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13 16:33:40| 人氣2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旅遊報導〉本拿比(Burnaby)古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把地圖攤開來,從西岸的卑詩大學(UBC)到東邊的楓樹嶺(Maple Ridge),以及從北邊的北溫到南邊的三角洲(Delta)各劃一條線,那交叉的位置,多半會在本拿比。

 由於位在大溫地區的中心,近幾年許多移民開始選擇本拿比做為主要的落腳地,甚至,乾脆就在這裡定居下來。因為從這裡西出溫哥華、東進高貴林或楓樹嶺的距離都差不多。往北經第二窄橋(Second Narrow Bridge)可去惠斯勒、向南經二埠走帕圖洛橋(Pattulo Bridge)可到素里、三角洲等地。

 雖然早在十九世紀末期,就已有拓荒者來到本拿比,但在大溫地區來講,本拿比還算是個新興的城市。

  ■

 本拿比佔地九八點六平方公里。二零零一年的人口統計有十九萬四千一百人,其中華裔人口有四萬兩千八百三十人。

 最早的拓荒者大約在一八五零年左右來到這裡,可是一直到一八八七年之前,這裡的成長都相當緩慢,人口方面更是如此。不過,在連接加拿大東西兩岸的太平洋鐵路於一八八七年完成後,於滿地寶設了一個車站,做為西邊進入溫哥華的重要據點,也接通了二埠及溫哥華,促進了其交通與商業的往來,於是做為大溫「中心」地位的本拿比,也雨露均霑地慢慢建設起來。

 一八九一年十月,太平洋鐵路沿線的土地被畫分賣掉,當時,這區域的人口大約僅有兩百人左右,他們主要靠農業及代木業維生,他們的稅賦直接上繳到當時新成立不久,位在溫哥華島維多利亞市的省政府,縱然如此,這些早期的開拓者,卻未能得到任何好處。

 稅繳得不比別人少,但好處卻看不到。任誰都無法忍受這樣不公平的待遇。

 於是,一群本拿比的社區人士,決定團結起來,向省府要一個公道,他們的訴求是與省府訂定一份自治契約,保證他們繳出去的稅,一分一毫都要用在當地的道路建設與各種服務。

 一八九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一個新的市鎮誕生。它以一八五九年來到現在本拿比湖附近探險的英國商人羅伯特.本拿比(Robert Burnaby)的姓為名。羅伯特.本拿比在卑詩省議會服務了五年,對於加拿大西岸各方面,尤其是經濟方面的成長貢獻卓著,後因病不得不回他的祖國──英格蘭。

 羅伯特.本拿比的姓遍布在各地,除了本拿比市外,有本拿比公園、本拿比湖、本拿比山,在溫哥華市,還有以本拿比街,另外,也有本拿比島、在夏洛特女王群島(Queen Charlotte Islands)也有本拿比峽灣。

 一八九六年,本拿比開始有了第一座公園、還有商店、郵局,兩間學校與一間教堂,至此,城市的規模初具。

  ■

 發展到今天一百多年,本拿比已成了大溫地區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鐵道鎮(
Metrotown)所在的京士威(Kingsway)附近也已是商業密集的地方,與隔壁的麗晶廣場(Crystal Mall)共同織構出本拿比的繁華景象。

 鐵道鎮分三大部分,總共有超過五百家的店鋪,它的周圍有三個架空列車車站,運送每天數萬名的遊客與血拚客來此,鐵道鎮是全加拿大第二大商場,僅次於愛民頓的Supermall。

 而教育方面,大溫地區兩個著名的大學之一(另一是位於溫哥華西區的卑詩大學),西門菲沙大學(SFU)就在北本拿比的本拿比山,一體式的校園建築,成了另一種風景,此外,登上本拿比山,還可以俯瞰整個溫哥華城市,同時,由太平洋彎進來的布拉德內灣也都在腳下,彷彿隨手都可撿起似的。

 有關本拿比的文化及城市發展史,還可以在本拿比鄉村博物館(Burnaby
Heritage Village Museum)裡找到,博物館內有三十多間房舍,包括一間建於一九二二年的民宅及重建的中藥店、雜貨店、銀行、學校、教堂、理髮店等等。

 不像溫哥華的華埠,本拿比從古至今一直沒有一個真正的華埠,儘管拜中、港、台近年移民特多之賜,在本拿比,不需要華埠,華人也夠多到「講國語、台語、粵語,都能暢行無阻」的地步,在本拿比鄉村博物館內有一間華人的參茸藥行,這間藥行其實在一九零零年到一九七一年間在維多利亞經營,後「移居」到博物館內,成為早期華人在卑詩省開拓的見證。

