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2-25 12:21:44| 人氣4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命的孤獨本質和生活現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生命的孤獨本質和生活現象
東年

缺乏特定人物的親密關係,會產生「情緒性孤獨」;缺乏朋友或團體的歸屬感,會產生「社會性孤獨」。孤獨,有時是暫時性的心情,有時是長期而嚴重的。

孤獨、寂寞、空虛或焦慮,這些意識常相伴隨;這些意識,正好也是存在主義思想家的核心課題。有一種心理治療法,正是存在主義思想的臨床應用。存在主義觀點的治療者,並不將受療對象視為病人,而是視為深層經驗結構發生問題,以至於正常心理暫時受到限制。他們並不發展既定的治療技術,而關注於深層心理分析,諮商「人存在的意義」和「對這意義的追尋」;他們相信也暗示,受療者有自由選擇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大多數人活著和工作,卻缺乏生活和工作的意義,例行的生活或工作一旦改變或停止,便可能發生這種,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的病徵:活得無意義。存在主義觀點的治療取向,因此,強調人的自覺、精神自由與責任感,並鼓勵受療者藉由工作、愛...以及多加認識成敗、苦痛、死亡...這些課題,來發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解決存在的虛無。

存在主義思想家的論述核心,不在於抽象的意識、概念、本質,這些傳統哲學的內容,而注重個體本身,注重人生。但是,他們關注的也不是人的現實存在,而是精神的存在;特別是那種孤獨、絕望、恐懼、焦慮等等的特別意識。他們將人的精神(存在),和社會(存在)以及個人的現實(存在)對立起來,把它當作唯一的,真實的存在。

在存在主義的思想中,孤獨的境況是,每個人最終都會察覺到自己是和他人分離的,必須獨自面對生活中各種挑戰。

存在主義思想的這種思辨性孤獨,和心理上的實質孤獨,畢竟是有差異的。就心理學的認識,孤獨確實是非常普遍的,相當多的成人,常會每隔一陣子就在一段時間中,覺得各種程度的孤獨。內向、害羞、缺乏自尊、社會技能不足…..這些特別的個性,也容易造成孤獨感。孤獨感,是青少年發生學校問題、逃家和犯罪的相關原因。有些人比別的人容易感到孤獨,例如未婚的人比已婚的。儘管隨著時間的流動情況會逐漸好轉,剛離婚的和守寡的人孤獨感最深。孤獨,在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群體中,較為普遍。由於社會環境或自己的限制,有些人無法滿足各種社會關係導致孤獨感。生活中有些事件,會發生孤獨感,例如死亡、離婚等等原因,造成某些特別的關係突然終止,或者身體與戀人分離。這種變遷會使人非常悲哀,但是,大多數人能夠重新建立滿意的新的社會關係,而遠離孤獨。嚴重的孤獨感,如果長期無法排除,才可能侵蝕身心、產生與壓抑或自殺傾向相關的心理病。

孤獨的人,或會以為自己比不孤獨的人,少有社會聯繫。但是,孤獨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和客觀的社會性孤立不同;這種孤立,不一定會產生孤獨的感受或意識。

台長: 東年
人氣(4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