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寸"指事字。甲骨文寸與金文寸,皆從" 又"下添加"一",短橫
。"又"是手形," 一"為指示符號,指示手掌以下約一寸的地方,即中
醫診脈的部份,又稱" 寸口",乃是手腕上經脈穴位的名稱,篆文整齊化
,隸變後楷書寫作寸。
本義為寸脈,亦叫寸口。
《說文》:" 寸,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脈謂之寸口。從又從一。"
徐鍇解釋許慎的話說:" 一者,記手腕下一寸,此指事也。"此言正確。
中醫診脈部份名就叫" 寸口",也就是自手腕向下退十分之處。正如段玉
裁所言。" 卻猶退也。距十分動脈之處謂之寸口,故字從一、又。"
" 寸"由手腕下一寸處之本義引申為長度單位,即" 十分"。《淮南
子.主術》注:" 十分為一寸。"可見" 寸"是很短小的。由" 寸"字組
成的詞大都有" 短"" 小"之義,如短暫的時間稱" 寸旬",微薄的俸祿
稱"寸祿",短暫的閒暇稱" 寸隙",極小的步子稱" 寸步",等等。在
元曲中常見" 寸男尺女"一詞,如《元曲選.桃花女.楔子》:" 那彭大
公寸男尺女皆無。"這是說彭大公兒女皆無,所以後世也就將" 寸男尺女
"作為兒女的代稱了。
" 寸"是個部首字。在漢字中,凡由" 寸"組成的字大都與手或手的
動作有關,如" 封"、"付"、" 射"、" 守"、" 尊"、"對"、" 導
"等字。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付寺耐射專尊對
" 寸"部首變化的字例
" 小"象形字,甲骨文像沙粒之類的微物之形,金文微粒變長變粗,
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小。
本義為「物之微也」。
《說文》:" 小,物之行也。從八,∣見而八分之。"許慎的意思是
:"小"就是微物之形。" 八"為" 分"義。" ∣ "本來就不大,再分之
,就更小了。馬敘論說:" 小即沙之初文。沙從水、少聲,少、小固一字
也。《戰國策》:' 謀之暉台之下,少海之上。'吳師道謂少當作沙,其
實小即沙字。沙之為物,聚而後見,故以三點象之。"馬說很有道理。"
小"字當為" 沙"字的古字,用作" 大小"之"小",當為引申義。
" 小"多用作形容詞,與" 大"相對。《墨子.魯問》一:" 世俗之
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引申為" 略"或" 稍微"義。《孟子.盡
心》:" 其為人也小有才。"
在古籍中常見" 小犬"一詞,如孫鐘齡《東郭記》:" 近又添一小犬
,好生記掛。"這裡的" 小犬"並非小狗,而是對自己的兒子的賤稱。
" 小"是個部首字。在漢字中,凡由" 小"組成的字多含有" 小"義
,如"少"、" 尖"、" 尚"等字。但有些字的楷書結構雖從" 小"卻無
" 小"義,如" 爾"、"嘗"等。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少尖尚
甲骨文中" 小"字的其他寫法
" 小"部首變化的字例
" 尢"象形字。甲骨文、金文" 尢"從大,即從人而象其右脛屈曲形
,以指一足屈曲偏蹇而不能正行之事,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尢。
本義為人一腿瘸。
《說文》:" 尢,□(跛),曲脛也。從大,象偏曲之形。"許說正
確。《九經字樣》:" 大字象人形,屈其右足為尢。"觀" 尢"的小篆的
形體,正像一個人跛了一條右腿。
在漢字中,凡由" 尢"組成的字大都與跛腿、彎曲、不正等義有關,
如"尪",指脛、背、胸等彎曲;" 尷尬",本來是行為不正、鬼鬼祟祟
的意思,如《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 這個開酒店的漢子又尷尬
了,也是鬼了! "後來才引申為處境窘困、不易處理。
" 尢"是個部首字,一般不獨立使用。在漢字中,有些字的楷書結構
中含有" 尢"的筆畫偏旁,但字義卻與" 尢"義無關,如"尤"、" 龍"
、"就"等字。
應注意:《康熙字典》中的" 尢"部包括"兀"、" ",《辭源》
