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03 18:55:59| 人氣3,161| 回應18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中國史上最牛的釘子戶與物權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網路爆洪被網民譽為中國史上最牛的釘子戶,以下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以下內容摘自網路新聞):

「釘子戶」是描述大陸城市建設或房地產開發案中徵用土地時,原土地上的住戶不肯遷走,和建商討價還價的情形。由於「釘子戶」往往都是最後一戶不肯搬遷的住戶,在鄰近房舍都被拆除後,唯一留下的一戶房舍有如「釘子」一樣立在當地。「釘子戶」既可以描述不肯搬遷的住戶是「刁民」,但也有人認為「釘子戶」是對抗特權開發商的代表,因此被開發商視為「眼中釘」。

「釘子戶」的稱呼由來已不可考,但外界一致公認「釘子戶」的最佳案例是位在重慶九龍坡區的一戶拒絕搬遷戶。這戶被大陸網友封為「史上最牛的釘子戶」周邊房舍都已經拆光,而且地基已經挖了十公尺深,這個釘子戶仍屹立其中,有如大海中的一個孤島。

這個「釘子戶」裡頭住了一對夫妻,他們反抗拆遷已經有三年之久。這對夫妻,男的叫楊武,女的叫吳蘋,男的壯碩,女的口才犀利。楊武據稱過去是散打武術冠軍,雖然現在年紀漸長,但面對開發商的步步進逼絲毫不退讓。

楊武的另一半吳蘋也不簡單。在媒體面前總是打扮著光鮮亮麗,不但口才好,談起法律程序絲毫不含糊。這對文武夫妻還在屋頂豎起了中共國旗,擺明了要跟開發商對抗到底。

這對夫妻死守房產的故事,恰好適逢大陸日前通過「物權法」,「釘子戶」究竟是想斂財的「刁民」還是受委屈的「良民」,已在大陸引起廣泛的討論。

據《廣州日報》報導,釘子戶女主人吳蘋受訪時說,「我是不會妥協的,我要捍衛自己的房子,我要堅持到底。」 與此同時,重慶「釘子戶」要價曝光。楊家坪鶴興路片區拆遷改造項目法人─重慶市正升置業有限公司開發部經理王偉沮喪的說,「我們公司的損失已達三個億,每天只是資金利息就六萬多,原來承諾三年交房,現在看來至少要滯後兩年,還需要雙倍賠償過渡安置費。」

王偉表示,最初的拆遷方案中沒有原地安置這個選項,因為整個裙樓都是規劃的大型商場,無法分割。但是,「吳蘋告訴我們那是她們的祖宅,風水好,換了地方會影響後人,要求按被遷房屋原位置、原朝向、原面積進行安置。」

後來拆遷戶方又追加一些條件:一、從1993年3月至2004年10月,拆遷人需按每月三萬元進行額外賠償,共計賠償414萬元;二、從2004年10月至2006年9月,拆遷人需按每月4.6萬元進行額外賠償,共計107萬元;三、拆遷人需對其屋頂85平方米給予補償(經查:其屋頂85平方米係違章建築);四、拆遷人需對房屋中「被盜」物品賠償12萬元;五、拆遷人需對房屋裝飾補償18萬元。

「除了給房子,這一共還需五百多萬,例如『被盜』物品需賠償12萬元,吳蘋堅持她的一百多雙鞋子和高級羊毛地毯等物品被盜都該由我公司負責。」 王偉說:「其實,在2005年我們也談過貨幣安置,按照國家城市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政策制定的《安置補償方案》核定的247.75萬元賠償。吳蘋說她從來不管那個政策,「你大膽的往上喊價,喊到我說停就馬上簽協議。」
被大陸民眾稱為「史上最牛釘子戶」(最硬拒遷戶)的重慶市九龍坡舊區市民楊武,在已成「孤島」的自家樓房裏,已獨自過了四天四夜。強制拆遷期限3月22日已經過去,51歲的他至今仍堅守著寸步不離,只託人用繩索把食物瓦斯及生活用品吊到2樓給他。

楊武的妻子吳蘋已向重慶市高級法院提出申訴,要求房管局恢復對孤樓的水電供應。法院已經受理,房管局表示暫時不會強制拆樓,並希望當事人和發展商達成和解協議。

楊武的家由於位在楊家坪輕軌站用地,必須拆遷,但他拒搬,工地施工沿著他家四周挖地基,已深達十幾公尺,他家就像一座孤島挺立著,上下需要繩索。由於地處交通要道,很多市民都注意過這一奇觀。 周圍的輕軌站台、房頂上隨時聚集數百名市民圍觀,不斷有人問:「拆還是不拆?」

