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坐八爬」這句俗諺,是一道安全閥,讓所有的大人們主動檢視自家小貝比的成長曲線是否正常;同時,它也是一句緊箍咒,讓所有跟不上進度的小貝比家人,萬分緊張地追問著:小貝比究竟怎麼了?為什麼還不爬?
我家的陳小兔,爬的時間慢了些,一直到九個月又九天的時候(多巧的數字,和他的生日遙相呼應,像是召喚第二個人生),才終於成功「爬」出人生的第一步,而且爬的姿勢非常與眾不同,他拿自己的胸脯當吸塵器,緊緊吸住地板,再以蟲式蠕動的姿態匍匐前進,而且堅決只擺動一邊的腳,另一邊的腳則像是無用的裝飾品般被隨身攜帶。
儘管爬姿如此怪異,我們仍然很開心,因為這是陳小兔的人生大突破,他已用那詭異的爬姿,向我們宣示:我和其他跳過爬、直接走的舒適圈小貝比不一樣,我正運用我的意志力與耐力走出我自己的舒適圈唷!
而為陳小兔植入意志力與耐力晶片的幕後功臣,正是陳小兔的媽媽!
小兔媽媽在小兔八個月大時,發現他完全沒有想爬的渴望,即使繽紛燦爛的自由地圖已然攤開在他眼前,他仍然只是動彈不得地看著它,並不打算啟程追逐。
這並不代表陳小兔是懶惰兔,在經過一串精密的醫學評估後,我們得知,陳小兔的背肌、腹肌、大腿、及肌耐力都還不夠成熟,不想爬是很正常的事,即使要學爬,也會比一般小貝比耗費更大的力氣。
但,八個月大的小貝比,正是學爬的黃金關鍵期,一旦錯過,接下來,就直接學走路了,一旦學會走,自然不想回頭練極端辛苦的爬行。小兔媽媽是幼教科班出身,加上自己平日上課、主動蒐集許多相關的小貝比成長資訊,她知道爬行是讓小貝比脫離人生第一個舒適圈的關鍵起點,絕對不能錯過。於是她帶著陳小兔展開了密集的爬行特訓:早上上中山醫院復健中心的爬行課程,下午另外安排上坊間的感覺統合爬行課程,夜晚在家還要追加一小時的魔鬼訓練。
小兔媽媽除了要跑滿滿的行程之外,還得面對陳小兔的嚎啕痛哭折磨,而心理上「我的孩子究竟能不能爬」的質疑和壓力更是無止盡地囓咬自己,為母則強的她,則展現了過人的堅持和耐心,她總是笑笑地說:問題來了,就是努力解決。
母子兩人歷經半個月的辛苦折騰後,小兔真的真的會爬了!
小兔媽媽還是個很會創造生活樂趣的人,在陳小兔會爬之後,她繼續蒐集全台灣各類的小貝比爬行比賽資訊,一到假日,便和小兔爸爸載著小兔,南征北討,累積各式各樣的奇特戰果。而陳小兔似乎也完全忘記自己學會爬行之前的巨大痛苦了,他開始把每一場的爬行經驗當成好玩的遊戲,有的時候端出流浪的苦兒要尋找媽媽的感人遊戲,有的時候則上演「我很有個性」的不動如山戲碼,每一次的實際戰況,都讓我們覺得好笑,這樣的小貝比人生,還真是過得多采多姿啊!就連大人們的生活也跟著增色不少,身為姑姑的我,便有幸參與兩次的陳小兔爬爬樂比賽。
第一次比賽:新竹縣政府 2012年7月
配合新竹縣的水蜜桃促銷活動,所有的小貝比打扮必須和水蜜桃有關。十個月大的陳小兔穿著媽媽精心設計的桃太郎裝上場了,舞台上有媽媽和奶奶的陪伴,舞台下則有爸爸、爺爺和姑姑組成的啦啦隊,這一戰,小兔表現不俗,他賣力飆淚演出苦兒尋母的劇碼,一路如入無人之境的撥開、丟掉玩具路障,直直爬向唯一目標--媽媽的懷抱。
可愛的桃小兔與可愛的桃太郎裝登場!!
