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30 23:32:00| 人氣2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駁《海峽危急》(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但作者对大陆飞机的数量低估不算(尤其是强-5和歼-7),尤其不合理的是限制战损补充。台湾不能轻易得到战时补充还情有可原,大陆连不是最新型号飞机也不能补充就不合理了。如果解放军空军成建制跨区作战能力尚有欠缺,至少可以小单位甚至机组补足参战单位的损失。随着长途奔袭训练和“首战即决战”概念的强化,将航程短的飞机靠前部署,航程长的靠侧靠后,解放军首战参战飞机数量可大为增加。问题在于,《海峡危急》中,所谓台湾可以独力挫败解放军的进攻(包括“战胜”和“相持”两种情况)的结论不无勉强,如果解放军参战飞机数量增加,或允许补充战斗损失,再要维持台湾可以独力挫败解放军进攻的结论就难了。另外,纸面上的数量不等于可以参战的数量,还有一个装备完好率的问题。台湾军方承认,有一阶段27架S-2T反潜机只有一架可以升空作战,最近也才恢复到6架。战斗机的情况虽然不同,但台湾空军装备完好率可窥见一斑。尽管完好率问题对双方都存在,但大陆有条件从尚未参战的部队中抽调增补,台湾就没有那么方便了。如果美国要在临战前增补台湾,那就不必限于补足原数,大可再“租借”个百八十架F-16,但那样就彻底破坏了兰德关于美国不需大量增援的假定。除飞机数量外,飞行员数量同样重要。台湾飞行员严重短缺,已经到了有机无人的地步,对战时出动率的影响不言而喻。
  如果台海不幸开战,空中战事确实可能在4天内见分晓,但如果假定解放军暂时败北会就此歇手则太不近情理。即使解放军不能在4天期间补充战斗损失,所有前线空军部队被打残打光,4天后还是可以从内地调派增援,毕竟台湾空军在“大胜”或“惨胜”后自己也元气大伤,解放军更应该乘机一鼓作气争取胜利才对。事实上,解放军还没有在战争目的没有达到之前就放弃的先例。台海一旦开战,不管有无美军介入,解放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不存在半途而废的问题。
  《海峡危急》极力鼓动美军介入,但假定美军只需要保留25%的兵力用于保卫冲绳的嘉手纳基地或海上的航母战斗群,美军不攻击大陆目标,解放军也不攻击嘉手纳和航母战斗群。作者没有给出这样假定的依据,但这倒不是没有先例的。朝鲜战争期间,中苏空军曾考虑过用图-4轰炸机轰炸南韩和日本的美军机场,但最终没有实行。美国也基本没有轰炸中国境内的目标,越南战争期间也是如此。台海战争期间美军能否自由使用嘉手纳还要看日本的态度,但一旦使用,日本航空自卫队和北方三泽基地的美军F-16可以调来保卫嘉手纳基地,25%的保留兵力都不必要。但是在海上的航母战斗群和陆上的机场不同,同样是作战平台,解放军既然打得空中的美国飞机,也就打得海上的美国军舰。如果美国潜艇胆敢进入海峡,与台湾海军携手联防,也照打不误。中国不是伊拉克或南斯拉夫,如果美日胆敢武力介入台海战争,直接反击美日基地绝对是中国的一个选择。问题在于,如果美军必须分更多兵力保护基地和航母战斗群,进而需要更多空军联队和航母战斗群以维持足够的打击兵力,雪球就滚起来了,“美军只需小规模介入就可左右乾坤”的结论就要重写了。
  因为兹事体大,《海峡危急》对是否建议美军直接攻击大陆目标拿不定主意,但还是心有不甘,暗示美军对福建沿海的S-300防空导弹基地打“擦边球”。自二战以来,美国还未赢过对方有可靠和不受打击的出发基地的战争。且不说美军是否有冒使战争失控风险的胃口,如果不攻击大陆的海空军基地和C3I,打击S-300基地似乎有点隔靴挠痒。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得到印度准许,美国的B-52、B-1、B-2轰炸机可以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起飞,从设防相对薄弱的西藏新疆进入,空袭中国腹地。日本海离东北、华北和京津要地不远,也是美军巡航导弹袭击的可能途径。有趣的是,《海峡危急》对于台湾热衷的远程反制武器嗤之以鼻,称执意部署在军事上价值有限的小规模导弹力量是糟糕透顶的主意(“a bad,bad bargin”),还要冒失去美国支援的风险。对“境外决战”也不予考虑。