楊武的房屋位於商業核心地段,2004年被房產公司列入開發,當年9月,該區280戶陸續搬遷,但楊武堅持拒搬,雙方僵持至今,一拖三年,3月19日,重慶九龍坡區人民法院裁定:「中國最牛釘子戶」三天內,也就是3月22日須自行搬遷,逾期不履行,法院將強制執行。

3月21日,也就是期限前一天,楊武登上自家的房屋,用繩索吊上一桶水和食品,獨自守在裏面,拒絕搬遷。楊武在房頂打起一面國旗。在房屋的外牆上掛著橫幅,上寫:「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大陸出現如此大膽挑戰公權力的人物,此事如何了結,各方矚目。

楊武吳蘋夫婦受到大陸網友的聲援。有人視「最牛釘子戶」為時代英雄,以個人卑微的力量捍衛著按照自己意願處置自己財產的自然權利,寄望此案能矯正失衡的法律。

也有網友引用引用名言:「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即使是最窮的人,在他的小屋裏也敢於對抗國王的權威,何況對抗的只是追求經濟利益的開發商呢?政府眼裏不應該有「釘子戶」,而應該只有私人權利—依法保護私有財產的權利。在這個權利面前,公權應該止步。 閱報秘書》何謂釘子戶 在大陸,「牛」是「強」的意思,「釘子戶」是指政府與房地產商合作,為建樓或闢路而拆遷舊房舍時出現的「難纏抵制戶」。

五十一歲的楊武獨自守著危樓,腳下是二十公尺深的圓坑,對面五十公尺處,一家房產商的巨幅廣告寫著:「彼岸就是幸福」。對楊武來說,向政府和開發商妥協就能幸福嗎?究竟是法律要給楊武一個機會,還是楊武給了法律一個機會?
引起數百家媒體及數千萬網民關注的「重慶釘子戶」事件,發展至今還算良性。至少,孤島小樓屹立不搖,代表弱勢一方的楊武、吳哄A還能頑強抵抗,也宣示強勢一方政府單位的一定克制。

這起事件能在此刻被大幅報導,也令外界意外,自然也是一場難得的法制機會教育。不過,外界更關注的是,攸關民眾私有財產的「物權法」究竟能保障民眾多少利益。

「釘子戶」的焦點突出的,就是如何認定「公共利益」。楊武和吳蘋以開發的商業性項目來否定「公共利益」性質,地方政府則以關係當地居民住的品質,來突出其公共利益性質。那麼,究竟有無公共利益?如果有,它的公共利益又到何種強度?認定應依什麼條件?要經過什麼程序?

《物權法》沒出檯前,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但出台後,「公共利益」的解釋不清,又造成各方都認定對方過度膨脹。也難怪吳蘋堅稱,若為了公共利益可以拆遷,「但他們要建商場,是商業行為,亂說什麼公共利益!」顯然,楊武和吳蘋給法律上了一課。楊武和吳蘋進行的是一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經典事件,全世界都在看,下一步會怎麼走。
過去曾有台商如台塑石化董事長王永慶的弟弟王永在前往寧波考察返台後曾說,大陸官員效率讓他印象深刻,大陸拆遷的效率也令人驚嘆,「如果台灣有這種辦事效率,對經濟發展會帶來很大助益」。言猶在耳,但這樣的場景今天中國大陸已看不到了。

事實上,台商在大陸建廠也都碰到「釘子戶」問題。上海一位律師就說,他曾處理台商建廠中遭遇「釘子戶」獅子大開口的情況。最後,台商不願接受無理要求,還是另尋投資地。如果當地政府無法解決相關問題,對投資也將是種斲喪。
進入廿一世紀後的中國大陸,各大城市無不使盡絕招,大造商業區塊,讓城市汰舊換新。這不是壞事,壞就壞在其中隱藏太多不為人知的「玄機」,抽絲剝繭開來很可能就存在不少回扣、官商勾結等令民眾生厭的事。

重慶是個山城,過去就存在許多老舊城區改造問題,拆遷也因此成為不少民眾的「心中之痛」。原本搬新家是很快樂的事,但在搬遷過程中,政府和開發商根本就漠視「無知群眾」的根本利益。(以上為網路上報導所節錄)

這起事件之所以會轟動,除了照片有趣以外,還產生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應,導致中國官方下令關閉各大網路關於此事的討論區或文章,阻止媒體再大肆的報導。最重要的還是因為今年剛剛通過的“物權法”,中國人都很想知道,這個物權法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面對社會的各種衝突,如何建構和諧的社會。

所謂物權法,簡單的講就是指能合法將個人財產私有化的法律,這在台灣一點都不奇怪,但別忘了,中國是“共產”主義國家,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居然用制定法律的手段來明確和保障個人私有財產,這是天大的轉變!講嚴重一點,物權法的通過,已經象徵共產主義的名存實亡了,中國將從經濟改革走向政治改革,恐怕已埋下種子。以下內容摘自網路新聞:

中共十屆人大今天閉幕,會中表決通過眾所矚目的「物權法」,將私人財產和國家以及集體財產並列,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物權法也創下中國立法史上法律草案審議次數最多的紀錄,象徵中共從社會主義道路走向資本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公有制正式走入歷史。中國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今天表決通過物權法草案,此間分析人士說,物權法具有標誌性意義,總結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成果,並透過法律的形式,為未來的經濟發展護航。

物權法歷經十三年的醞釀和廣泛討論,創造中國立法史上單部法律草案審議次數最多的紀錄。其中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廣西大學法學院院長孟勤國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前,我們國家對私有財產不太尊重,有許多侵犯的行為,現在有了物權法,過去那種財產可能被侵犯的事情,未來不會發生。」

他說:「中國歷史上對私有財產都是不太尊重的,兩千多年來沒有養成尊重私有財產權的習慣。這次制定物權法的最大意義,就是為中國社會提供了一個財產基本法,一個遊戲規則。」 參與物權法建議稿起草的孟勤國表示,制定物權法後,不論未來社會怎麼變化,財產都可以延續,不用擔心政治制度或當權者如何變化。 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則說,法律是為政治服務,在現階段的中國大陸尤其如此,如果執政者有心要做什麼,不是一部物權法可以左右。

不過,分析人士說,中國政府制定物權法,是有心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市場化經濟,「總結了這段時間(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成果,並且為將來的發展護航。」 此外,「物權法也透過法律形式,對以前迴避的一些問題,例如從屬權,給它一個定義。可以說物權法是有標誌性意義的。」 物權法分為總則、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佔有等五編,共兩百四十七條,預計今年十月開始施行。

根據物權法,中國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其中對國有財產作了規定,並從五個方面強化對國有財產的保護。此外,為了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物權法規定:耕地、草地、林地的承包期屆滿,由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繼續承包。物權法並規定,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哄搶、破壞。物權法也對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與城鄉居民的房屋的徵收補償原則和內容作了規定。

物權法是規範財產關係的民事基本法律,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係。官方的說法是,這部法律全面準確體現了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不過,由於物權法旨在保護私有財產,與中共奉行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相矛盾,因此制定過程中引起一些「左派學者」的不同意見。直到本次會議開議前,還有學者聯署要求撤銷中國人大停止審議物權法。

一般民眾也有反對聲音,認為物權法保護私有財產之餘,也保護了許多透過非法手段所獲的不法財產。專家認為,物權法通過可視為中國邁向資本主義的里程碑;中國總理溫家寶亦表示:該法通過可幫助中國「建立開放及誠實的市場制度」。

此外,溫家寶表示,「民主、法治和人權是普世價值,其中包括民主選舉。」這是中國領導高層首度在電視媒體上公開談論民主,顯示中國政權對於以往必須關起門來討論的「制度現代化」議題抱持較為開放的態度,被視為中國政府可能進行政治革新的徵兆。如此一來,中國奉行「一黨專政下的市場經濟制度」,有可能依照南韓和台灣的模式,逐漸轉型為自由體制。(以上為網路上報導所節錄)
最終,史上最牛的釘子戶也妥協了,內容摘自網路新聞:

備受中外媒體關注的中國重慶「最牛釘子戶」事件告一段落。據稱,「釘子戶」楊武和吳蘋夫婦與開發商達成和解,夫婦同意接受易地實物安置,預計房子將可順利拆除。新華社在報導中表示,楊武夫婦與開發商是於今天下午達成和解的。

報導引述九龍坡區法院有關人士說,根據協議,楊武夫婦同意接受易地實物安置,在沙坪壩區置換一套商業用房;而戶主楊武已在協議達成後離開自己的房屋。
據稱,雙方的協議上沒有關於補償金的事項。重慶「最牛釘子戶」事件終告和平落幕,何時拆遷「孤島」已不是新聞,因為在區政府、區法院及開發商三方合作下,弱勢的楊武及吳蘋終告妥協,抗爭的畫面已不會再有。這一事件有太多令人省思之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物權法》通過後,政府的克制及處理模式,極可能成為未來抗爭嚴重的「釘子戶」的比照模式。

三年的拆遷及十數天的「孤島」抗爭引起海內外媒體極度關注,楊家坪工地現場最多曾聚集上百家媒體,工地門口甚至成為「民主論壇」。但令人意外的是,中共不管是高層或地方政府,都展現了少有的克制,沒有強行拆遷,也讓傳媒大篇幅報導,在在顯示有意藉此讓民眾暢談及學習如何保護個人私產。

