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的飲料,吃的食物, 被驗出含有塑化劑, 連日來引起社會上一陣不安與驚慌; 忙亂中, 矛頭不禁也指向化粧品, 質疑化粧品有塑化劑嗎? 化粧品基本上不能含塑化劑, 請參考以下衛生署所禁用的七種塑化劑, 沒得商量,就是不能用.
但製造過程無可避免產生殘留物時,其有規定不得超過多少劑量.
這篇文章, 我們分三段說明:
一, 衛生署網站的公告與說明
二, 皮膚科醫師謝醫師的說明(包括原文網址)
三, 配方專家張麗卿老師的說明(包括原文網址)
壹, 以下是衛生署的公告:
衛生署網站針對起雲劑遭塑化劑污染專區的Q&A有公告~
Q1~化粧品中是否能添加塑化劑?
A:依化粧品公告規定,有7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不得添加於化粧品中,其成分詳如下:
DBP - dibutyl phthalate
DEHP- di(2-ethylhexyl)phthalate
BBP - benzyl butyl phthalate
DnOP- di-n-octyl phthalate
DMEP- Bis(2-methoxyethyl)phthalate (Dimethoxythyl phthalate)
DIPP- Diisopentyl phthalate
DnPP- Di-n-Pentyl phthalate
Q2~化粧品中製造過程中是否有可能產出塑化劑?殘留限量是多少?
A:有可能。依衛署藥字第0970333062號公告,如化粧品於製造過程中,技術上無法避免,致含自然殘留微量之鄰苯二甲酸酯類成分時,則其最終製品中所含鄰苯二甲酸酯類成分之總殘留量,不得超過100ppm。
Q3~哪些化粧品保養品較有可能含有塑化劑?
A:化粧品中違法添加塑化劑,主要是增加產品之延展性(如指甲油)或作為「香料固著劑」,使產品中之香味持續緩慢散發,如香水產品。
Q4~使用到有塑化劑的化粧品會產生什麼樣的問題?
A:塑化劑已經變成環境汙染物,也進入食物鏈跟飲水,很難避免由食物中吃到,但是塑化劑容易排出,多喝水就好,而且化粧品不是吃的,塑化劑較不容易從皮膚被吸收。
Q5~有關6月2日媒體報導「化粧品也不保 首見DBP 毒工廠可能有第3家」,化粧品是否也受到汙染?
A:化粧品是指使用在人體外部的產品,而報導中油生技委託昱倫生物科技代工製造的「柔妍時空膠囊」雖然宣稱是『吃的「保養品」』,但是因為是吃進體內的產品,實際上仍屬保健食品,而不是化粧保養品。
====================================================================
貳, 謝醫師的解答: (全文引用自他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drhsieh-sean/article?mid=17433
==========================================================
塑化劑在保養產品裡頭最有可能的用途是作為香精的溶解劑與定香劑,跟增稠一點關係都沒有。
對於喜歡使用香水與指甲油的朋友更是需要注意,因為這類產品裡頭最有可能含有這類成分。一般來說,這些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在皮膚的吸收並不是很好,但是一旦被皮膚吸收後就很容易經由血液運送到全身的組織,所以並不會大量積聚在皮膚裡頭,對身體來說,最大的影響還是生殖系統。
⋯⋯以上是跟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Dr. hsieh (全文引述Dr. Hsieh部落格)
==========================================================
參, 張麗卿老師的解說: (全文引用自她的部落格)
==========================================================
塑化劑燒到化妝品頭上來,品牌電話一通接一通,問的都是---
『化妝品需不需要送測?』
『要選擇哪些品項送測?』
『政府的DEHP塑化劑專線建議:化妝品業者可做自清動作,那到底測是不測?』
『不測,顧客電話一直問有沒有含塑化劑』
『不測,顧客都不敢買!』
『這塑化劑要發燒到幾時才會停啊?』
我對任何品牌的詢問,一概是沒有答案。因為品牌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留住消費者的信心,都擔心不測眼看著業績就要停擺了!
不用測!為什麼要跟著新聞事件起舞?
不用測!就算測了,也不等於是不含DEHP,而只是含量在法規允許標準之內。對搞不清楚狀況的消費者來說,要得到的結果是「有」或「沒有」,所以,測得的結果,不等於沒有塑化劑。
(備註:歐盟消費性商品科學委員會(SCCP)認為化妝品中DBP、BBP及DEHP等3種塑化劑,殘留總量低於100 ppm時對消費者健康不至於造成危害。行政院衛生署於94~97年相繼公告化粧品中禁止使用DBP、BBP、DEHP及DNOP等鄰苯 二甲 酸酯類成分,於97年公告限量規定,文字如下:「如化妝品於製造過程中,技術上無法避免,致含自然殘留之鄰苯 二甲 酸酯類成分時,則其最終製品中所含鄰苯 二甲 酸酯類成分之總殘留量,不得超過100 ppm。」
n不用測!今天測塑化劑,改天又說有螢光劑、汞、鉛、肉毒桿菌、戴奧辛…,難道每有新聞事件,每有「專家發言」引述化妝品的某些品項也可能含有…,大家就得一而再的浪費資源與成本去證明自己的清白?
