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8 07:14:00| 人氣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詩的複沓手法在高中國文教學之應用 作者: 羅安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週和同學一起欣賞新詩
正好在國文學科中心網站看到可以下載的內容
如獲至寶:


目錄
壹、前言 貳、句的複沓
一、試題舉例
二、詩作舉例
三、教學應用 參、詞的複沓
一、試題舉例
二、詩作舉例
三、教學應用 肆、字的複沓
一、詩作舉例
二、教學應用
伍、結語
壹、前言
複沓,一直都是詩歌文學裡重要的表現手法。1941年朱自清〈詩的形式〉曾經說:
複沓是詩的節奏和主要成分,詩歌起源時就如此,從現在的歌謠和《詩經》的「國風」都可看出。韻腳跟雙聲疊韻也都是複沓的表現。詩的特性似乎就在回環複沓。所謂兜圈子,說來說去,只說那一點兒,複沓不是為了要說得少,是為了要說得少而強烈些。……要得到強烈的表現,複沓的形式是有力的幫手。

詩人夏宇在她的詩作〈蒙馬特〉裡,寫著:「重複可以讓我幸福」。而筆者身為一名高中國文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有關複沓手法的分析與應用時,也因為它的平易近人與情感渲染力,常常帶來意想不到的迴響與樂趣。以下試就「句的複沓」、「詞的複沓」、「字的複沓」三個重點,從「試題舉例」、「詩作舉例」、「教學應用」三個方面,將「新詩的複沓手法」在高中國文教學之應用,略作整理與回顧。
貳、句的複沓
一、試題舉例
九十年學測作文
什麼是最遙遠的距離?
有人以天文學的角度說:還在不斷擴大、無從探測邊界的宇宙,就是最遙遠的距離;也有人說:最遙遠的距離,是生與死的永遠分別;更有人說: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試就你自己的感覺、經驗、知識或省思,以「最遙遠的距離」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長不限。
提示: 文章可以全然抒情而寫得很感性,也可以運用知識而寫得充滿知性,當然也可以融會二者,兼具知性與感性。

九十年學測佔了36分的作文題目之一「最遙遠的距離」,這跟「新詩的複沓手法」有甚麼關係呢?原來,謠傳泰戈爾有過這樣的一首詩(但顯然不是他老人家的作品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裝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裝作毫不在意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對愛你的人
所築起的一道鴻溝……

把這首「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逐層讀過來,直到末句,可真有重重無盡的惘然之感。有人說,這首詩其實是某些大學生(或網友)集體創作的成果,他們一人接上一段,越接越惆悵。
關於愛情,高中學生似懂非懂,可不是發揮文采的最好時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 不是…… \ 而是……」
也許是一個簡單的筆記簿,也許是網路平台,讓學生也來發現詩句逐層接寫的趣味吧!
二、詩作舉例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徐志摩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輕波裡依洄。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裏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裏心碎!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黯淡是夢裏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是徐志摩寫在1928年的名作,全詩六節,每節四行,當我們(不管是教師本人或者請學生誦讀)把這首詩完整地讀過來,儘管,ㄥㄟㄥㄟ交錯的平聲韻韻腳是那麼輕柔、恬淡,然而,每節四句中高達三句相同,所營造出來「餘音嫋嫋,不絕如縷」的效果,可真是「說得少,而說得強烈」了。關於本詩,有一段評論是這麼說的:

……這種刻意經營的旋律組合,渲染了詩中「夢」的氛圍,也給吟唱者更添上幾分「夢」態。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劇的人,或許可以從中捕捉到一些關於這段羅曼史的影子。……所有的思緒仿佛被一股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吹的勁風沖模糊了,也被這一股強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禾葉〈風的方向〉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4-12-28/554922.shtml)
三、教學應用
(一)教學時,用複沓句做古今詩歌對照

複沓既是詩的節奏和主要成分,《詩經‧周南‧關雎》裡四度出現「窈窕淑女」,三度重複「參差荇菜」;《詩經‧秦風‧蒹葭》裡一唱三嘆的「所謂伊人……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以至於蘇東坡〈瀑布亭〉:「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還有辛棄疾的〈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些經常出現在高中國文教材當中的名篇,它們都以複沓的形式,表現出各具風貌的生命情懷,教學時,用複沓句做古今詩歌對照,想必是趣味橫生的吧!