整體來說,重慶釘子戶事件從一開始到最後,政府的處理模式可說分「三步走」。第一步,讓輿論及民眾參與事件討論,地方政府出招說明,形成一種意見比較效應。意見經多元化篩選後,便能去蕪存菁,強化民意認同。吳蘋開始訴諸媒體時,地方政府並未干涉,除顯示地方政府胸有成竹外,也能博得形象。

第二步,在民意達到一定宣洩程度及事件延展效應達成後,地方政府開始使出最終手段,一方面控制傳媒報導,另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嚇阻當事人。楊武在「孤島」第十一天時,正是《重慶時報》等當地傳媒接到「噤聲令」的日子,此時工地大幅增加保安並裝上監視器,也有人警告記者「小心便衣」。這顯然是為增加弱勢方的心理壓力,強化強勢方的談判籌碼,以便為最後解決問題做準備。

第三步,在沒有傳媒「每日一報」壓力後,政府釋出願意妥協的呼聲,自然也做好部分讓步的準備,有點類似「引君入甕」招數。從今天《人民網》的消息來看,楊氏夫婦同意「異地換屋」,自然背後也隱藏雙方妥協的「暗盤」。按常理估算,很可能開發商再多拿出補償費補償吳蘋,但不若吳蘋要求的高,可能在三百萬之譜。但由於「暗盤」可能影響其他拆遷戶權益,預料部份交易不會對外說明。

清華大學教授秦暉說得明白,「釘子戶」出現,一定程度表明了政府的進步。從解決重慶釘子戶一事看來,胡溫當局的確表現一種開明及克制的形象,無疑是種進步。而地方政府在執行拆遷過程,更學會了「迂迴」策略,開始懂得控制及引導傳媒,這都不是過去動不動就強制拆遷及逮人可以相比擬的,自然亦是進步。

只不過,重點還在民眾私有財產是否能有效保障,《物權法》能否更確切釐清「公共利益」及「私人利益」的邊界。如果這兩點做不到,各地還是會一再重演「重慶最牛釘子戶」事件。吳蘋及楊武的抗爭成為拆遷故事中的經典事例,也為民眾爭取權益創造新的里程碑。(以上為網路上報導所節錄)

從這段開始就是我寫的看法了。有一次搭計程車(其實中國習慣用語是“打的”或“打車”)車上的司機(中國習慣稱之為“師傅”)挺能聊的,一直批評共產黨執政;我反而安慰他說,我們這些死老百姓,以前共產黨管的嚴,連半句話都不敢吭一聲,現在改革開放了,反而大家敢像罵街一樣,大罵特罵共產黨和政府。其實這就已經是一種進步了,要有點耐心。

司機一聽我說,反而愣了一下,覺得我說的好像有點道理。所以他接著說起從物權法通過來看,中國政府確實是有進步了。我又唱反調,我說我的看法可不同,中國政府為什麼能通過這種等於否定整個共產主義的物權法?答案是政府高層多數人願意讓法案通過的。

那麼為什麼這些高幹會想要同意一部否定共產主義的物權法?因為中國現在的資產都集中在這些少數高幹的手裡,通過物權法就能合法的保障高幹的私產,即使政治鬥爭下台,兜裡也是鼓鼓的,幾輩子也用不完!所以這些高幹願意通過一部否定共產主義的物權法,以保護自己從國家以權謀私得來的非法財產。不然,老百姓除了一些富商,誰有什麼資產怕被充公?擔心被共產掉而不保?

司機聽我一番話後說,“老弟啊,還是你看的明白一點!”我接著說,其實這不算壞事,因為改革沒有回頭路,物權法一通過,中國人民已經開始走向資本主義社會了,這一點很重要,每個人可以憑自己的本事掙錢,然後累積財富而致富,而且受國家法律保障,這是好事。至於貪官污來的錢,只要不匯出國外,跑到國外享福,其實財富還是留在中國,爛在鍋裡,從中國整體來看並沒有損失。

不過,對於把錢匯到國外,跑到國外的貪官,那就不一樣了,跑到國外的貪官,中國人民的血汗錢就跑到國外去,中國人自己賺不回來了!所以對那些跑到國外去的貪官一定要嚴懲!留在中國的貪官,能辦則辦,沒辦到的也就算了;反正這些貪官只要以後不再當官,幹了那麼多壞事,恐怕也富不過三代;貪官的錢最終還是耗在中國裡,財富還是在中國裡流動和換手而已。