中的"尢"部包括" 兀",而《辭海》則將" 尢"與" 兀"分為兩部。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尤尨就
甲骨文中" 尢"字的其他寫法
" 尢"部首變化的字例
" 尸"象形字。甲骨文像個屈膝而坐的人形,是古時坐在那裡代死者
接受祭祀,象徵死者神靈的人,多為死者下屬或晚輩,並非死尸。後來用
神主牌位或畫像代替不再用人作尸,金文大同。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
寫作尸。
本義為代死者受祭之人。
《說文》:" 尸,陳也。象臥之形。"許慎認為人橫陳而臥為" 尸"
。王筠也解釋說" 尸",橫陳之人也。人死橫陳亦謂" 尸"。《論語.鄉
黨篇》:" 寢不尸"。《莊子.則陽》:" 伏尸數萬。"
" 尸體"是不能動的,一無所用,所以古籍中常以" 尸"比喻無用之
人。"尸位"即如尸之居位,只受享祭而不作事。如王充在《論衡.量知
》中責罵朝中那些不做事的人說:" 無道藝之業,不曉政治,默坐朝庭,
不能言事,與尸無異,故曰尸位。"" 尸居"是說像尸一樣靜止,比喻沉
默無為。如" 尸居事業廢。"
" 屍"為" 尸"的今字,亦為"尸體"之義,後世" 屍"行而" 尸"
廢,但在簡化漢字的時候,則借古體字" 尸"當"屍"的簡化字,現在則
" 尸"行而" 屍"廢矣。
" 尸"是個部首字。在漢字中,凡由" 尸"組成的字大都與人有關,
如"尻"、" 尾"、" 屁"、" 尿"、"屎"、" 居"等。在《說文》《
康熙字典》及後世常用的漢語工具書中,均立" 尸"部。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尺尼尾尿屆屍
甲骨文中" 尸"字的其他寫法
" 尸"部首變化的字例
" 屮"象形字。甲骨文像初生的小草形。金文更像草木萌芽之狀,篆
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屮。
本義為初生的小草。
《說文》:" 屮,草木初生也。象∣出形,有枝莖也。"許說正確。
孔廣居解釋得更為清楚:" 草木初出,多兩葉對生,及其既長,則枝葉左
右參差,故屮象初生之形。"
" 屮"字是古" 艸(草) "字的一半,所以在古籍中," 屮"字也當
" 草"字用,如《荀子.富國篇》:" 刺屮殖谷。"注:"屮,古草字。
" 又《漢書.禮樂志.郊祀歌》:" 屮木零落。"
在古籍中常見" 屮屩"一詞,如《漢書.卜式傳》:" 式即為郎,布
衣屮屩而牧羊。"(屩,讀決,草鞋)。這句話中的" 屮" 亦應讀作草。
古籍中的" 屮茅"一詞,可不是指茅草,而是指在野未作官的人。
" 屮"一般不獨立成字,僅作部首使用。在漢字中,凡由" 屮"組成
的字多與草、木有關。如" 屯"字,《說文》解作" 難也。象草木之初生
,屯然而難";" 芻"字,《說文》認為" 象包草束草之形。"當然,也
有些漢字的楷書形體中雖有" 屮"的筆形,但與草、木無關,如" "、
" 出"、" 蚩"等字。自《說文》至一般的字典、詞典,均立" 屮"部。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屯出逆
甲骨文中" 屮"字的其他寫法" 屮"部首變化的字例
" 山"象形字。甲骨文像山峰連綿形,金文填實,就像有三個山峰的
大山之形,篆文線條化,仍有三個峰,但已不像大山之形了,隸變後楷書
寫作山。
本義為山峰。
《說文》:" 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許慎以
" 宣"釋" 山",這與"水,准也"、" 門,聞也"、" 戶,護也"是一
種道理。均為聲訓《釋名.釋山》:" 山,產也,產生萬物。"劉熙又後
" 產"釋" 山",這也是聲訓。" 產"" 山"是雙聲字,即雙聲為訓;"
宣""山"是疊韻字,即疊韻為訓。山命之為" 山",因為它能" 宣氣散
生萬物"。其實不必如此解說。" 山"原像大山之形,其本義為山岳。《
易.坎》:" 地險山川丘陵也。"《尚書.舜典》:" 望於山川。"因山
為陸地上隆起高聳的部分,而墳墓也是高出地面的,所以古籍中有時也將
墳墓稱為" 山"。《漢書.地理志》:" 非獨為奉山園也。"這裡的" 山
"即指墳墓。