(二)集體創作時,用複沓句當做主題句

在「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出版的《新詩應用大補帖》一書當中,有一個「少年詩園‧北斗七星」組詩計畫,他們以「組詩」為創作類型,設定「關鍵句」,進行詩作串連,譬如2006年5月組詩計畫所設定關鍵句為「我被雨水擊中」,整合之後,我們看到了非常精采的集體創作:(請參見http://www.taiwanpoetry.com/phpbb3/viewtopic.php?f=75&t=16654&start=0&st=0&sk=t&sd=a)

詩題:〈雨的形式〉(節選)■作者群:輕衣、崎雲、楚盼、廖建華、巫時、孤宿、可火
1
我被雨水擊中,在此之前我並不認識痛;
痛是一間藏滿人影的空房,地板平坦得
連歲月都會在其中失去流向。

閉上眼睛,我的血管裡也下起了雨
我不再只是隱隱聽到什麼東西 2
腳下的雷聲很大,夢中有氣象
踩踏光亮的記憶如針扎
我被雨水擊中

他在夢裡留下一雙鞋子
我在現實遺失一隻
3
……
傘下,我被雨水擊中 4
風裡再度呻吟的我
被雨水擊中,傾落 ……
5
……
我只但願我被雨水擊中 6
……
我被雨水擊中在他離去之後……
7
兩條平行線彼此說著永遠。
我橫越了整片雨季的陰霾
並且,凝神著時間轉身
最終的我們選擇在這訣別和喜悅的界線顫抖。

廣場上的人潮被湧進了回憶──我被雨水擊中。

在〈雨的形式〉這首以七小段組合而成的新詩裡面,我們看到,關鍵句「我被雨水擊中」靈動地被鑲嵌在詩的首句(我被雨水擊中,在此之前我並不認識痛;/……)、詩的尾句(……/傘下,我被雨水擊中)(……/廣場上的人潮被湧進了回憶──我被雨水擊中。)、詩句的句首(……/我被雨水擊中在他離去之後/……)、詩句的句尾(……/我只但願我被雨水擊中),或者是跨行句(……我/被雨水擊中,……),沒有一種手法重複使用,可真是詩藝的美妙呈現!

(三)用複沓句為中心,與其他文類相參照

〈月牙〉──簡媜

山中若有眠枕的是月。
夜中若渴,飲的是銀瓶瀉漿。
……
月如鉤嗎?鉤不鉤得起沉睡的盛唐?
月如牙嗎?吟不吟得出李白低頭思故鄉?
月如鐮嗎?割不割得斷人間癡愛情腸?
唉!
月不曾瘦,瘦的是「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的關雎情郎。
月不曾滅,滅的是諸行無常。
山中一片寂靜,不該獨醒。
推門。
若有眠,枕的是月。

在簡媜這篇〈月牙〉(收在她第二本散文集《只緣身在此山中》)一文的起筆:「山中若有眠枕的是月。」與收筆:「若有眠,枕的是月。」我們看到了複沓句的運用與變化。正如詩人鯨向海所說:「詩人在重複中努力:有什麼辦法重複?重複之後又如何絕處逢生不重複?」(《台灣詩學學刊三號‧「詩與音樂」座談會實錄》)我們也在其他文類中,很容易就找到文人在複沓中的努力,以及在複沓中的突破。為什麼要一模一樣?又為什麼要同中有異?想必這會是國文課堂上有趣的話題。
參、詞的複沓
一、試題舉例
九十四年學測,以敻虹的〈記得〉考詩歌當中「詞句複沓」的相關問題。敻虹〈記得〉這首新詩,連同題目本身,總共出現了四次「記得」、「一句」;三次「如果」;二次「關切」、「倘或」、「偶然」;「詞句複沓」顯然是本詩的重要創作手法,也是詩歌鑑賞勢必探討的重心。
九十四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
請先閱讀下列詩歌,然後回答以下問題:
你如果/如果你對我說過/一句一句/真純的話/我早晨醒來/我便記得它
年少的歲月/簡單的事/如果你說了/一句一句/淺淺深深/雲飛雪落的話

關切是問/而有時/關切/是/不問
倘或一無消息/如沈船後靜靜的/海面,其實也是/靜靜的記得

倘或在夏季之末/秋季之初/寫過一兩次/隱晦的字/影射那偶然/像是偶然的/落雨――也是記得

14.依上引詩歌的詩意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詩人藉反覆「記得」,訴說自然無常、世事多變的感傷
(B)詩人藉反覆「記得」,描寫由少至今沈浮起落的哀怨記憶
(C)詩人藉「記得」的不斷強調,表達對一段情緣的深刻懷念
(D)詩人藉「記得」的不斷強調,流露對年少輕狂時耽溺孽緣的懊悔
【標準答案】(C)