物權法是一部非常有象徵意義的法律,我認為中國最終還是會從經濟改革走向政治改革,有一天,中國人民覺醒了,真正當家做主,民主了,那再來談二岸問題,談西藏問題,談新疆問題,應該會有比較開闊的胸襟和視野來看問題。在這一天未到之前,談以上的問題都言之過早。
台灣雖然已經民主了,但沒有法治,政治力影響法治,在這一點上,台灣人其實沒什麼能批評中國的。中國雖然不民主,一黨獨大,專制,但這些其實都不算太大的問題,中國真正的問題也是沒有形成“法治”國家,沒有依法行政!我多次強調,我批評共產黨,不是要妖魔化共產黨,或是鼓勵人去推翻共產黨,而是要說清楚,共產黨錯在那裡;共產黨真正產生的問題是“未依法行政”,未依法行政的原因來自一黨獨大,欠缺制衡和監督的力量,所以弊端叢生貪腐不斷。

台灣雖然很民主,但欠缺法治精神。馬英九說即使一審判有罪,也要競選總統到底!反正,只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就是司法不公;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就是司法獨立,永遠是用兩套標準在行事!此外,台灣的法官也太有個人的政治色彩,無法真正的做到超然獨立,令人心服口服;台灣的制度設計上,也沒有辦法能讓檢警調到司法都能真正獨立於政治之外不受干預。

台灣在制度設計上和司法獨立上還很幼稚,要走到“法治”的社會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只有台灣真正落實法治後,台灣的民主才值得驕傲,才能向中國嗆聲,台灣的民主與法治值得中國人民尊敬與學習。否則有民主而無法治和中國有何區別呢?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台長: 大陸台勞 / 玫瑰騎士
人氣(3,161) | 回應(1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生活民情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現在最新的全民運動—炒股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中國五一黃金週 千萬別出去玩

saree
哇~台長這一篇整理的真棒啊!我前兩天還在納悶釘子戶的事說...

來問幾個問題,物權法是適用於中國人,是吧?一般台灣人(沒有外國護照只拿台灣護照的、也沒娶中國新娘的)能在中國買房子嗎?以怎樣的身份置產呢?

一般買賣房子,是以毛胚房為主嗎?還是有註明毛胚房或精裝房呢?有沒有可能建築商以價格低廉的廣告打精裝房,但交屋時只是毛胚房的情況呢?有因為這種情況而受騙上當的台灣人嗎?這種事在中國打官司,台灣人會有勝算嗎?

另外,2004年左右,我聽過一個台籍幹部在中國準備考駕照的事,他前前後後跑北京辦一堆文件,領了一本跟我們的六法全書一般厚的汽車駕照考試手冊和法規,跑了好幾趟,花了一年的時間,名也報了,錢也繳了,考試也過了,結果中國官方說,他們的駕照只分國內和國外,但不曉得發給他哪一種,所以他最後沒法拿到駕照,考試視同無效。@@...現在這情況有解決的方案了嗎?
2007-04-03 23:30:37
大陸台勞
沒有詳細查證法律 就我個人的印象和經驗回答吧 如果有錯的話 請懂得人來幫忙修正吧

中國的法律 或者不是法律 只是規定 一直在修改 而且各地執行也不同 以前中國房地產分二塊 外國人包括台灣人只能買外銷房 用美元結算 所以當然能買 不過話說回來 中國的土地只租不賣 一般住宅使用權只有七十年 扣掉開發商養地和建房 實際拿到手上的土地使用權 不會超過七十年

我天津現在租的這套房辦公室 比較奇怪 只有十五年土地就到期了 那麼到期時怎麼辦 如果國家沒有拆遷計畫 那麼住戶優先承租 我的房東到時還要一次性付一筆款 必須付多少 怎麼付 能不能分期或貸款 我估計法律恐怕還沒有制定到這裡

如果租約到期 國家要徵用這塊地 那麼因為地上物是你的 所以國家必須補償你地上物的損失 這就和現在中國拆遷的補助一樣 其實補助是補地上物 也有土地未到期就徵收的 那麼除了照價賠償地上建物的造價以外 還必須換一塊地給你

中國一直都是以賣毛胚房為主 不過 後來好像有法令規定 必須裝修了才賣 不然每次住新的社區 都好像在住工地 我天津辦公室已經蓋好快五年了 但似乎沒賣完 或屋主沒進駐 每年都有人在裝潢施工 電梯永遠保留一部貨梯 年年都有人敲敲打打 永遠活在工地

中國做生意講合同 合同裡如果寫清楚有那些東西 如果事後沒有履行 一定可以告建商 你說的那種情況 除非建商跑了 不然不太可能 比較容易發生的是公用設施的變更 這一點比較不好打官司 因為公共設施的產權 不是你一個人的 你比較難打官司 何況是花自己的錢 幫幾百戶人浪費時間打官司 一般都認了 不然就是住戶一起掏錢打官司 這也很難 住戶是散砂 有的人就是不出錢 你怎麼辦

