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轉述她和小少爺之間的對話。
外婆:「你表現好的話,媽媽會帶你去度假。」
小少爺:「度什麼假?我媽還沒找到工作耶。」
外婆覺得以一個小二生來說,小少爺的財務危機感太強了,老人家覺得我平時對小孩的金錢教育恐怕有些過當。
但我可是很得意小少爺的回答,媽媽教的他有吸收喔。
我曾告訴小少爺,爸爸賺錢養家,媽媽賺錢是為了讓我們可以吃喝玩樂,存夠了錢才可以去度假,才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有,刷卡也是要付錢的,如果銀行裡沒有那麼多存款,不可以刷那麼多錢。
當然,小朋友不知道父母到底賺了多少錢,也不明白賺的錢到底夠不夠用,又用到哪裡去了。我也不像理財專家教的那麼誇張,要騙小孩說房子是租來的、汽車是公司的,父母負債很多。
我只是想傳達一個觀念,在家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爸爸媽媽辛苦工作才有錢可以供給生活所需,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不是憑空掉下來的。
他也很貼心地會說:「等我長大,你們就退休了,換我去賺錢養你們。」
很好,爹媽沒有萬貫家財可以遺留、也不可能永遠照顧孩子,教會孩子對家庭有責任感,以後很多事就會自己設法解決。雖然老爺和我沒指望他以後真的可以養我們,至少,不要成為尼特族(註)要我們擔心一輩子。
小少爺很開心又可以放心度假,因為過幾天老媽子又要上工嘍,這算什麼?言教不如身教嗎?
(註-摘自維基百科)
尼特族是NEET在台灣的譯音,NEET的全稱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最早使用於英國,它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族群」。
尼特族是世界性的社會問題。主要在發達國家和經濟高增長、生活素質高的國家和地區的青年階層中產生。在中國大陸稱為家裡蹲或啃老族;在美國稱為歸巢族(Boomerang Kids),意指孩子畢業又回到家庭,繼續依靠父母的照顧及經濟支援;在香港則稱之為雙失青年(失學兼失業的青年)。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