" 山東"現為省名,但在戰國秦漢時期,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
如《戰國策.趙策》:" 秦必不敢出兵於函谷關以害山東矣。"大行山以
東,古亦稱山東,如《史記.晉世家》文公四年:" 冬十二月,晉兵先下
山東。"
" 山"是個部首字。在漢字中,凡由" 山"組成的字大都與山有關,
如"嶼"、" 屹"、" 崗"、" 嵐"、"岳"、" 峨"、" 巍"、" 嵩"
等。當然,也有少數漢字以" 山"旁表音,如"仙"、" 汕"、" 氙"、
" 舢"等。自《說文》至一般的字典、詞典,均立" 山"部。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屺岌岳峻岷嵩
甲骨文中" 山"字的其他寫法
" 山"部首變化的字例
" "象形字。甲骨文像大河流水,三條變曲的線像流水之形,其中
的幾個小點,表示水流中的漩渦或浪花,金文大同,只是小點不見了,篆
文整齊化,隸變楷書寫作川與。
" "獨立成字時寫作" 川",作為偏旁時寫作" "或" 川"(如
" 流"字的右下角部分)。
本義為小水流匯或大水流即河流(兩邊為岸)。
《說文》:" ,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 濬(浚)ㄑㄍ距川。'
言深ㄑㄍ之水會為川也。" " 濬"為掘深掘寬;" ㄑ "為小水流,今寫作
" 畎";" ㄍ "為大水流,今寫作" 澮"。《虞書》所說的" 浚畎澮距川
"(今《尚書.益稷》),是說開掘小水、大水乃至大川。可見,大的河
流才能稱" 川"。"川"與" 穿"是雙聲字,《釋名》即以" 穿"訓" 川
"。所以許慎以" 貫穿"訓"川"。《玉篇》認為" "還是" 坤"的古
字,所以" "又讀為坤。如《後漢書.與服志》:" 乾有文。"這裡
的""字就是" 坤"字。
" "是個部首字。在漢字中,凡由" "組成的字大都與水流有關
,如"邕"、" 災"。當然,有些字其楷書結構中雖含有" "的部分卻
與水無關。比如" 巢"字,其下面的"木"為樹,中部的" 田"為鳥窩,
上部的" "為鳥窩上的三只小鳥。
按部首編纂的漢語工具書,如《說文》《康熙字典》《辭源》等,均立"
"部。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州災邕巢
甲骨文中" "字的其他寫法
" "部首變化的字例
" 工"象形、指事字。甲骨文工:略象施工之器,其上為柄而下為器
,可作錘、鏟等解。一說即正方之器,用以量方形正否之用者,金文填實
,像古人築牆用的石杵形,上邊是木質橫把,下為石質杵頭。篆文工:上
下二橫,極平象準,中間一直極真正象繩,人之行事,能平中準而直如繩
者為工。隸變後楷書寫作工。
本義實為築杵。
《說文》" 工,巧飾也。象人有規矩也。"許說恐不妥。關於" 工"
的本義與對字形的分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像涂飾之器,即刷子;有人
認為像矩形,即像木工量直角的矩尺之形等。但從其甲、金文的形體及字
義看," 工"很可能是斧斤工具的象形字。由工具引申為使用工具的人。
《論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左傳.隱公十一年》:" 山
有木,工則度之。"工人作工要細緻而精巧,所以韓愈在《進學解》中說
:"子云相如,同工異曲。"大意是:揚雄(子云)和司馬相如雖然文風
各異,但他們都有非常美妙的藝術技巧。
在古籍中常見" 工女"一詞,這與今天的" 女工"涵義不同。"工女
"專指采桑、紡織的婦女,如鮑照《詠采桑》:" 季春梅始落,工女始蠶
作。"這是說:春末梅花剛剛謝,養蠶的少女就開始採桑了。
" 工"是部首字。在漢字中,凡由" 工"組成的字大都與工具、技能
有關,如" 巧"、"功"、" 式"、" 左"等。自《說文》至一般的字典
、詞典,均立" 工"部。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巨巧式差
甲骨文中" 工"字的其他寫法
" 工"部首變化的字例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