你說的駕照問題很奇怪 我在98年就拿過駕照 也真的認真背的半死 不過考試時還是花錢打點一下 保證過關的 拿到駕駛證了 你朋友是不是被騙了 一般你自己去車管所辦理 就是體檢而已 因為我們在台灣有駕照了 所以不用路考 只是筆試 筆試完了 通過了就有中國的駕駛證 簡單的很

不過 拿中國的駕駛證 也必須有幾個條件 一是必須有上班的公司 因為中國的駕駛證必須掛靠在單位 單位就是公司或政府機關 其次 台胞證一定要是多次簽 因為駕駛證的有效期和台胞證的有效期是一致的

過去台胞證要辦多次簽 必須先辦工作證 有工作證就必須交稅 所以有的人不想辦 現在辦一年期多次簽證的台胞證比較簡單了

記得台灣人在上海好像可以辦理在臨時駕駛證 這應該是2005年的法律 不過 這法律有點呆 誰要辦臨時的駕駛證 如果是臨時的 包輛車找司機開就好了 幹嘛要花錢又浪費時間去辦一個臨時駕駛證 而長駐的台灣人 乾脆就花時間力氣去考一張和台胞證相同有效期的駕駛證就好 何必去辦一個臨時的 錢多時間多嗎

我天津房東的親戚在車管所 他可以幫我搞一張駕駛證 但我的公司在廣州 所以必須再找一家公司讓我掛靠 不然可能也辦不了 因為在中國 司機是一種職業 駕駛證是一種上崗的資格證 就像叉鍋爐工要有鍋爐工的證 護士要有執照一樣 所以駕駛證也是一種職業的證照

過去的法律認為考駕照的都是開車的司機 領導都有司機開車 領導那需要駕照 時至今日 一般白領或老闆甚至領導 也想自己開車過過癮 而且也不必讓司機知道自己的隱私

考駕照交給本地員工去辦 你只要體檢和考試就好 沒時間背交通法規的話 花錢買通監考官就好了 監考官會幫你改答案的 中國考駕照是在電腦上考的 考完時監考官 直接幫你把成績改到90分以上就合格啦 多簡單
2007-04-04 07:48:58
saree
呵呵...台長最後一段講得令人有點好笑又心酸啊...連這種最基本的考試都要花錢打理,唉唉...真的不會遇到那種「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的正直中國人啊?感覺真像清末貪官污吏橫行的感覺,共產主義的理念執行到最後適得其反,走向向錢看齊的勢利,實在是有點無奈啊...

那個朋友是朋友的朋友,已經失聯了,要不然就拎回來問個清楚,不過我們當時有看過他寫的考駕照血淚史,蠻好笑的又有點同情,反正至少在2004年,他是沒有拿到駕照的,之後就不得而知了。

照台長的講法,我大概串一下他的情況,主角是很天兵的年輕人(這可能是關鍵~),第一次工作,就是到中國吧......他是在火車車距北京2個鐘頭左右的地方工作,但總公司可能在北京,所以他得到北京去考駕照,但是必須要在平常日請假搭兩個鐘頭的火車過去(我想應該是假日不受理吧~),所以要辦證件和到車管所都要分不同天過去。

結果第一次去車管所,承辦員通知他需要A文件,他只好又擇日去辦A文件。第二次去車管所,承辦員又跟他說他還缺B文件...XD...這種情況好像出了三次吧...前前後後很多狀況,加上舟車勞頓的,就折騰了很多時間。

對了,聽說王建瑄有在中國為貧困的學生辦學校說...他還走訪台商群希望台商能認養他們學校的班級,就是希望他們的學生畢業後能到台商的公司或工廠上班,我哥他們公司的資訊部門就認養了一班資訊班,結果工作試用期發現,很多人還是沒法勝任。原因是就算是資訊班的學生,因為家裡窮也沒法買電腦,所以能上機的機會,只有在電腦教室,一週上機約5~8小時,一般授課大多還是用書本,既使是資訊班出身的,有些人的功力也只到用簡單的word...唉唉

有點好奇,台長如果將來退休時想去中國偏遠鄉下教書的話,你會想給他們的小朋友怎樣的想法與觀念呢?你會鼓勵他們用功讀書念中國的大學嗎?@@
2007-04-04 22:32:29
NON NON
關於駕照. 聽說中國四月一日起實施. 拿台灣的駕照可以換中國駕照.不用考試. 我同事已經有人拿到了.

是一國一制的優惠政策吧 (台灣=中國)
2007-04-05 23:26:51
NON NON
中國房產政策這裡有提

中國沒有房東,只有房客?
http://blog.xuite.net/non2006/non2006/10871747
2007-04-05 23:36:43
saree
NON NON...ㄚ哩呀多~~^_^

其實偶爾晃過來這裡看有沒有新文章時,心血來潮,也會去點一下那個友好連結,所以有時也會去NON NON那探頭探腦的...^^!...也有看到台長熱心地跑過去點燈,NON NON的blog越來越溫馨了,真好...

