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作者:
甘耀明,一九七二生 , 東海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曾任小劇場編劇、記者及教師。曾獲聯合報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寶島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宗教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等。作品曾連三年入選年度小說選 ( 九歌版 ), 並獲九十三年度小說獎 ( 九歌版 ) 。出版小說集《神秘列車》、教育書《沒有圍牆的學校》 ( 與李崇建合著 ) 。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簡訊:
像是偷自「魎神」的魔法 , 新銳作家甘耀明的敘事語言絕對是迷離絢麗 , 營造了讓人信以為真的世界。用童話技法網路民間傳說、習俗與俚語 , 將人性的純真善良 , 與動物的擬人情思 , 置入魔幻歡魅的場景。以天馬行空的彩筆 , 旋出令人驚豔的尿桶婚禮、流螢葬禮、水底教室 , 甚至是中央山脈的百岳蘭花豔開的美麗境界。在虛虛實實中 , 更是飽含大人的寬容理解與小孩的天真可愛 , 讓人重返純真的人情世界。正如本書〈蘭王宴〉中 , 撒絮而幻化動物的神鬼場景 , 甘耀明的一把飛絮撒出人、神靈、動物的魔幻與寫實 , 魅惑眾人而心甘醉迷。
華麗而幽暗的童話國度
郝譽翔(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雖是一本中短篇小說集 , 不過 , 全書的風格統一 ,都是具有濃厚鄉土風味的童話故事 , 因此我們不妨把它視之為是一部長篇作品:一部甘耀明大膽實驗 , 並且可以看出耗費了他甚多心血、而完成度相當高的長篇小說。
最讓我驚訝的是 , 這本小說所展現出來的豐沛想像力與濃重的文字密度 , 幾乎是自王文興、王禎和與舞鶴以來 , 近年來的台灣文壇所罕見。我曾經在一篇評論六年級小說家的文章 , 中提到 , 甘耀明不愧李奭學所言的「千面寫手」的封號 , 而他和其餘同輩作家最大的不同便在於 , 他的小說面貌真是五花八門 , 既有青少年的成長故事 , 又有諷刺時事的政治鬧劇 , 甚至是老式的傳奇講古 , 也都被他寫得活靈活現 , 完全看不出來作者原來只是一個六年級生而已。換言之 , 甘耀明彷彿可以同時操作好幾種敘事語言 , 從客語、閩南語、現代中文到傳統章回小說的用語 , 一路寫來 , 得心應手 , 也因此他的小說書寫空間最為遼闊 , 經常讓人感到出乎意料的驚奇。
《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瀨》正又是一本令人驚奇之作。
過去的甘耀明 , 固然可以在小說中熟練操作好幾種語言 , 但就像是輕而易舉地戴上別人的面具似的 , 熟練歸熟練 , 卻還沒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出現。但到了這本《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瀨》,甘耀明終於成功地創立了自己的語法 , 一種在第一眼時即可辨認出來的甘氏語言 , 華麗地、充裕自如且源源不絕地在字裡行間開展 , 使得這本小說的密度之高 , 用力之深 , 幾乎可以把其中的每一句都獨立拆解下來 , 置於案頭 , 細細賞玩它的構造 , 它的刻縷 , 以及它那扭曲靈動、變化多端的線條。
讀甘耀明的小說 , 讓我不禁想起了觀賞彼得﹒葛林那威電影的經驗──繁複而造作華美的場景 , 極盡創作者雕琢之能事 , 而讀者在這樣的作品面前 , 可說毫無招架的能力 , 就連喘息的餘地都沒有 , 只能任憑一幕緊接著一幕的影像或文字將自己沖刷 , 流走。如此一來 , 甘耀明這本號稱成人童話的小說 , 其實便和一般的童話大不相同了 , 甚至我要稱它為是一種「偽童話」。
一般童話講求的是簡單的語言、明白的意旨、快速的節奏 , 以及清楚的敘事主軸 ,譬如 ..「壞心眼的皇后十分嫉妒公主的美貌 , 便製作了一個毒蘋果 , 騙公主吃下肚」然而有趣的是 , 甘耀明的童話小說卻採取了一個完全相反的寫作策略。他的語言相當迂迴晦澀 , 更近乎現代詩 , 譬如小說中描寫公雞的一段文字 ..「這公雞遺傳了聰穎 , 懂睡覺不蒙頭的養生之道 , 一顆紅豔的頭掛出稻包外 , 夢呢喃地呼著一泡霧氣 , 像一個開心暢快、自顧自煮沸冒氣的茶壺」,扭曲的語法使得意義變得曖昧朦朧起來 , 故充滿了聯想的空間。而透過這樣晦澀的語言 , 甘耀明並不企圖使筆下的人或物 , 如同一般童話中快速地行動 , 反之 , 著意在細節的描繪上 , 甚至把細節放大 , 譬如他描寫小孩出門的一段文字 ..「揹起了小書包 , 我使勁地在地上乾泳 , 得躲過大人而扭過神桌、
藤椅和電視機下頭 , 再游到廚房 , 手狡滑地賊一把米或半罐醬油 , 起身殺出後門。」這樣的描寫 , 使得小孩的動作彷彿在攝影機的鏡頭注視下 , 分解成為短促的片刻暫留 , 而充滿了斷裂的、被刻意放大後的美感。如果是換成一般童話的筆法 , 那麼將會是一套完全不同的敘事美學了 , 因為上述的大段文字 , 大可以被換成以下的一句話來簡單解決:「我揹起書包跑出門」。
於是《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瀨》可說是甘耀明創作出來的新式童話 , 它的節奏緩慢 , 故事軸線被淹蓋 , 甚至模糊不清 , 然而相較於講求故事線性發展的傳統童話 , 甘耀明的童話卻應是放射狀的 , 渲染的 , 充滿了視覺效果的。就像是一本被翻開來的絢麗畫冊 , 其中豐富的細節激發讀者的無邊想像 , 以及感受 , 感受那時間駐足的片刻 , 以及光影流淌於其間的纖美姿態。
王文興曾經說過 , 《家變》可以什麼都不看 , 就光看它的文字就好。同樣的 , 我覺得《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瀨》也可以什麼都不看 , 就光看它的文字就好。或許有人會質疑 , 小說中的語言是否符合孩童的口吻 ? 但我卻以為這不成問題。童話本來就在描述虛構的世界 , 打破一切成規 , 而小說不也是如此嗎 ? 甘耀明非常努力的在「不寫實」 , 將這個世界「陌生化」 , 而這也使得《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瀨》宛如一個自足自在的國度 , 一座成人的迪士尼樂園 , 任何的誇張、吹噓與不合理 , 到此都會搖身一變 , 成為理所當然。
然而這卻是一座黑色的樂園 , 山林、鄉土與原野 , 如夢似幻 , 但都脫離不了死亡的陰霾。在甘耀明的小說中 , 我們再次看到六年級作家筆下的鄉土 , 絕對不是一個寫實概念的鄉土而已 , 它反倒更類乎於一種想像 , 一種象徵 , 甚至是一個夢境 , 其中或多或少都滲入了斲傷的經驗 , 肉體的污穢與掙扎。只是甘耀明並不耽溺,他將之提升為一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盈 , 以及隱藏在幽暗中的嘿嘿笑語。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