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01 13:25:33| 人氣1,3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高校生的失業問題(續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大學入門的門檻大幅放寬後,大學畢業生過於浮濫,素質大不如前;於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就變的困難,起薪也履創新低;企業對這些擁有“大學”學歷的畢業生也很不以為然,程度低工作態度差也不認真努力;大學畢業生和企業雙方都覺得很不滿意。

中國以前大學錄取率約不到2%,所以當時能考取大學的高中生素質都很好,而且也使大學生就像古代的”舉人”一樣,有很高的身段和社會地位。這段期間是在文革剛結束後一直到改革開放前,但這不包括所謂”老三屆”裡有背景能不經考試直接保送上大學的人,這類的大學生素質則是很差的。

又得解釋一下什麼叫做”老三屆”,毛澤東在1966年發動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場浩劫…”文化大革命”,而從1966年到1968年這三年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鼓動參加這場文化大革命,這三年的初高中生就被稱為“老三屆”。

文化大革命是從1966年開始一直到1976年結束,歷經十年的動亂,這代的人沒書唸(學校被關閉了),因為當時這些紅衛兵的口號是“革命無罪造反有理”,這些不懂事的學生肆無忌憚泯滅人性的發動了一連串殘酷的暴行,並不比日本人屠殺中國人有何遜色之處…( 以下“”內文章直接引述中國網路上有關老三屆的文章,來自網址http://www.online.sdu.edu.cn/articles/4/0/2003/05/4030074157.htm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54/1/class005400032/hwz92717.htm )

“造反學生用鋼筆把老師活活捅死,用上百斤的鐵制黑牌子把校長脖頸勒斷,以及剃光女教師的頭髮,扒去女演員的上裝。至於疲勞轟炸式的鬥爭,挖地三尺的抄家,以及造謠、誣陷、株連、破壞等等暴行、惡行,無不在老三屆人的手下發揮到極致。並且參與者決不是我們今天輿論工具高頻率使用的“少數人”。l0年浩劫的結束,將一切罪惡歸咎到錯誤“路線”頭上,除罪大惡極者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因此使絕大多數犯了罪,甚至手上沾了血的老三屆人成了無辜者甚至受害者。”

”這批人歷經磨難和艱辛,承受身體上精神上的巨大壓力,帶著一顆滿目創傷的心,在十年中陸續返城。返城後的他們在城市中處於最底層。他們中大多數找不到好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好的對象。他們歲數大、工資低、沒有住房,有的還有“孽債”。他們象一批被棄兒,他們茫然,不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立足!

到了1977年,托老天爺的福,在那偉人過世以後 ,“老三屆”們居然還有一次憑自己的本事去考試上學的機會。這一消息對當時尤其是老三屆中的優秀人群來說,就像是沉悶多年土地上的一聲驚雷。他們歡呼,奔相走告,把積塵多年的書本找出來,靜靜地讀....。

當時的老三屆中的大多數都帶著嬰幼兒,有的正在孕期或生產期中,就我當時親眼所見,我們同考場的人中就有7、8個月的孕婦、頭上纏著布條18天的產婦,而我本人也是有著一個剛滿2歲正在住院得重病的孩子,拖著滿身疲憊走上考場的人。據我瞭解,當時象我們這樣艱難的一批考生,全部考上大學,無一落榜。我為我的同齡女性感到驕傲,因為這種苦難,男人們是無法體會的。”

“老三屆”中大約可以分三個階層:第一個階層是有門路的人,這群人家有靠山(有的是自己尋找的),他們可以憑關係進中專、大學(主要是工農兵學員)、參軍、出國,當然有些是所謂“推薦”的,但裏面的內容甚廣。

第二階層,是中間階層,是大多數,他們的智商、情商一般,沒有關係,沒有後門,苦苦等待“政策”的降臨,如上海1978年知青返城風,基本上都回到了上海(這在“孽債”影片中可以看到),而目前社會上一大批下崗人員中這一階層的人占了很大的比例,因為他們年齡大,又缺少文化知識。

第三階層是“老三屆”中的優秀人群,他們在校是出類拔萃的學生,他們的智商、情商都超過前二類人,也就是說,一有機會他們便會“蠢蠢欲動”。當然1977、1978年恢復高考,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佔領了大學的位置。這群人少有關係,否則他們早就去上什麼“工農兵大學”了。這批人是社會的棟墚,目前許多單位的技術部門都由他們把持。他們雖然受過震,但是他們勇敢地邁過了這一坎,最後他們憑自己的努力,終於在這個社會上立住了腳!