九十五年學測,拆解彭邦楨的新詩〈聯想〉,要求考生判斷其文句排序。這個考題以詩歌的「詞句複沓」為核心概念並以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作為參照,題幹清晰,且頗有古今映襯之趣。
九十五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國文科試題
5.有些文學作品,在上句句尾與下句句首的位置,安排重複的詞語,以顯現連綿不絕的情意,如〈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即是。下引現代詩的表現方式類似上述情況,呈現了連續不斷的欣喜之情。其文句排序,最適當的選項是:
這支歌聲最初曾在我的心中爆裂的闡發
甲、當黎明躍起
乙、玫瑰之綻開黎明
丙、亦如盈盈的露水之綻開玫瑰
丁、我就聽到溢滿林間的呼喚
戊、而這呼喚也像是跟隨著一種雷鳴而來(彭邦楨〈聯想〉)
(A)甲丙乙丁戊 (B)丙乙甲丁戊 (C)丙乙丁戊甲 (D)戊丁乙丙甲
【答  案】(B)
二、詩作舉例
〈赴宴〉(節選)──林達陽(2007年第30屆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得獎作品)
……

讓失去的人失去,讓失去的人
變成透明的,願意說出祕密:
「請進吧,一切都已經
備妥了」備妥了,豐盛的孤寂 都已經備妥了,屋內得有照明
被愛的人都已經沒入光
被原諒了的人卻永遠都在
暗自等待,偶爾說話
像衣擺低低搖晃,碰著了門框
碰著門框,卻沒有發出聲響

在作品當中,我們讀到了大量的「詞句複沓」,這種手法所造成的綿密音節,不斷暈染著讀者的感情,營造出抒情而惆悵的音樂氛圍,這就是詩人陳育虹在評審意見〈暈染的抒情〉裡說的:

〈赴宴〉以洗練自然、敏感細緻、極富音樂性的文字,呈現一種有暈染層次的抒情氛圍;在這氛圍裡,「穿越群聚的居宅和人群,穿越言語/……穿越想像」,說生命的盛宴,說身為赴宴者或盛宴主人必須承諾的枝節,必須面對的驟然變化,以及必須預期的,盛宴後的孤寂……
三、教學應用
(一)在詞句的複沓中感受暈染的抒情

譬如幾乎每個版本都會選到的新詩課文──徐志摩〈再別康橋〉,在教學時,可以引領學生特別感受那份因「詞句複沓」所帶來的暈染的抒情;而在習作創作時,可以指導學生用「詞句複沓」結構篇章,藉以營造抒情氛圍;教師可以尋找適當的作品,與學生共同進行「詞句複沓」的鑑賞分析,譬如詩人林婉瑜〈當我想及愛情〉,就是善用「詞句複沓」造成「暈染的抒情」的好例子。(請參見林婉瑜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alanis1977&article_id=20779733)

(二)在詞句的複沓中挖掘哲理與趣味

「詞句複沓」除了造成「暈染的抒情」之外,其實,還可以用來寫出帶點諧趣的哲理詩,也都非常適合讓學生進行仿作,譬如辛波絲卡〈種種可能〉以「我偏愛……」的詞句結構詩作,周夢蝶〈我選擇〉以「我選擇……」的詞句結構詩作,鯨向海也有類似的結構方式:
〈分類之物〉(節選)──鯨向海
夜晚簡單地分為有做過和沒有做過兩類
早晨分成拉出了什麼呀和什麼都拉不出來兩類

笑聲分為猥瑣的和不猥瑣的兩類
憂鬱分為有癒合過和沒有癒合過兩類

美麗分為有效和沒有效兩類
醜陋分為是可忍和孰不可忍兩類
北極熊分為很會滑雪和不會滑雪兩類
擁抱分為燙傷和凍傷兩類

……

年少分為被阿過和沒有被阿過兩類
人生分為有爆炸過和沒有爆炸過兩類

……

作家楊佳嫻在〈詩的案發現場,美學的緝捕--鯨向海,和鯨向海的詩〉在分析鯨向海的詩作時就特別指出,〈分類之物〉這首詩所蘊含的「深刻」、「當代性」以及「趣味」等創作元素:

鯨向海的超越,也顯示在他能突破嚴肅創作者一貫的憂愁腔調,將深刻的傷感摺藏於其他表情內……
在當代性的材料中找尋諧擬的路徑,而使路徑並不只指向趣味的生發,還包括詩人對這世界、這時間之流的瞬刻的對待方式。令人感到興味的是,「北極熊」、「滑雪」、「阿魯巴」等流行口語詞彙內含強大的特定時間性,後人若想閱讀並通解鯨向海這一類的詩,恐怕還真得翻查文獻、加註訓釋。