  对于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弹道导弹,《海峡危急》假定包括DF-3、DF-21、DF-11和DF-15在内共310枚和620枚弹道导弹两种情况,不考虑巡航导弹。然而,美国国防部长科恩99年在国会作证,称大陆可在2005年前部署第一代巡航导弹。自然,若解放军已经部署巡航导弹,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不会不用。不知是科恩有意虚报,还是兰德有意贬低。由“红旗-2”防空导弹改装的低成本地地导弹和超远程火箭炮(如射程180公里的WS-2B和增程型A-100)也没有提到。不过《海峡危急》对台湾的反弹道导弹能力不看好,指出即使PAC-2、PAC-3和“箭”式也不能可靠拦截“东风”系列,台湾基本上只有干挨打。《海峡危急》倒是指出“伯克”级原本为航母护航而设计,在狭窄的台湾附近海域只能成为解放军聚歼的对象,尚在实验中以波音747为载机的机载激光武器也一样救不了台湾。笔者在《台湾的战与和》中也指出过这一点,但有些人对英文比中文更听得进去,由兰德把实情重复一遍总比让台湾有些人继续沉迷于幻想要好。
  《海峡危急》用了大量篇幅对比两岸的训练、指挥和组织。作者引用95年另一份兰德报告《中国空军进入21世纪》,称解放军飞行员年飞行时数只有80-110小时,勉强够维持基本飞行的水平,因此以美军为基准的话,解放军飞行员素质只有美军飞行员一半的水平;台湾飞行员则达150-180小时,可达到美军飞行员80%的水平。作者还“慷慨”地高估了解放军的大规模空战和三军协调作战的指挥控制能力。众所周知,解放军空军96年后以反台独和抗击美军介入为目标,明显强化训练强度,翻以80年代和90年代初“国防为经济建设让路”时代的老账没有意义。同时,空战中80%的战果由20%的王牌飞行员取得。在有限的国际交流中,解放军王牌飞行员的素质受到外国同行的高度称赞。解放军重点部队的训练和素质不亚于任何对手。那份95年兰德报告的可靠性颇成问题,引用来路不明的80年代数据不算,还在重复58年金门空战时32:3的神话(比台湾常念叨的22:1还是进步了),但还是经常被用来评估今天的中国空军。外界只道是文革对军事训练冲击巨大,却不知林彪“一号命令”到“九一三”之间其实是大比武以来空军训练强度最高的时候。其中虽不乏政治挂帅的蛮干成份,但时数之高直到96年以后才可比拟。90年代以来,解放军空军除常规训练外,开始由简单到复杂、由“红军必胜”到近似实战、由小编队到大机群、由单纯制空到空地结合的假想敌训练,以台海战争为背景的三军协同的实兵实弹和司令部演习也屡见不鲜,再要简单化地否定解放军的能力就是掩耳盗铃了。反过来说,解放军多少还有志愿军时代的大规模空战经验,台湾空军除了58年金门空战外,就乏善可陈了。
  按惯例,《海峡危急》重弹了一遍“唯武器论”的老调,在抬高美法装备的同时,把中俄装备贬低一番。这本不值得惊奇,但离奇的是,《海峡危急》认定歼轰-7不具备空中自卫能力;歼-7仅能挂载PL-2/3(原文为AA-2)而不是更新的PL-8/9;带R-73和R-77的Su-27/30的单发导弹击落敌机的概率只有26%,和带“麻雀”的IDF的24%相当,刚过带AMRAAM和“响尾蛇”的美军F-15C的49%的一半;大陆的GPS制导炸弹对跑道的命中率才6%,带GPS的DF-15也只有8%;激光制导炸弹对面目标为25%,集束炸弹仅为0。7%。除IDF为0。8外,美台战斗机的易损率为0。5(0为金刚不坏之身);大陆除Su-27/30和歼-10也为0。5外,歼-7、歼-8、歼轰-7则高达1。0。易损律相差0。1使敌先开火的机率由50:50跃升为82:18,0。2时为86:14,0。5时达94:6,也即带“麻雀”导弹的F-16和带AA-10的歼-8对阵时,94%的F-16可以先敌发射,但只有6%的歼-8有机会先敌发射。难怪幻影2000对Su-27的交换率高达1:3。6,F-15C对歼-8更高达1:53。5!难怪台湾空军可以独力抵挡解放军的进攻!难怪一两个美国空军联队和航母战斗群就足以左右乾坤!
