<教會>與<四海兄弟>,<新天堂樂園>這三部莫里克奈的代表作,

是電影音樂作品中,少數在觀眾實際上並不熟悉電影本身的情形下,

仍然能夠在巿場上維持很好的銷售成績與知名度的作品,

特別是<教會>,一直以來電影本身的成績都不受影評垂青,

可以說這部電影至今還能在觀眾心中留下印象,

反而是因為莫里克奈的配樂,

這不僅是一部成就凌駕於電影之上的配樂作品,

同時也是一部不靠電影,而是靠愛樂者的口碑,

便足以在巿場上歷久不衰的電影音樂代表作!!


雖然這部配樂的地位早已受到莫大的推崇與肯定,

但其實我個人覺得這部作品的有一半是很好的音樂,

己經好到足以構成購買的理由(事實上只要On Eearth As It Is In Heaven就

足以夠成購買的理由)!

但它的另外一半並不出色,

不過現在我們還是把焦點放在當中一些相當了不起創作上,

當然,就從On Eearth As It Is In Heaven談起.

這首作品可以說是電影音樂史上最了不起的創作之一,

它對後來的影響不僅反應在電影音樂上,

也反應在許多新世紀音樂或世界音樂的作品中,

但即使日後有許多追隨這種風格的作品,

這首作品中的脫俗動人仍是僅見的,

莫里克奈將南美的節奏,

聖詩的合唱和優美的主題Gabriel’s Oboe做了完美的結合,

然而吸引人的地方在於,

這些結合在一起的音樂元素若是分離開來,

彼此其實各有獨立的特色,

鼓聲和民族的笛聲有一種古老深遠,

對自然的歸屬感,

而Gabriel’s Oboe柔美恬淡,

充滿了優雅與詳和,

人聲的合唱則奇妙的將聖潔莊重的沈吟,

與振奮高昂的歌頌合為一體,

實際上這些元素都是可以各自獨立的,

如Gabriel’s Oboe就時常是獨立演出的,

而人聲的合唱曲在The River中同樣也是一個獨立的作品,

但當這所有的東西都結合起來時,

那種動人的胸懷呈現的更加完美遼闊令人讚嘆,

所以我才要說,光是這首曲子就值得買這張電影原聲帶!!

  莫里克奈為這部作品創作了幾個非常動人的主題旋律,

Gabriel’s Oboe是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作品,

也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

而Fall,The Mission,Miserere中的主題也是一個十分優美的主題,

這個主題在這三軌中以古笛與洞簫,交響器樂,以及童聲的獨唱,

各自呈現了不同的動人質感,

寫出了人心中的世外桃源,和人性中真摯的情感與心境.


同時在配樂中,莫里克奈也創作了多首帶有聖樂與宗教色彩的合唱作品,

除了結合在On Eearth As It Is In Heaven中的The River之外,

Ave Maria Guarani與Te Deum Guarani也都是很出色的作品,

在這些合唱作品中,

莫里克奈也將一些帶有民族特色的樂器融入其中,

使的這些音樂不僅帶有宗教音樂莊重詳和的氣質,

同時也滲入了一股渾然天成的自然與單純,像來自大地的聲音.

  說起來,莫里克奈是最早在電影音樂中,

運用洞蕭與排笛這一類樂器的作曲家(如<四海兄弟>),

但在<教會>中,除了Falls將這類樂器運用的十分動人之外,

其他的許多部分使用的並不出色,特別是動作音樂中的運用,

在原聲帶中的最後幾軌帶有動作性和懸疑色彩的音樂,

就我個人來說並不吸引人,有時只像是一堆沒有重點的靡靡之音.

至於一些帶有黑暗或懸疑色彩的器樂作曲,

也表現的十分老套,這樣的音樂出現在這張原聲帶中或許還能引起一些注意

力,如果用在像<驚聲尖叫>這樣的電影中,感覺上也滿貼切的,

但是你大概就不會注意到它們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音樂中有不少技巧對其他的作曲家帶來一些影響,

如詹姆斯.霍納後來也在音樂中大量的使用洞蕭與排笛這類音質古老的木管樂

器,特別也是在動作音樂的運用上,

這也許多少受到了<教會>的影響,

如果真是如此的話,不可否認的,

霍納運用這類樂器的成績要比<教會>精彩很多.

此外,就在<教會>推出的隔年,

威廉斯的<太陽帝國>中也有一段結合了打擊與日本洞蕭的配樂,

這首作品也很明顯的受到了<教會>的影響(特別是Alone),

但是精緻度上也比<教會>中的音樂要高,

所以在<教會>中,這些運用了木管和打擊的動作懸疑音樂,

我只能視之為一種很具創意的構想,但我並不認為它們本身很有欣賞價值,

不過我並不質疑它們在電影中的適切性.

