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04 02:28:39 | 人氣18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環境與科技】古老陽光的浩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個有效的氣候變遷政策可使台灣節約資源、降低對進口能源依賴、激發科技進步和參與全球碳交易市場。



抗暖化—台灣當前課題

根據聯合國研究調查指出,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遏阻溫室效應,五十年後,地球暖化將使全世界每年損失達3,000億美元。這將較目前地球暖化所造成的損失高出750%,並使若干低漥國家的損失占全國財富的10%以上。台灣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溫室氣體排放量佔世界1%,高居第20名,更有義務改善惡化情況,不然未來有可能因溫室氣體排放量而受到國際制裁,損失將更加慘重。

◆認識「溫室效應」

何謂溫室效應呢?簡單說,就是地球地表由大氣層所包圍,就像溫室的透明玻璃,當陽光照射地球時,大氣層可以將部分陽光反射回太空,而大部分被地球表面吸收,使得地球年均溫能保持在15-16度左右適合人類居住。

如果沒有溫室效應氣體,則地球表面溫度將降至零下18度。工業革命之後,由於人類活動向大氣層釋放能吸收太陽熱力的溫室氣體,讓大氣層聚集過多熱能,這種近似暖房的增溫作用,破壞氣候系統的平衡,此現象即稱為「溫室效應」。

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氧化亞氮、甲烷和氟氯碳化物及臭氧,這些污染物主要是燃燒石化原料(例如:煤、石油)所產生的。

◆溫室效應惡化原兇

造成溫室效應日益惡化原因主要有三種,分別是:過度使用「石化燃料」、砍伐森林和農業發展。

這三項中,被列入頭號元兇就是人類大量燃燒「石化燃料」煤跟石油所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當前全球能源的供應百分八十以上屬於「石化能源」,其中石油占35%、煤炭占23.5%、天然氣占20.7%,這些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而全球的能源消耗量還在逐年遞增,而新能源的研發利用因受多種不可抗因素之影響,進展相當緩慢。

◆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高居世界1%

以台灣來說,我們的人口佔全球比例0.36%,溫室氣體排放量卻佔世界1%、排名第20名;經建會2003年所發佈的統計年報來看,台灣平均國民所得與能源需求比,於1990年代首度呈現轉折,比率降至1以下:亦即台灣的能源使用已經不符合經濟效率,每多用一單位的能源,所創造出來的經濟效益已經愈來愈低。

從產業別的角度來看,工業部門中的高耗能產業,如鋼鐵、石化、水泥、造紙業消耗了全國33%以上的能源,卻只創造出約7%的國內生產毛額,政府卻仍補助高耗能的產業開發設置,何以我們的能源使用效率愈來愈低。

目前已列入開發計畫的台塑煉鋼廠、國光石化園區一旦開始運作,台灣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還會再增加6%以上,在全球熱烈討論如何減量的當下,台灣不但連維持現狀都難,還要大幅提高排放量,恐怕會成為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公敵。

◆砍伐森林情況還在持續惡化

而原本可以調節與防止二氧化碳的熱帶雨林,但卻因為人類過渡砍伐雨林,更使得溫室效應日漸嚴重,尤其第三世界國家更在持續惡化中。以世界最大的森林亞馬遜河流域,砍伐森林仍在持續中。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一份名為《溫室中的乾旱和大火---亞馬遜的惡性循環》報告指出:到2030年,氣候變化的惡性循環以及森林退化將摧毀或嚴重破壞將近60%的亞馬遜森林。報告指出,從現在到2030年,亞馬遜地區的森林退化將釋放555億到969億噸的二氧化碳,其最高值超過全球溫室氣體兩年排放量的總和。此外,亞馬遜的毀壞也將打破全球氣候系統的穩定性。

◆農業排放溫室效應氣體大多源自家畜業

第三個暖化就是農業發展,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傳染病暨公共衛生研究中心」所做的研究指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農業所佔和工業所佔比例非常接近,比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排總量還高。家畜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還包括運送和餵食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約佔整體農業溫室效應氣體的百分之八十,其中大部分是甲烷,這原因主要是人類大量消耗肉品所致。

過去短短50年間,人類對肉類的需求激增了500%。目前全球約有十億頭牛羊等動物,每年由糞便釋出的溫室氣體「甲烷」多達8,000萬公噸。日本畜產草地研究所專家荻野曉史主持的研究發現,一公斤牛肉大約等於三十六點四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於開車出門三小時,而家中燈火通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

◆全球暖化,農業遭遇難以預期的衰退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預測,到了2050年全球碳排放量將會從目前的70億噸,倍數成長到160億噸,2100年則將高達290億噸,如果全世界碳排放持續未採取減量措施,在2080年前後,地表平均溫度將上升超過攝氏3.3度。而據IMF在2008年3月金融發展季刊指出,由於全球暖化長期將造成溫室氣體濃度達到前工業時代標準的兩倍,全球暖化的效應將使全球農業遭遇急遽且難以預期的衰退。

◆持續惡化,人類將會付出慘痛代價
全球暖化所造成氣候變遷影響是全面的,也就是說無一處可倖免,暖化將導致溫度上升、氣候異常、冰川融化、平面上升、河川乾枯等。而人類在將經濟、農業、海洋與水資源取得也將面臨空前危機。

