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7-02 02:07:32| 人氣1,9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好萊塢現象觀點之資料剪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片來源:網路)

電影是影音兼具的大眾媒介,其中承載大量符碼建構我們對這世界的認知,早期電影多為政府政令宣導及教育功能,而後漸漸發展為商業經營,以至於有所謂的電影工業之稱,而電影的內容取材及詮釋,無疑是該發行國的文化及價值的再現,因此電影是具大眾影響力的文化媒介,當電影發展型態呈現工業化時,文化是否也正以工業化實現〈統一規格、文本創作模式規格化〉?當電影工業國發展至足以影響電影市場時,電影市場的佔有率及分配情形,是否可解讀為各國電影文化的影響力呢?就以生產→發行→映演→行銷之佔有率所形成的電影市場力量來思考:全球好萊塢現象之文化侵略及對全球及本土文化的衝擊!

好萊塢地區擁有八大影片公司:米高梅、派拉蒙、華納、福斯、哥倫比亞、環球、聯美、雷電華,它們控制了美國80%的電影市場,其餘百家獨立製片公司僅佔20%,且好萊塢的發行影片是全世界最大發行者,其映演是全世界上映,其行銷管道多元〈電視、影音租售店、網路〉,由此可見其市場規模的龐大!

而將電視與電影相結合的便是錄放影機,根據報導指出:台灣錄影機普及率約百分之七十,其中百分之五十的消費者每月有租六支以上影片的習慣(經濟,1998/05/08),而全球最大的影音租售連鎖店──百視達,隸屬於全球最大娛樂傳播集團之一──維康集團(Viacom),在全球二十八個國家設有據點,目前共計有超過8,000家分店,以及6,500萬名會員,而這些數字正在持續成長當中。而在台灣的百視達租片排行榜上,好萊塢影片所佔的比重約為98%,其好萊塢文化正隨著多種高科技傳播媒介的出現和普及化,〈錄影帶及雷射影碟、有線電視、個人電腦等等〉,將美國式影視文化如水銀瀉地般傾銷進入世界的各個家庭。各種美國流行文化雜誌的多語言版本和各國報紙雜誌對好萊塢動態的相關報導,則自覺和不自覺地扮演著「文化推手」的角色,免費為美國電影大打廣告。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國家的經濟情況在八十年代之後的飛速發展(尤以亞洲各國為最),使「國際化」和「自由化」成為當地政府的主要政策。

在大多數情況下,「國際化」其實是「美國化」的代名詞,因此各國紛紛對美國產品採放寬入口的措施。好萊塢電影更適時搭上「智慧財產權」和「特別301」的便車,長驅直入,逐漸將當地的本土片打得沒有還手之力。到了九十年代,當初因意識型態不同而對美國採取對立態度的蘇聯及東歐各國,也隨著共產主義瓦解而對好萊塢展開雙手擁抱,遂使美國電影在海外市場收入的比率,從前述6.5(本土):3.5(海外),反過來變成4:6,由此可見:全世界變成了美國電影的超級市場,美國式的時尚、風格、意識型態價值、文化理念正透過電影的產製型態、發行、配銷(錄影帶、電視電影頻道)....等管道,滲透及影響其它國家的民族想像和文化認同!
 
註:此內容為書面資料整理加個人整理

台長: moon
人氣(1,9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新聞與我 |
此分類下一篇:電子業界夢的領航者-sony
此分類上一篇:數位化思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