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16 14:49:08| 人氣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酒國之旅]--法國--文化背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Voila!要描述這個豐富多元的國家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戴高樂所說的:『要統治一個能製造超過350種乳酪的國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法國對世人一’向顯得神秘,而不願揭開她的面紗,正因為有文化,所以你永遠無法看透。

Oh La La~法國人

有一種半帶著忌妒和嘲諷的語氣來形容法國人的說法是:上帝創造世界時把最美好的土地給了法國,為了怕其他人忌妒,又給了這塊土地一群法國人。
彷彿法國人驕傲、勢利、冷漠、不友善的特質已經到了惡名昭彰、人神共憤的地步。好吧,或許是有那麼一點(而且大部分是指巴黎人),但是這樣的說法並不公平,在鄉村地區如布洛塔尼、普羅旺斯你還是隨時可以找得到善良、熱情、好客的法國人,而且這個出產沙特、西蒙波娃、羅蘭巴特、侯麥、高達、楚浮、李維史陀等等無數位大師,以至於LV、香奈兒、CD、Agnes b的國家怎能叫人不愛她呢?

戰爭與和平

由歷史層面上看來,今日的法國是建立在無數血腥的流血事件上的(無論稱不稱之為革命),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揭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即今日法國國旗紅(博愛)、白(自由)、藍(平等)的含義,雖然這個理想當時還並未實現,協和廣場上的斷頭台上沾滿了鮮血,巴黎市到處充滿了恐怖的氣氛,直到拿破崙的崛起混亂才漸趨平緩,而後,共和與帝國的輪番交替、與德國的恩怨情仇,伴隨著藝術及文化上的豐盛,法國逐漸走進現代。1889年的萬國博覽會,受到當時無數巴黎市民咒罵的艾菲爾鐵塔正式宣告著工業時代的來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卻使得法國人意識到美好年代(Belle Epoque)已經成為歷史,戰爭帶來的陰影籠罩人心,凡爾賽條約的屈辱、阿爾薩斯及洛林兩省又落入德國人手中,都使得戰後的法國瀰漫著一股不安悲觀的情緒,20、30年代許多「主義」興起,政治上人民陣線主張「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保守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後來居上,藝術上「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體現一切的混亂與荒謬,巴黎成為思想潮流和藝術的中心,綻放無數光華,戴高樂、旁畢度、季斯卡、密特朗相繼擔任領導者,「存在主義」在煙霧瀰漫的咖啡廳中逐漸成形,後來更影響了全世界的知識分子,法國經歷過二次大戰的創傷和一連串文化上、藝術上、思想上的激盪後,逐漸平穩下來,然而並還沒有結束,這個孕育了350種乳酪和無數天才的國家,仍持續以她的魅力征服世人。

台長: applegreen
人氣(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