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路)
閱讀蔣勳生活10講
這是一本我一口氣看完的書,因為打入心坎故便迫不及待,書中流暢的話語,清新中肯的中庸之道,在極左極右的對立或擺盪中,是清明茶水,讓人輕盈醒心腦,問問忙忙碌碌緊追大眾腳步的我們,對於生活有著什麼樣的追求與盼望?在多元有紛雜及有時的似是而非的論調中,你能做出何種選擇?...
擷取書中精彩10講與您分享:
1講新價值:
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過程,我們現在看到那些令人錯愕的行為,是一個果,而真正需要探究,則是形成這個果的因。
我思:因果論是大家所知的,有樣學樣也是從小就知的潛教,上樑不正下樑外更是易見的物理現象,於是以此可推:便能了解面貌的果因與病因來的不是偶然…
我們應該是給孩子最好的音樂、最好的文學、最好的電影,讓他們在裡面自然的薰陶。而這些是不能考試的。
我思:人格的養成不是一瞬間的,千垂百鍊方能逐漸形成一人風範,在還有許多可能時刻,有沒有那美好或讓人景仰學習的榜樣,充斥在形塑我們時時刻刻的周遭,接近美好了解光輝,便學會且不遺忘那股力量…
對於人性和真正的自我,他們始終沒有機會去碰觸,因為考試不會考。
我思:在多元的社會,在多元生活裡,與多元的人互動,漸漸了解自己與別人,漸漸了解差異與包容,明白多種可能…
知識完全不等於智慧,也完全沒有辦法轉換成智慧。
我思:沒經過驗證的知識,沒經過思考觀察省思的知識,猶如不曾到訪過的星球的想像及話語,尚是空幻不切真實…
人真的應該常常在鏡中面對自己,思考自己的可能性。
我思:你面對過真實的自己嗎?真真切切地…,這是一生的功課,不同的階段皆有不同的命題,而當你真誠地面對自己時,你會發現原來你還有許多期望在你心中,原來還有許多你未發現的力量,那就是你未實踐的可能…
當社會的整體價值觀是唯利是圖,年輕人的價值觀也只會有一個字:利。
我思:書中談到許多商品化的問題,連人都被商品化的可怕,且藉由媒體的大力推送讓人習以為常,這是一種可怕無形的扭曲力量,人的價值該為何?其實問問讓自己安心的原由,答案清楚可見…
其實過去的知識份子是有一種叫做風範的東西,就是他們對於人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
我思:如書中所言:知識屬於人,了解了人,無論你學到什麼新的知識,都能結合在一起,不會有斷裂的感覺。因為任何知識都要回歸到人的本份,如標語所言:以人為本的教育,如書中所言:一個好的人文教育,還是要扎根在生活的土壤裡的吧…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會忙成這樣子?沒有時間停下來傾聽孩子的心事,沒有時間揉揉孩子的肩膀。
我思:為生計所忙時別忘了為誰而忙?為何而忙?明白所在是否對在乎的人多些問候與關懷?那才是初衷與根本不是嗎?
教育不是在教書,事實上這是一份救人的工作。
我思:反思艋舺…,對於無助的青少年們,老師們在哪呢?教育不正是提供他們更多元的機會與認識世界嗎?
每個角色有自己的定位…
我思:這句話的意義,我至今也一直在學習且深深認同,摘錄作者智慧話語分享:譬如說我雖然很矮,可是我在另一方面很高大,可能是在心靈方面,或是精神方面,或者有某一方面特殊技能。我很期盼有這樣的一種社會,這樣的文化出現,讓每一個人有他自己不同的價值;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是每一個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過程,每個人都能夠滿足於他所扮演的角色。這個觀念在歐洲一些先進國家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他們長期以來重視生命的價值,所以他們的自信,不是建立在與別人的比較上。
2講新官學:
要讓下一代有氣節,也要有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一個多元的人才是完滿跟健全的;在國文教學中多一點讓孩子有非答案性的思索過程,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我思:書中談到關於歷史忠君思想時,偉大崇高使命感下為君或為國所死的問題時,一個學生讀完後問他的老師:「我可不可以不死?」老師回答他:「你當然可以不死。」這個學生又問了另一句話,他說:「那官要做到多大才應該死?」這是一個啟發的問題與另一種思考,試著想想,你覺得呢?在思考過程我想你會獲得許多新思維…
3講新倫理:
台灣需要把問題釐清,倒底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倫理?