“老三屆”是那特殊年代裏的特殊產物,是“偉人”的“焚書坑儒”的愚民政策的充分體現。記得當年一位八旬老太顛著小腳顫巍巍地說“這世道真是弄不懂,讀了一個小學、中學就算是‘有知識了’,沒有那個朝代不讓孩子們讀書的!”。老三屆們經歷了30多年的風風雨雨,往事不堪回首!現在大多數老三屆人都已到了或接近“知天命”的年齡,但當老三屆聚在一起,談起當年的遭遇,無不感慨萬分!”

回到主題,因為文革那一代人歷經苦難(當然也有人是造孽!)和失學,在有機會能憑自己本事回到大學讀書,你想想那種人去讀書是抱著什麼饑渴的心態去求學的!那種低錄取率高競爭和渴望讀書心態下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其素質是很高的!相比之下,現在中國的高校生(包括大學和大專生)錄取率高達70%,研究所錄取率也高達27%...那麼現在中國大學生(前十大名校除外)和以前的大學生素質相比,其高下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中國的大學生為了解決“就業即失業”的問題,於是紛紛繼續求學考研究所,等唸完研究所再去考慮就業,至少到時就可以用碩士學位和大學生競爭了,理論上應該可以比較好找工作。這種情況和台灣是一模一樣,結果會如何,大家看看現在的台灣就可以知道了。

由於十年文化大革命沒有學校可讀書,造成中國人才的嚴重斷層,現在中國菁英階層(政治菁英除外)絕大多數都在40歲以下,都是在改革開放後開始工作或上大學的,改革開放前的那一代人無法跟上新時代的變化而轉變自己的角色,所以機會都被年輕人給佔走了。

我的客戶很多是世界一百強,五百強企業中國區某一廠的總經理,今年才不到35歲!南開大學商學院的一位副院長,也是35歲;中國最年輕的博士印象中是28歲;1998年時中國聯想電腦(買下IBM電腦事業部的公司)總經理也只有28歲!這就是中國現在各行各業的情況,由年輕人當家發揮的好時代!

因為沒有適合和成熟的人材可用,所以在台灣一般是五年左右可以培養出一個課長,十年培養出一個經理人才;在中國沒辦法等這麼久,一至二年就必須提升成課長(不然由誰當課長);三年就是經理了,五年就有機會當副總經理,總經理了!! 因為大量的外商投資中國時,就需要有這麼多白領來經營公司的。

讀者可能會感到混淆,以為我在說的是在中國就業的機會比較好才對,怎麼反而中國的高校生會失業?在台灣各個世代的人都有,接班的機會照年齡層和時間來分,前面的人陸陸續續的退休,後面的人陸陸續續的生遷接班;那麼我問你,在中國的話,你的總經理今年才35歲,也許他能做到60歲…哪一天能輪到你升遷呢?除非公司每年不斷擴充規模蓋新廠…但市場沒有極限嗎?

所以我一直搞不懂,那些到中國唸大學的台生究竟在打什麼算盤?難道在中國唸大學比較容易進台商企業?我看這一點是不對的吧,難道留在中國是為了和中國的畢業生一樣在中國找工作?先別說薪水高低和就業難易,誰幫你出機票錢又給你假期回台灣呢?還是在中國唸大學比較容易申請獎學金到美國留學?不過美國給獎學金應該是憑中國護照而不是在中國的大學文憑吧?如果說是為了人脈,饒了我吧,讀完大學後同學四散在中國各大城市,那有人脈可言?在中國事業有成的白領花前去唸MBA才有建立人脈的價值啊!(待續)

台長: 大陸台勞 / 玫瑰騎士
人氣(1,3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教育就業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高校生的失業問題( 續二 )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高校生的失業問題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