(感慨萬千:我沒有殺人,為什麼還要去證實我不是殺人犯?去找不在場證明、去驗血證明現場血跡與我不符?去驗指紋證明與兇手的不同?去測謊證實我說的句句屬實?去發誓要真殺了人絕子絕孫?… 我實在非常不能認同,化妝品業者一窩蜂去送測產品,讓所有業者恐慌---別家都測了,我們再不測,就會被栽贓變成兇手?)
連品牌都聽不進我的勸,不願意處變不驚,當然,媒體就能繼續發酵、炒作!
無理頭的消費恐慌症,一般民眾連塑化劑、乳化劑、起雲劑都分不清楚,要教育消費者已經很難很吃力了,媒體要的仍然是「有新聞性的語言」!我懷疑部分媒體也唯恐天下不亂啊!
(昨天有電視時勢談話性節目邀請,我跟製作說明出席的目的在澄清事件、教導大眾正確認知,而不是繼續延伸塑化劑存在的範圍、做火上加油、遍地開花的言論…。製作人想都沒想就說,那就沒什麼爆點了。我知道他們一定可以找到各式各樣很有爆點的專家們上節目,但我拒絕這樣的邀請)
(很傷心,但還是請大家多轉載,把正確的消息利用有限的管道傳遞出去)
塑化劑存在哪裡?說清楚講明白
塑化劑,跟化妝品,可以扯上關連的品項有【香水】與【指甲油】。
【香水】配製上,需要外加定香劑,維持香氣散發的順暢度。DEHP等塑化劑,是定香劑的選項之一。並非所有的香水定香劑,都選擇DEHP類來添加。
【指甲油】配製上,需要加大約5%的可塑劑,使指甲油的成膜性更佳。DEHP等塑化劑,因為價廉效果好,所以雖已禁用,但仍有業者會鋌而走險使用。(這在過去衛生機關查驗公告的結果上,是確有其事的。)
塑化劑,跟化妝品,可以扯上關連的原料有【香精】與【部分加工精油】。【香精】屬於原料,是必須經過調香的原料。調香,才能創造出各式各樣的香型香味。
調香,得用到四種不同類型的香料,分別是主香劑、頂香劑、協調劑/矯香劑、定香劑等四種組成。
(1)主香劑 是香精配方的主體,成分代表著香精的香型。(主香劑可以是一種香料,也可以是多種或數十種香料組成。例如:玫瑰香精,是由香葉醇、香茅醇、苯乙醇、香葉油、玫瑰醇、玫瑰醚、甲酸香葉酯等組成。)
(2)頂香劑 是最先發揮出來的成分,揮發性得比主香劑大。(頂香劑,通常是果類油、醛類和人造芳香素等。)
(3)協調劑/矯香劑目的在補足主香劑之不足,使其香氣變得清新、優雅、協調,或使強烈的變調,使香氣別具個性。協調劑,常與主香劑同香型;矯香劑則不同香型。
(4)定香劑 又稱保香劑,作用是使香精中各種香料成分揮發均勻,防止香氣快速揮發,使用時香型持勻不變。
定香劑一般為高沸點的香料,也會應用部分無味的化學酯類當定香劑。例如:
①以難揮發的香料做定香劑,如人造麝香,有酮麝香、葵子麝香和二甲苯麝香等。
②以濃厚香氣的香料做定香劑,使香氣格外濃厚,有些動物香料如龍涎香、海狸香、麝香、靈貓香等。
③以香脂吸附香料做定香劑,具吸附能力,如秘魯香脂、吐魯香脂和安息香等樹脂和檀香、岩蘭草、廣藿香等。
④以無臭的結晶性或濃稠性物質做定香劑,如三氯乙酸甲基苯甲酯Trichloromethyl benzyl acetate、二乙二醇單甲醚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等。
第④類型的化學酯類,就包含目前新聞事件的塑化劑。但大家必須了解到,在香精的調香菜單裡,塑化劑不是必然得用的選項,避開塑化劑可用的化學酯類定香劑還有很多可用。
正確使用香水、指甲油
話說回來,香水、香精,本來就是小分子具刺激過敏風險的芳香物質。使用香水,噴在髮梢、衣物手帕面紙上才正確,這樣即使含有塑化劑也不會接觸到肌膚(塑化劑是低揮發性的酯類,不接觸皮膚沒有高吸入風險)。對於愛用香水的人來說,毒的不只是塑化劑,而是整瓶香水,香水中的每個成分都是毒的,除非你不用香水,否則就該正視香水的毒,自古皆然。
只用指甲油,原本就是是毒害指甲了(這也早就說過),指甲油的配方除了5%塑化劑之外,還有70%的揮發性有機溶劑。這些都毒的很,跟塑化劑比有過之無不及。所以,使用上盡量避免吸入才能保平安。
保養品含不含塑化劑?
如果有,是來自香精。但香精在保養品中的添加量,臉部保養品約在0.02~0.2%,身體類高香氛度的約在1~2%。保養品配方,不會故意加入塑化劑。(沒有任何意義)
但如前面所說,香精也不見得會選用化學酯類當定香劑,實際存在保養品中的相對濃度已經是微乎其微了。所以恐慌保養品含塑化劑,實在是庸人自擾。媒體前活躍的專家達人,繼續點名髮膠、孕婦乳液、沐浴類、很香的都可能含塑化劑….。民眾真的要再繼續「信以為真」嗎?得有事實根據才能這樣說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