 今天的本拿比,已不似百多年前那位初出世面的鄉下小姑娘,經過各級政府與來自全世界各地移民的共同努力發展,出落得極為大方而標緻。本拿比的「空地」還很多,未來,她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隨著她在交通與商業地位的增加,大溫地區人們對她的倚賴會更高,而她的責任勢必也會加重。


(插播一)

羅伯特.本拿比

(本報記者報道)羅伯特.本拿比(Robert Burnaby),一八二八年十一月三十日生於英格蘭Leicestershire鎮,一八七八年一月十日於英格蘭Loughborough病逝,終年五十歲。當他聽說菲沙河上發現有金礦後,便決定啟程到溫哥華島。

 他於一八五八年十二月抵達維多利亞,並與皇家工程師協會(Royal Engineers)簽了份短期合約,隨後參與二埠的調查與測量。在離開公職後,他又涉獵了布拉德內灣(Burrard Inlet)的煤礦探勘。

 之後,他到維多利亞做生意,在那裡,他建立了殖民經濟制度,同時他也為當地的劇場及共濟會(Freemason)奔忙。

 一八六零年,他當選省議員,一八六五年他辭職回到英格蘭去做生意。第二年,他又回到維多利亞工作,直到他的健康惡化。於是他於一八七四年,再回到英格蘭療養。

 在卑詩省,除了「本拿比市」之外,還有很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標,比起其他早期的拓荒者要來得多。

(插播二)

西門菲沙大學

(本報記者報道)西門菲莎大學是一所中型的大學,以一位十九世紀的探險家西蒙菲沙(Simon Fraser)的名字命名,創校於一九六三年,為卑詩省第三所大學。該校的學術地位卓越,在 一九九九年學校大學部整體綜合的評估中,為全加拿大第二名的大學。

 西門菲莎大學佔地五百公頃,座落於溫哥華市(人口一百五十萬)東十五公里的本拿比山上,從山上俯視整個溫哥華市,視野極佳。而該校更以得獎的校舍自豪,校內建築是由素負盛名建築師艾利克森(Arthur Erickson)為首的六位建築師設計,一九六五年九月九日,一棟嶄新的建築地標,在西門菲沙大學所在的本拿比山上塑立起來,立刻引起注目:為使建築能與地理位置相結合,不顯其突兀,建築名家們有了共識,他們打破傳統的建築格式,援用雅典和義大利山城的形式,著重水平而非垂直線條,把山融入了實體的建築中。

 今天的西門菲沙大學,與溫哥華西區的卑詩大學(UBC)一樣,都是旅遊玩家必去的地方,說起來,都是三十年前那些極具創意的建築師們的集體貢獻。

 西門菲沙大學採學季制,學生可一年修十二個月的課以縮短修業年限,共設有藝術、科學、應用科學、商學以及教育等五個學院,提供學位課程多達一百多種,其中以傳播系、犯罪學系及體育系最為出名。

(插播三)

鐵道鎮

(本報記者報道)由京士威(Kingsway)、中央林蔭大道(Cintral Boulevard
Ave)、尼爾森大道(Nelson Ave)與瑪凱大道(McKay Ave)四條大路包圍而成的鐵道鎮,其實包括有三個主要商場:Metrotown centre、Metropolis與Station Square,內有百貨公司,三大超市(Save On Food、Superstore與大統華)還有電影街,商店街,美食街, 購物飲食均相當便利。

 當中最早開放的是一九八六年的Metrotown Centre,佔地十點五公頃、兩年後,一九八八年,Station Square也開放,佔地四點五公頃,翌年,一九八九年,Metropolis是三大商場中最後一個開放的,佔地八點五公頃。總面積二十三點五公頃,氣勢恢宏,裡面的店舖超過五百間,是全加拿大第二大的百貨購物商場。

 一九八六年,架空列車站與Metrotown Centre差不多同時搞定,使得這裡去溫哥華市中心的時間只要十五分鐘,一下子讓溫哥華市與本拿比市的購物人潮連成一氣。

 二零零零年,Crystal Mall(麗晶廣場)在瑪凱大道與威靈頓大道(Willingdon
Ave)間矗立起來,讓本拿比這一帶的商業圈有如錦上添花,每當夜晚時分,燈火亮起,遠遠看去,宛如灑落在漆黑果盤上的晶亮明珠,讓人為之驚艷不已!

台長: 葛蘭特
人氣(2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