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04 12:05:56| 人氣8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英文的感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東亞國家學習英語的熱潮一直未退,反而好像越來越瘋狂。我卻覺得大家對英語太偏執了,語言是拿來溝通的,詞能達意就好,語法和發音不標準有什麼關係,洋人說中文哪個能比我們準?當亞洲小朋友被送去補習班惡補英語的時候,北美的小朋友卻輕輕鬆鬆在自家花園踢足球、騎腳踏車,國界決定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想來真的很悲哀。

從國小到大學學了近十年英語,我從不認為台灣的英語教育真有太嚴重的體質問題。英語從來不是東亞生活的語言(「還ok啦」或「high到最高點」這種七拼八湊洋人也聽瞴的用語除外),老師們自然得用非常的方法來教導。當然太側重考試、很多詞彙和國外的習慣用法有所出入等等毛病是該改正,不過我一直很感謝台灣式的文法教學,清清楚楚把文法化成公式、讓學生可以一勞永逸並用詞語代換,實在很聰明!後來在大學和洋人老師學英文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洋人老師重視聽和說,有些人甚至對文法一竅不通,我還真慶幸腦袋裡已經有了一套文法架構、能把漫天飛舞的單字抓下來組成句子。來到加拿大後更發現,雖說大家都抱怨台式英文教育忽視聽和說,但普遍上來說,我們的發音比起中國的、日本的、韓國的留學生來清楚多了,尤其台灣人的心胸開放,我一直聽去過台灣的洋人讚美:「非常平易近人,價值觀又西化,使人覺得很自在!」所以台灣人還是不要太自我貶低比較好呀!

無論學了多少英語,還是得和以英語為母語的洋人接觸才能測量出自己的程度來。還記得23歲時到洛杉磯去,那可是生平第一次踏上英語國度,一走出機場就被眼前「到處是白人滾來滾去」的景象怔住了,恍惚之間以為身處好萊塢電影。接下來找司機、找旅館、找方向、在餐廳和侍者瞎扯,全都只能用英語。剛開始我很驚喜:「美國人講的英語果然和台灣教的英語一樣耶!How are you就是你好,I’m fine就是我很好!」可是每個學習外語的人都必定發覺,說得越多,便發現過去死記硬背的詞彙量越不敷所需。我那時試圖和接送我們到墨西哥去的司機先生Earl聊加州的西班牙語人口,談風俗也好、談移民也好,腦袋常常突然空白,好幾個字彙比如示威抗議、雙語教育都想不出來該怎麼說。幸好這種缺憾不是致命傷,只要多閱讀、多看電視和電影、多和人交談,詞彙便逐漸累積起來了。

語言在加拿大其實也是一個讓學生家長非常重視的議題。加拿大移民眾多,各小學為了讓不講英語或法語的下一代學會這兩個官方語言,採取密集轟炸式語言浸潤教學immersion,好讓小朋友在學校生活中自然而然學會。不過專家一向主張在家裡一定要和孩子講母語,以免失去祖裔文化,所以課後還把小朋友送去補習班的事是前所未聞。成人移民相較下就比較辛苦,腦袋已經裝了太多成見,又要為生計奔波,實在無法在教室裡慢慢浸了。這幾年我的英語是進步了一些,但距離「信、達、雅」還早得很。這些天和英語通小安聊起學英語的感想,他要我少看電視上的英文字幕,自己捉摸出意思來再去對照,所以畢竟多看、多聽還是學語言的不二法門吧!

我還是慶幸自己能流利使用中文,即使英語不標準也沒關係。不過,雖然說的寫的是不標準英語,我在學校作報告、打電話問事情、繳帳單從沒被刁難:「嗄,妳在說啥?」反倒對方都認真地聽、認真地給我回應。我欣賞英語,它是包容力極強的語言,連中國式英語Chinglish都被收納為英語詞彙裡的一個單字。英美國家身為當今國際強權,早已養就寬宏的胸懷,它自知是世界各國人才的聚集點,便願意對各式南腔北調的英語更加容忍。語言和政治現實是無法割裂的,每每看見魁北克人為了保衛法語而作困獸之鬥,總不免覺得可笑。語言是生活的一部份,只要法裔人口不絕種,法語就可以持續下去。其實法裔人口並非擔心英語侵蝕魁北克,而是眼見法語沒落、英語興起而不甘心地忌妒,否則粗俗的魁北克話哪真上得了大雅之堂?國界決定人們的生活方式,魁北克人還是得認清自己是輸家的現實。強者有必勝的寬宏邏輯,斤斤計較、小眼睛小鼻子的就只能淪為侷限一角的輸家了。

台長: 妞妞
人氣(8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學校和工作 |
此分類下一篇:再當上班族
此分類上一篇:掌聲響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