二十世紀,全世界海平面已經上升17公分,北極浮冰厚度在過去四十年也減少百分之四十。如果情況持續惡化,根據IPCC評估報告指出,當大氣二氧化碳增加到工業革命前的兩倍,全球平均氣溫會在上升攝氏3度,海平面約會升高10至60公分,目前全世界也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範圍以內,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區域。海平面的顯著上升對沿岸低窪地區及海島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將難以估計。

另外,溫室效應會使全球氣溫節節上升,溫度的提高會增加水份的蒸發,這對地面上水源的運用也會帶來壓力。而氣溫上升會使冰山融化、海面上升、陸地面積減少;若加上氣候帶位移,更可能引發動物大遷徙、屆時也有可能引發腦炎、狂犬病、登革熱、黃熱病等疾病的蔓延。

這幾年來天然災害加劇,單單中國在2006年就有近3,000人死於跟氣候有關災難,損失約270億美金。最近緬甸歷經百年來最嚴重的風災,保守估計造成數萬人死亡、高達150多萬災民。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在最近委託印度氣候變遷專家拉加研究一份調查報告「藍色警戒—南亞氣候移民」內容指出:如果全球暖化持續失控,本世紀末以前,南亞地區可能有多達一億兩千五百萬人因為海平面上升與水資源短缺而流離失所。而約有七千五百萬孟加拉低窪地區民眾將移居往印度。

◆台灣應跟全世界站在同一線上



目前抗暖化已經成為全世界共同課題,有責任感的國家無不將抑制溫室氣體排放列入施政首要目標,全力用國家力量來改善。去年12月初,世界各國代表齊聚印尼峇裏島,針對即將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舉行跨政府會議,商議新的氣候協定,台灣政府與民間團體也在這場合也沒缺席,一同關注。

台灣98%的能源仰賴進口,理應積極發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使能源社區化、家庭化,不但可以分散能源進口的風險,也能創新產業、增加就業人口,還富於民。同時讓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的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三高產業」轉型,替代符合環保、健康、永續產業。進而擴大就業人口、創造新的經濟產值,還給人民一個健康、安全、舒適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上述遠景要能達成,首要之務是由政府訂定排放總量,並依此訂定減量目標與期程,透過課徵碳稅的方式,要求企業減量,甚至淘汰不符合經濟效率的產業,逐步改變現行的產業發展型態,朝向低碳經濟的方向發展。遺憾的是,民進黨執政期間,政府決策部門缺乏遠見與魄力,被工業部門挾持,迷信延續舊開發與產業模式為振興經濟的唯一藥方。目前又再一次政黨,新政府新氣象,我們期待新政府在抗暖化行動上,能有積極、前瞻與創新計畫。

歐洲經貿辦事處副處長龐維德去年底公開呼籲,台灣需要有一個「積極、具有信服力、可行且有效的氣候變遷政策。」如果台灣憂慮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會影響經濟成長,事實上是,如果台灣不能符合國際標準,未來外國很可能不購買台灣的產品,「對台灣不會有好處。」龐維德也表示,一個有效的氣候變遷政策可使台灣節約資源、降低對進口能源依賴、激發科技進步和參與全球碳交易市場。

關心台灣的外國官員已經提出警語,但台灣還自認為是非國際組織會員國,或開發中國家而規避減量的責任,以台灣過去亦非華盛頓公約(保護瀕臨絕種動物)之會員國,卻也因犀牛角入藥事件受國際社會質疑、制裁來看,未來極有可能因溫室氣體排放量而受到制裁,對於以出口貿易為經濟命脈的台灣而言,實是海島不可承受之「輕」。

◆抗暖化,你我都是小尖兵



抗暖化無法靠政府單方面努力,更需要全民參與。我們如何在生活中積極參與呢?其實可以從居家生活做起,例如:不要用電動牙刷等非必要的電器用品、隨手關燈,小電器充電後立即拔掉插頭、用光電源之後再充電、使用低耗能家電。離開房間前半小時關冷氣、衣服儲滿一機才洗,避免用溫水洗,不需要預洗。多走路、騎腳踏車、搭乘大眾捷運等。

回顧人類歷史,因為科學自大,相信人定勝天,而忽略與自然共存的真理。人類不到兩百多年,幾乎銷耗儲存在地球已經好幾億年的「古老陽光」(媒跟石油)。過度揮霍,更為人類自己帶來浩劫與災難。盡管當前面臨嚴拒挑戰,還是有一線生機,在「古老陽光」即將使用盡前夕,我們又發現透過陽光能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透過水可以產生氫能源。但是地球環境的破壞如果沒有加速補救,那人類的苦難將永無止盡。解鈴還是需要繫鈴人,人類製造的問題,還是需要人類自己解決,而你我都是地球公民的一份子,有無可迴避的責任與義務。

本文發表於「農訓雜誌月刊」第220期 第二十五卷第六期 2008年6月出版

文:何宗勳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前秘書長

台長: 銅豌豆

hehe77
2008年第一季 進口能源依賴達99.34%
2008-06-04 02:31:1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