我思:這是一個很久遠及長久的問題,而將會一直演變…,但終將會有一個中心規則與思想,書中談論到社會倫理(道德、文化及法律)及中西交會的影響,對於身處第三世界的我們,該如何思考自身的文化?傳承演繹找到自身尊崇價質與文化,如書中所言社會需要多一些思考…
4講新信仰:
信仰最有價值的力量就是實踐,生活在土地當中的人很自然會有信仰,他會認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信仰最可貴的就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也就是認識自己有多貪心、有多賴皮、有多恐懼;。
我思:如書中言:這個社會有許多人渴望信仰,說明了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人想要對生命狀態中的無助、脆弱,有更多的認識,這部份是我們絕對要尊重的。只是要記得的是把信仰導回心靈的本質,且「行深」的實踐力量,或者是老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大自然裡遊走觀察與相處,從中學習,許多人生智慧就在啟念間…
5講談物化:
社會的物化是不知不覺的,真的不知不覺的…,我們可能都在其中;沒有絕對精神上的快樂,也沒有絕對物質上的快樂,走向極端的任何一邊,都可能導引出一種不健康的生活。
我思:還記得大學時期談到資本主義的運作,經濟與文化如何消長何去何從的未知?但人類普世價值追求確認的是走向那真善美的境界…,那樣的境界是如何呢?開放問題問問自己或詰問他人討論,或許能讓處於經濟掛帥發展的每位螺絲釘的人們,好好去想:經營人生的幸福是什麼?每個人追求不同快樂來源不同,於是便是一個多元包容的申論題,只要真能讓你心身安置,那就是屬於你的完滿回答…
6講創造力:
神話是文學的起源,文學是文化的起源,一個社會不能缺少神話與文學,圓滿的心靈生活也不能缺少神話與文學;缺少了神話之後,你會發現我們的文明,少掉了豐富,少掉了對宇宙更大的好奇。
我思:我喜歡文學但也愛聽神話故事,文學帶給我思辯與陶冶,神話故事中人物的善惡扮演下,潛意識的形塑我的道德觀與天地尊重…,而書中談到有關其中淵源,令人長了知識且甚覺有趣,例如: 詩經與舊約聖經便有許多內容與神話故事有關,如創世紀及祭天等之詠唱,其中也舉一例說明幻想與科學之間的可能性:在希臘神話裡,伊卡洛斯想要飛,他的父親就做了一雙羽翼給他,讓他飛了起來,這就好像是一個迷信幻想,但對照西方後來從飛的願望,到飛行機器的發明,它又變成科學了,如書所言:神話有一個無限領域,同時可以滿足幻想的創造力與科學的創造力…
7講文學力:
如果沒有文學,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喜歡或不喜歡去判斷一個人;人生是一座橋樑,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結局,而是過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文學;當我們破除一些對於人生的假設,有了悟性的看破時,就可以不帶成見的去看一切事物,這才是文學的開始;文學是一種疏離,保持客觀者的冷靜,去觀看一切與你有關或無關的事;哲學是一種本質關懷,文學裡一定會有哲學的成分,大概沒有一本文學完全沒有哲學的吧;文學和哲學不一樣,哲學是尋找真相,可以一路殘酷下去,可是文學常常會有不忍;它不忍時就會假作真,它殘酷時就會真亦假,然後讓人恍然大悟。
我思:本書作家的話語及修為,在書中緩緩說來與呈現中都讓人忍不住心悅領受,對於文學的許多面向書中皆有談到,如心靈層面、本質與創作環境與現實…,而我拾遺作家的智慧話語,作為我對於文學的說辭:一個好的作家,就像杜斯妥也夫斯基說的,即使對自己小說裡最卑微的角色也不可以有一點輕視之心。我常常希望把這種寫小說的態度轉移到生活當中。沒有任何一個生命應該輕視的。我相信,文學有助於建立這種對生命的態度。人要對於人性的了解後方能包容,而那能由作家的細膩明白中,書寫讓人看見…,而對於人性美好的傳承有時由宗教有時也由文字承載,所以我相信著!