背後還有一把超厲害的桃木劍。
剛上戰場就耍賴,阿嬤只能好言相勸。
小兔飆淚奮力一爬,焦急尋找媽媽中。
終於快要投入媽媽的懷抱了。
第二次比賽:台中市政府 2012年8月
這一仗,陳小兔似乎成熟多了,他清楚看得到對面的媽媽,知道媽媽一直都在,不會消失不見,也不需要費力尋找,所以他成為極有個性的淡定哥,與背後的姑姑始終維持著一個拳頭左右的距離,悠哉評點對岸的媽媽和爸爸為自己加油打氣的認真模樣,無論姑姑怎麼推動他的身體,他就是安如泰山,這算是哪招兵法呢?
極為帥氣的出征背影。
小小的戰場,對正在學爬行的小貝比而言卻是天遙地遠的大考驗。
即使變成「逃」小兔,比賽過後,還是累得睡著了。
直到陳小兔滿十一個月大,漂亮的標準爬行姿勢終於捏塑成型,即使如此,小兔媽媽也沒停下小兔的爬行訓練,醫院的復健中心課程一直上滿五個月,被院方「勒令」可以圓滿畢業才停止,而坊間的感覺統合課程則一直進行。
小兔媽媽的堅持,我相當敬佩!我相信小貝比爬行得以持續、得以從中挖掘各種樂趣,是因為大人不斷地創造必須爬行的環境與氛圍,對於小貝比而言,能力的養成只是生命中一個小小的成果累積,那漫長的陪伴、互動過程,往往才是我們送給孩子的一輩子禮物。
陳小兔不爬則已,一爬則紮紮實實爬了五個月。滿一歲又五個月的他,正式勇敢放開家人的手、放開身邊的輔助步行器材,靠自己的平衡感與肢體力量,一步步踏出屬於自己的步伐,迎向攤開在他眼前的自由地圖,體驗可以自由掌控這個世界的感覺。
當小貝比學會高層次的走路技法之後,是絕對不會想念也不會再執行低層次的爬行技法,但是,陳小兔偏偏打破這個人之常情慣例。
幕後功臣,仍然是陳小兔的媽媽,這一次,她為陳小兔植入了「團體感」晶片。
原來,小兔媽媽在小兔很小很小的時候,便帶著他上各式各樣的小貝比課程,這些課程的共同特色就是一定有一群小貝比同學相伴,小兔長期在這樣的環境陶冶下,他很清楚自己什麼時候是在上課(有很多小貝比同學、有穿著同樣顏色衣服的老師們、當然還有許多辛苦的爸爸、媽媽),一到上課的地點,他身體自然會切換至上課模式,該走就走、該游就游、該爬就爬,拿到玩具時,也知道一次只能拿一個,因為還有其他同學需要玩具。團體感,便一點一滴自然輸入小兔的成長基模裡。
學會走路後的陳小兔很精明,一離開教室,又會自動從團體模式切回個人模式,繼續愛走路,爬行彷彿是上個世紀的落伍把戲,被他完全棄置。
除非,身旁出現一個比他更小的小貝比表妹,這時,團體感緊箍咒發揮,不用進教室,他也會主動從個人模式切換回團體模式,乖巧示範標準的爬行姿勢,讓準備要進入爬行期的小小貝比表妹知道,爬行真的一點都不困難!
身為陳小兔的家人,我們都覺得好驕傲,每當陳小兔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為小小貝比表妹示範爬行時,我們總是給予最熱烈的掌聲和讚美,只為鼓勵一歲又六個月的他,竟已經懂得選擇,懂得團體利益永遠大於個人利益。
儘管這一切,對於未來的陳小兔而言,都將成為遺失的記憶片段,而我選擇以恆久的文字方式留下小兔學爬與會爬的點點滴滴,期待長大後的小兔子能深刻感受到爸爸、媽媽的用心,在生命沮喪、受挫的關鍵瞬間,能夠想著自己曾經那樣幸福、那樣堅強、那樣有團體感,那樣地讓我們感到無比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