  《海峡危急》对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甚为看重,但实际上,在解放军伴随干扰、超视距空中和地基强力电磁压制下,即使歼-7也可能在台湾战斗机雷达锁定之前进入格斗距离。有趣的是,《海峡危急》称MICA需要载机雷达持续照射目标直到弹上主动导引头开机为止,因此算不上真正的“射后不理”的中程空空导弹。对台湾引以自豪的IDF评价不高,仅比“不入流”的歼-7、歼-8好些;“天弓”、“天剑”和“雄蜂”也是一笔带过。另外,除含混地提到解放军在台湾附近基地和作战空域有限,缺乏大兵团空中作战经验外,《海峡危急》并未给出限定解放军参战飞机数量的定量依据。但考虑到给出的双方飞行员素质差异(0。8:0。5),基准情况下大陆的和台湾的战斗机数量几乎等价(576对342*0。8/0。5=547。2),加上武器质量差异,大体可以保证台湾取胜,不知解放军的参战飞机数量是不是这样凑出来的。
  现代战争不是单打独斗,空军的战斗力来自于系统对抗,简单地比较装备和人员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很多国家的飞行员都声称在对抗演习中击败过美国飞行员,苏联和欧洲战斗机或导弹在单项性能上超过美国同类装备的也屡见不鲜,但美国空军仍然以完整的和整体上领先的装备体系,完善适时的空地战勤情报支援和训练体系,加上庞大的数量和有利的部署态势,雄居于世界空军之首。北约演习中德国米格-29屡屡击败美国和荷兰的F-16,而在海湾和科索沃战争期间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的米格-29在懵懂之间就被击落就是这个道理。除士气和战争的正义性外,解放军的综合优势在于数量优势,对台湾的包围态势,包括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特种部队、机载和地基电磁压制在内的多兵种作战,和对任何敢于插手的外国势力(包括外国基地)坚决实施常规或核反击的能力。
  《海峡危急》最重要的建议之一是台湾必须保持机场的出动率。作者以七八十年代北约经验为例,建议台湾大力兴建加固的飞机掩蔽部,将油库、弹药库地下化,大量预置跑道抢修器材等。其实佳山工程已经超过这个要求。问题在于台湾没有北约的战略纵深,有数的几个机场使防御体系十分脆弱,平均损失一个基地就要损失近10%的出动能力,如果是较大、地位较重要的(如新竹、清泉岗、嘉义)影响更大。况且台湾防空的关键在于打而不在于藏,升不了空的战斗机对台湾毫无用处,到时候别是留得乾柴在,只怕没青山了。公路跑道不足以支撑台湾空军迫切需要的高出动率,没有加强掩蔽部保护的飞机在空袭中易受损失,指挥控制不易,同时要求到处部署弹药、燃料、维修器材、指挥和地勤人员和防空部队,也容易受特种部队袭击。
  《海峡危急》的建议之二是鼓动美军介入。关岛太远,只能作为战略轰炸机基地。冲绳的嘉手纳基地常驻美军F-15战斗机,只要日本同意,可以随时出动,但距离较远,不能应召拦截,在台湾海峡上空留空时间有限。远程航渡有很长时间侧翼暴露,易受伏击。如果在东海上空空中加油,长时间徘徊的加油机的安全难以保证,预警机、反潜机、电子战机等也有同样问题。美国空军只能用增加战斗机数量来保护非武装飞机,保护飞行走廊,和增加海峡上空留空的战斗机数量。但台湾最需要的不是空中战斗巡逻,而是对突发性大规模空袭的紧急拦截。远道而来的F-15难以在海峡上空随时保持较大数量,远水难救近火。F-15当然可以在台湾基地就近起降,但美军空地勤人员、器材、弹药、指挥系统乃至防空部队就必须直接部署在台湾,极大地提高了介入程度。在战前预先部署不现实,开战后再部署时间上来不及。菲律宾的克拉克基地和苏比克基地已经转为民用,重新转为军用需要一定的时间,距离上和嘉手纳相当,没有优越性。航母的部署位置灵活一些,可以部署在台湾以东几百公里的海面,以避开浅海和拉开与大陆的距离。但这样距离还是一个问题。如果紧贴台湾,则应召拦截效率和留空时间增加,但自身危险性也增大,必须加强自卫力量。不管怎样,美国海军必须增加航母和舰载飞机数量,或者用来增加海峡上空可用的飞机数量,或者用来加强自身防卫。所以一两个联队和航母战斗群就可左右乾坤只是一厢情愿的神话。
  即使在海峡上空可用飞机数量不成问题,美军和台湾的协同作战还是一个大问题。在狭窄空域远近程高低空混战时,空战指挥、敌我识别和空中交通管制是一个大问题,非长期联合演习不能精熟,不是偷偷摸摸的有限的人员交流就可以解决的。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中央总部一手包办每天的空中作战任务书,详细规定所有参战飞机、直升机的目标、航线、作战空域和时间,甚至包括远程火炮、火箭炮的火线高,美军再全程实时指挥,所有盟军部队只是按命令行动。台海作战期间,美军不可能受台湾指挥,美军指挥系统亲临台湾并取而代之则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为台湾提供预警和对被击落美军飞行员的搜索救援也有协调和系统接口问题,包括通讯和数据链兼容性、对无线电呼救和救援信标的定位和甄别。《海峡危急》建议用简单的分区联防来解决,但结合部永远是薄弱环节,朝鲜战争中美韩结合部常常是志愿军的突破口。战前加强“准联盟”性质的联系的问题更大,如果中国不能容忍战区反导那样战略性和“技术”层面的准联盟关系,怎么可能容忍更直接的作战层面的准联盟关系呢?介入总是容易的,全身而退就难了。《海峡危急》对此耐人寻味地避而不谈。

台長: 鬼雄
人氣(2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