8講愛與情:
愛也是一種介入;我相信,愛是人類最大的課題。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學,所有的文學藝術,百分之九十的主題,都在談論關於愛的問題。這麼大的問題,幾千年來被人類討論,還是沒有一個結論;基本上,我覺得愛有兩個部份,是常常被混淆的。一部份是愛的本質,另外一個部份,愛也可以變成一種形式或習慣;愛的形式與道德,法律沒有辦法脫節;其實,每一段愛情,我們都應該回過頭來問自己:我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個人覺得應該重新考慮自己愛情的聖潔性與崇高性,愛情的本體是在我,或是對象?很多人會在愛情結束時產生憎恨,是因為他覺得愛情的誓言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談戀愛時說的海枯石爛,就應該是要到海枯石爛才能變心,真的是這樣嗎?
我思:關於愛情其實是每個人人生中逃不過的選擇題與申論題,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心得,不論你是否談過或已婚未婚與否,這都是每個人可問心間觸動那刻延伸的生命話語…,擷取作家話語而我故意有些以詰問出現不取全文,是因為那樣的詰問常常是每個人遇到愛情困境時的迷惘,是該讓人疑問下好好地想想,而作家的下一個結論我很喜歡,他是這樣說的:真正的愛是智慧…,且以暫時保管的心情面對愛…
9講情與慾:
尤其在教育系統中,我們更不能夠假設人是這麼脆弱、這樣沒有判斷力,所以不給予任何情慾的相關知識。人其實是有可能經由凝視真實的東西,反過來調整自己…
我思:這個問題,作者做了很好的起點,其言為:動物的性只有生理層次,沒有心裡層次,人類的性有心裡層次,同時也有生理層次,我們不見得要避諱這個部份,因為它確實存在。當我們可以很客觀、很冷靜、很理智的去分析時,就會發現,我們混淆了倫理的崇高性、愛情的精神性和性的官能性,哪一種是你發生性行為為主要的元素?是我們今天談情慾的第一個起點…
10講新食代:
要認真的看待「吃」這件事。我覺得大吃大喝,或是隨手抓個漢堡往嘴裡塞,都不夠認真,這樣吃不但吃不出食物的味道,也間接鼓勵了生產食物的人,可以為了求快、求量,忽略品質,會用生長激素去縮短一隻雞的成長時間,或者灑農藥讓菜長得快一點、漂亮一點,卻失去了原本該有的營養…
我思:喜歡本書作家所言:我們吃東西,不只是求飽,也在消化一份情感,土地的情感、物的情感、人的情感…,雖然忙碌的生活步調,讓大家無暇慢慢地品嘗生活及食物…,但有時當你放慢腳步,試著在用餐時緩食,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出現,無論是身心或味覺,都會有慢活的快樂…
後記:蔣勳生活10講內容十分豐富,精闢話語與見解實在太多,無法一一快速消化與記載…,簡單摘錄觸動我心的思維與您分享,而終於在迎接2011年之建國百年看到及寫完本書的些許感想…,而我的2010年的盡頭回顧間,竟有緣地看了直到路的盡頭的這本書,接續是閱讀這本書與我歲末年間,是為出走與冒險的交會與落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