這是以前傳教士姊妹講的話,我很喜歡,來分享一下:

「任何的考驗,都是一種祝福,因為我們會進步。」
2007-04-06 08:03:13
大陸台勞
我個人的教育理念 教育應該不是為了考大學

而是為了了解自己的性向 能力和志趣

就算在深山裡 也可以過的很快樂

不一定要到城市當九等公民的農民工吧

有足夠的基本知識 加上自己的潛力與智慧

就能創造奇蹟

偏遠地區需要的教育 應該和城市所需的教育不同

對偏遠地區人的教育 應該是讓他們從自身的家鄉開始改造

而不是受完教育就去城市打工 移民到城市裡去

如果用這種教育理念 城鄉差距永遠改變不了

那麼乾脆遷村就好 何必教育呢

教育是用來改變自己 和改變環境的

教育不應該是用來學會向別人爭取 和離開自己環境的
2007-04-06 16:56:26
NON NON
saree :

thanks ....
2007-04-08 01:47:36
鄉民
版主陳義過高了
吃不飽的地方,教育是先以能提高薪資為目的
之後才有餘裕說自己性趣性向何在
如果是要辦後面這一種學校
嗯,大概免不了只能向有錢人招生了吧...
2007-04-10 22:28:49
大陸台勞
中國改革開放已經30年了 北京三環房地產一平方米要價超過一萬元 中國不能說吃不飽飯了 印度和朝鮮才有資格說是吃不飽飯的國家

教育是百年大計 二次大戰後的戰敗的德國和日本為什麼能迅速復興 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有什麼樣的教育 就會有什麼樣的國民 有什麼樣的國民就會組成什麼樣的國家
2007-04-11 09:56:53
大陸台勞
鄉民

教育是無法百分之百提高薪資的 教育是一種投資 一種素質投資 而非高薪水的投資 抱有高學歷高失業心態的人 最後就是高學歷高失業了

賺錢是一種謀生的工具 學歷卻不是謀生的工具 也不等同於謀生的技巧 但因為高學歷的人素質比較好 所以比較好找工作 但人人都是高學歷素質相同時 高學歷也就找不到工作了 而且投資的成本還過高


轉貼一篇新聞


大陸大學生像大白菜 不值錢 記者( 賀靜萍)

 他們是中國的天之驕子。然而北京大學的學生們沒有在他們的畢業之年慶祝。他們反而開始互相取笑對方是「大白菜」。

 互相稱呼對方為大白菜,來自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此刻最廉價的兩種商品,正是大學畢業生和大白菜。

 數字顯示,今年將有二千四百萬人湧入已經過度擁擠的就業市場。去年有四一○萬大學生畢業,但有三分之一沒有找到工作。今夏,將有四九五萬學生離開校園,中國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降到了新低。

 中國政府如今擔心數百萬待業的畢業生會構成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政府反對派」。因為中國政府在農村地區已經面臨越來越多的不滿。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引述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專家毛壽龍(Mao Shoulong,譯名)表示,一些學生很憤怒,原本這些人只佔少數,但隨著媒體宣傳這種狀況,越來越多的學生會開始認為創造更多的崗位是政府的責任。

 學生們的困境只是就業危機的一角。中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僅僅超過四%,中國今年將增加一千兩百萬個崗位,但只能滿足就業市場中的一半人。

 數字顯示,今年有超過一二○萬名學生申請參加研究生考試,通過考試就可以繼續學習,不用面對就業市場。

 有些人則走向公務員生涯。但去年,一.三萬個中國政府機構的工作,就有一一○萬名學生申請。且這其中有多數人角逐並不需要學位的工作。

 其中有一訊息去年還引起關注,即有超過七百名畢業生爭奪諸如高速公路收費人員之類的一四七個崗位。

 儘管出生率維持在穩定的比率,但由於中國政府的驅動,過去八年,高等教育學生的人數猛增。

 隨著學費升到人民幣五千元到一萬元不等,學生們很有壓力,希望在畢業後找到一份收入良好的工作。但城市居民的年平均收入僅為人民幣一.二萬元。

 學生謝偉(音譯,Xie Wei)已經參加了約五十個面試,但還沒得到錄取通知。他表示,他還不擔心找不到工作。然而對他的父母而言,事情就很不一樣了,「他們很擔心,但我告訴他們不用怕。我在中國最好的大學呢。」 需不需要怕?尚不得而知。但根據「中國青年報」報導,中國大學生就業率連續幾年在七○%左右,現在一方面四五%的中國大學畢業生不能完成一次性就業,另一方面,眾多的企業埋怨: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