  我知道<教會>是受到最高評價的配樂作品之一,

但是我不能否認當中有些音樂我並不欣賞,

除了一些動作懸疑音樂很單調之外,

如brothers或Carlotta這樣典型的莫里克奈式配樂,

和配樂中其他的作品比較之下也少了一些驚奇,

但撇開這些部份,

我覺得莫里克奈在這部配樂中創造了”天籟”,

而且這部配樂中許多音樂元素,

為音樂界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甚至是最近的作品如霍納的<英雄本色>中那份飄渺的美感,

季默的<紅色警戒>中那份原始民族的天然和純真,

都可以感受到<教會>的影響力.

我記得當初<美夢成真>的導演意屬莫里克奈為<美夢成真>配樂,

或許他的想法和我一樣,覺得在<教會>的音樂中,

看到了人心中的天堂~~~~~


年輕真好~~有許多美好的回憶存在......

以下是對電影情節故事內容部份回憶:


一:重擔脫落:

那是在十八世紀,阿根廷、巴拉圭、巴西的交界,是歐洲列強所爭奪的殖民

地。同時,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也在這蠻荒之地建立了教會。在叢林深處,

瀑布上游的印地安部落,正是由蓋神父(傑洛米˙艾朗飾)以信心勇氣所建立

的聖˙卡羅斯宣教站,以真理、愛心和音樂教化那裡的原始土著。 所謂宣教

站 (Mission),是一個包涵宗教、經濟、教育、防衛等功能的特殊社區,由神

父主導,以教堂為中心。

羅多黎各(由勞勃狄尼洛飾演)是一名傭兵及奴隸販子,因殺死親弟弟而悔恨

不已,自覺罪不可赦。在蓋神父的輔導下,終於願意尋求救贖。他抱著贖罪的

心情,拖著由他過去的犯罪工具--盔甲刀劍打包而成的重擔,跟著蓋神父及

其他傳教士們攀山越嶺,爬過懸崖峭壁,歷經千辛萬苦來到瀑布上游,受到以

前他所追捕印地安人的接納與饒恕,心中重擔才得以解脫。

罪得赦免的羅多黎各,猶如新造的人。他學習聖經,尋找「愛」的真諦。

從印地安原住民的天真純樸中,看到人性中良善的一面,

並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

他成了一名傳教士,跟著蓋神父一起在聖˙卡羅斯宣教站幫助原住民,

使他們脫離野蠻、被奴役的日子,過一個平靜安詳、有信仰、有尊嚴、自給自

足、在地如在天的生活。


二:死而後已:

耶穌會教士們在當地的成就與「在人間建造天堂」之舉,

攔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殖民強權將印地安人變成奴隸、

供其壓榨謀利的計畫,因而得罪了他們。

當時天主教教皇在歐洲的勢力日漸式微,

這些歐洲強權便利用版圖重劃的機會,

威脅聖˙卡羅斯宣教站撤離其教區,不再保護印地安人,

讓他們重返叢林,免得宣教站成為土著的避難所。

神父們當然反對,雙方僵持不下,教皇更派了一名紅衣主教來裁決此事。

紅衣主教在視察教區,瞭解了傳教士為印地安人的所做的貢獻,

並衡量了教皇在歐洲的處境後,最後還是向政治現實妥協,

要求教士們撤離教區,以保住教皇在歐洲的地位,違者逐出耶穌會。

而這些平日以服從為天職的教士們,

不忍印地安土著再次淪為強權勢力的刀俎魚肉,因而選擇寧可被逐出教會,

也要留下與之共存亡。

羅多黎各和其他教士決定率領印地安人誓死奮戰,

而蓋神父則選擇不以武力來抵抗。

當西班牙軍隊帶著槍彈大砲,攻打瀑布上游的宣教站時,

印地安人雖然奮不顧身,仍然無法抵擋文明的長槍大砲,最後還是全軍覆沒。

羅多黎各更為了救一名印地安小孩而中彈身亡,在斷氣之前,

他看見蓋神父舉著十字架,肅穆莊嚴地帶領印地安會眾在聖詩聲中勇往前行,

無視於西軍的亂槍掃射。

最後蓋神父中彈倒下,旁邊的印地安人繼續舉起十架,

前仆後繼地在槍林彈雨中向前邁進,直到所有的人犧牲殆盡。


三:愛的抉擇:

傳教士們對印地安人所表現的「愛」與對所持信念的執著,

讓我內心深受感動。

在聖˙卡羅斯宣教站建立以先,

印地安土著們曾將上到瀑布上游的傳教士殺害,

但並沒嚇阻傳教士繼續向他們傳教的熱忱,反而再接再厲。

最後由負責該教區的蓋神父親自上山,

終於以音樂及無比的愛心贏得他們的信任。

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成了他們奉為圭臬的信念:「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

及全備的信,叫我能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我若將所有的救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他們之所以願意為印地安人捨身,乃是以生命來詮釋他們那由天上所領受的

愛。

在基督教信仰中,「愛」是信仰的核心,整本聖經講的就是一個愛的故事。

愛也是基督徒生命的標記。「你們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

其次要愛人如已。」「你們要彼此相愛,眾人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當面臨眾多的選擇與衝突時,取捨的標準是什麼?

這些教士們以愛為他們的優先選擇,並為所愛的對象獻上了自己的生命。

紅衣主教及教皇在面臨同樣的衝突時,

卻做了不一樣的選擇--是政治上的考量。

或許他們接觸或考慮的層面是整個歐洲的局勢,

而非局限於傳教士們所考慮的南美一隅之地,

但真理是不因時空環境而有不同標準的。

遺憾的是他們最後選擇了保障教皇在歐洲的地位權勢,

而犧牲了傳教士們以愛撒下的種子,辛苦建立的教會、

宣教站及無數印地安人的生命。

如此,只有更助長殖民強權的野心來併吞其他地區由傳教士建立的宣教站,

使其走上與聖˙卡羅斯宣教站相同的命運。


四:失敗與失職:

誠然,信仰與政治在平日應是分立而互不干預。

但當教會面臨不公義的政治環境時,

其態度就會對當時的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當希特勒崛起,他運用時勢權謀奪取政權,

在短短六個月內,讓工會、議會、政黨、學校、知識份子全部屈服在他的權勢

之下。希特勒更想取代神的角色,要所有的德國教會向他臣服。

當時在德國,以尼默勒 (Martin Niemoller, 1892-1984) 、潘霍華

(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 為首的教會領袖起來勇敢反抗,

認為教會需要順服神,而不是順服人。

所以當希特勒的勢力如日中天時,教會敢於逆流中發出真理之聲。

雖然後因孤軍作戰,多人變節與納粹勢力妥協而功敗垂成,

但教會在納粹浩劫中因而成為唯一擁有長遠影響的機構。

另外同時期,在英國,以大主教湯樸威廉(William Temple)為首的英國教會

與具有宗教背景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對希特勒進攻捷克時所暴露的侵略野心,

並沒有站出來嚴加警告,譴責制止,反而一昧姑息養奸,向惡勢力妥協,

最終暴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寇爾森(Chuck Colson) 在其所著《基督徒與政治》(Kingdoms In Conflict)

一書中對這一段歷史下了一個註腳:「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根本來說,是神學性

質,乃是德國的教會以及英國的政府與教會,分別在神所交付的責任上失敗與

失職。這樣的情形在何時發生,何時罪惡就得勝了。」


五:不再視而不見:

在此,我無意討論基督徒是否要以武力戰爭反抗不公不義的環境,

在影片中傳教士們也有不同的做法。

無論是羅多黎各教士的以武力抵抗,奮戰至死,

或是蓋神父的非武力抵抗,不畏殖民強勢,在槍林彈雨中視死如歸,

都是對信仰的執著,「愛」的責任與表現。

對這些傳教士而言,他們服事的最大挑戰與壓力,

不是對外的傳教或工作本身,

而是對內他們必須服從命令與他們對信仰的認知產生衝突時,

所面臨的掙扎與抉擇。

最後他們以更超越的眼光,願意更貼近天父的胸懷,

以無懼無畏的態度去面對,因知他們的獎賞不是來自世上,

而是來自超越死亡線後的永恆。


這部電影對印地安原住民的人道關懷及其救贖獲得許多人的激賞,

配樂更受到諸多的喝采。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

將南美洲音樂的風格、節奏、與聖詩合唱和雙簧管吹出的優美主題結合在一

起,利用鼓聲、笛聲以及童聲表達出一種古老而深遠,對自然的歸屬感,

以及人心中對「在地如在天」的渴望!!以上談過了.....




台長: 店小六
人氣(46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電影or原聲帶感想 |
此分類下一篇:新天堂樂園
此分類上一篇:《遮蔽的天空》

jessie
2007-05-06 23:56:35
版主回應
jessie :另二部電影也是我念書去看的...這樣我會對這些過去的回憶寫不完了!這二部原聲帶我還在....
2007-05-08 17:34: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