「突破嚴肅創作者一貫的憂愁腔調,將深刻的傷感摺藏於其他表情內」,因此這首形式上以雙行為一個段落、大量採用複沓手法的詩作,在高中國文課的課堂上,除了帶來歡笑之外,也讓學生產生一種笑中有淚的沉思。
肆、字的複沓
一、詩作舉例
〈戰爭交響曲〉是詩人陳黎的名作,在他的網站(http://dcc.ndhu.edu.tw/chenli/poetrymp3.htm)「陳黎文學倉庫」上,有著極其豐富的相關資料,我們可以聽到詩人唸詩也可以看到動畫版的〈戰爭交響曲〉,可說是「極視聽之娛」,對於學生來說,相當具有吸引力。同時,在網站上,張芬齡〈交響的悲憫:讀陳黎戰爭交響曲〉對於本詩的賞析,也非常值得教學時用來指導學生以進行詩的鑑賞:

〈戰爭交響曲〉共分三節,每節十六行,但全詩只由四個形狀相似的字組成:兵,乒,乓,丘。第一節詩由每行二十四個「兵」字排列成詩作中難得一見的壯盛軍容,讀者腦中立即閃現十萬大軍踩著整齊步伐浩浩蕩蕩開往前線的情景。……
這是一首頗重視覺效果的詩作,但聽覺效果卻也同樣出色,……〈戰爭交響曲〉結合了影像、聲音、文字的特質,成功地開拓了詩的可能。它傾瀉出對戰爭的批判與悲憫,也歌頌了中國文字的巧妙。

二、教學應用
(一)課堂上的觸發聯想

筆者在上〈燭之武退秦師〉一課時,曾經播放陳黎先生〈戰爭交響曲〉的唸詩版與動畫版,讓學生感受戰爭的氣息,也感受燭之武不戰而能退秦師之功,不久之後,課堂上提及明朝方孝孺的一段軼事:方孝孺最後被判腰斬處死,傳說腰斬後,他還能以肘撐地爬行,並且以手沾血,連書十二個半的「篡」字才斷氣。學生聽完方孝孺忠烈的事蹟,心中頗為感慨,當場就有人模仿陳黎先生〈戰爭交響曲〉唸詩版的語氣,低聲唸道:篡、篡、篡、篡、篡、……

(二)課堂裡再創作的可能

容格說,「詩可以發掘萬物隱密的靈魂」,
而我們,會在那隱密之處相遇嗎?
歡樂的詩、哭泣的詩、憤怒的詩、遊戲的詩,
詩在音樂裡流動,在生活中呼吸。
2007台北詩歌節,
每一種藝術的邊界都是詩。

這是2007台北詩歌節的一段宣導文字,當「每一種藝術的邊界都是詩」的時候,詩的課堂,課堂的詩,可不就是隨時能夠融合的嗎?諸如唐朝張公藝以百忍治家(當我們在跟學生講述「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時候通常會補充)的故事,可不是一次讓學生再行創作,即興朗讀的有趣材料麼?

唐高宗問張公藝為何能九世同居。當時已經八十八歲的張公藝答道:「老夫自幼接受家訓,慈愛寬仁,無殊能,僅誠意待人,一『忍』字而已。」隨即請紙筆,書寫了一百個「忍」字呈給皇上,並講述了「百忍」 的具體內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姑娌不忍鬧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http://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5/12/9/38632b.html)
伍、結語
德國詩人諾瓦力斯(Novalis ,1772-1801)說:「在藝術作品當中,混亂必須在秩序的薄紗後面閃閃發光。」新詩的複沓手法,就是秩序的薄紗,它讓繁複的情思,藉由一致性的規劃,從而表現出閃閃發光的獨特性。除了本文所提及的「句的複沓」、「詞的複沓」、「字的複沓」之外,「新詩的複沓手法」還可以擴充到「韻的複沓」(指重複的押韻方式)以及「內在意義的複沓」(與「外在的形式的複沓」相對而言),在高中國文教學上,想必還有挖掘不盡的材料可供應用,套用一句王偉忠在超級星光大道上說過的話──歌唱不只是一種技術、藝術,更是一種魔術與巫術。──在繁瑣的教育工作當中,且讓我們還能保有心靈的能量,用教學的魔術與巫術,召喚每一顆充滿可能性的文學種子罷!

台長: 文雅
人氣(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