 去年底舉行的一場全國職業教育發展論壇,清華IT教育培訓中心主任孫元凱指出,大學生就業為什麼難,因為現在培養的大學生是有知識沒文化,有文憑沒水平,只動口不動手。

 很多企業發現,以前招聘的是本科生,結果本科生來了只會說不會做,增大人力成本招研究生,結果研究生來了後更會說還是不會做,最後只能抬高工資挖隔壁的牆角,導致研發的工資越來越高,企業的利潤卻越來越低。

 尋訪人才的公司稱,中國企業目前所需要的人才應該是「T型」人才,即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既具備寬泛紮實的基礎知識,又有專業深入的技術技能,精準嫻熟的項目經驗。

 但中國人才熱線剛剛針對一些參加校園招聘的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在校園招聘的過程中,有近六成學生不會被企業錄用,僅二五%的學生會找到心儀的工作。而有五一.五%的大學生將找到理想的工作單位,寄托於社會關係,還有四五%的同學認為運氣也是重要的因素。

 大學生們認為企業在招聘新員工時,可能最看重員工的「職業技能」、「團隊精神」以及「教育背景」;而企業僱主們則表示,在涉及對大學生的招聘錄用時,大多數企業把責任心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同時關注的是他們的工作的激情、誠信度、進取心和創新能力。

 清華IT教育培訓中心主任孫元凱稱,目前很多學校非常重視分數,但卻忽視對學生的情商職業道德的教育。
2007-04-11 10:03:54
蛋黃酥
很認同台長的觀點。
現在台灣某些媒體把中國描繪成天堂一樣,看了令人做嘔,
對這些媒體的反動就是事事都稱台灣好,台灣進步,
結果雙方都看不到自己的本質。
2007-04-13 01:53:07
季凡
大陸台勞:

相當喜歡瀏覽您的網站與真實的親身經驗~

「您可能不知道的中國」在本群組深受迴響!

http://www.hemidemi.com/group/ChinaViews/bookmark/info/56176

在此想慎重親自邀請您的正式加入分享..

也想聯播您的發文(但不知您的RSS何處?)

若有興趣「我的民調」,也歡迎支援一下囉...

http://www.vizu.com/poll-configurator.html?n=31036 (民調內碼)

「透視中國」成立人季凡上

註:該民調首發於季凡的「透視中國」群組
http://www.hemidemi.com/group/ChinaViews/home/
2007-04-16 20:46:27
大陸台勞
季凡

你說的RSS 我不知道啊 我本來是被朋友邀稿 結果現在卻變成代理台長 所以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我的英文不好 看到英文登錄的畫面 就立刻轉台了 所以沒再仔細深入

最近有點倦勤 有點江郎才盡 而且今年工作壓力比較大一點 所以沒有很積極的再寫點東西 如果有什麼我能做的事 盡管吩咐 不過要說明白一點 因為我不太會用網誌上的個各種功能
2007-04-16 21:49:47
季凡
大陸台勞:

這個介面會比較清楚,歡迎發表意見囉....

http://www.vizu.com/vot/Current+Events/Business/Economy/Politics+-+Global/%E4%B8%AD%E5%9C%8B/%E5%8F%B0%E7%81%A3/%E7%B6%93%E6%BF%9F/poll-vote.html?n=31036

這個介面比較清楚,歡迎發表意見囉....


「透視中國」成立人季凡上

註:該民調首發於季凡的「透視中國」群組
http://www.hemidemi.com/group/ChinaViews/home/
2007-04-16 23:27:52
季凡
【更正】

大陸台勞:

這個介面會比較清楚,歡迎發表意見囉....

<a href=&quothttp://www.vizu.com/vot/Current+Events/Business/Economy/Politics+-+Global/%E4%B8%AD%E5%9C%8B/%E5%8F%B0%E7%81%A3/%E7%B6%93%E6%BF%9F/poll-vote.html?n=31036&quot>台灣對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往來,您認為未來該採取什麼政策?</a>

季凡上
2007-04-16 23:55:23
季凡
【再次更正:不太熟悉您的網站語法】

大陸台勞:

這個介面會比較清楚,歡迎發表意見囉....

台灣對與中國之間的經貿往來,您認為未來該採取什麼政策?(http://www.vizu.com/vot/Current+Events/Business/Economy/Politics+-+Global/%E4%B8%AD%E5%9C%8B/%E5%8F%B0%E7%81%A3/%E7%B6%93%E6%BF%9F/poll-vote.html?n=31036)

季凡上
2007-04-16 23:57:40
大陸台勞
季凡

已參加投票了...
2007-04-21 17:57:03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