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幾篇同學寫的「禮物」,
很高興同學踴躍參與徵文比賽,
也非常認真寫作,
但是總覺得還缺少一些東西,
於是在高中職寫作網站找到這一篇,
正是我希望同學加強的地方,
在高中職寫作網站裏,
還有一系列作文指導的好文章,
請同學針對自己的缺點,
尋找指導方針~~~
創意作文的根本(二)-篇章結構訓練/南華大學通識中心講師 李映瑾
轉載自三民書局《國文快遞》第十二期
如果說寫作文是啟發想法的一種方式的話,那麼篇章訓練就是把原始想法用最佳的呈現方式呈現出來的一種練習。文章的結構重點不外乎文字與篇章,一般而言,文字訓練受到普遍的重視,但是,篇章也有屬於篇章的獨特創意,不可偏廢。因此,在「創意作文的根本(二)-篇章結構訓練」裡,我們就要來談談:篇章如何有「創意」?創意該怎麼運用到篇章結構上?該怎麼實際操作呢?
在這邊要先說明的是,此處的篇章概念與訓練,比較傾向適合一般的課堂寫作練習時來做,不太適合用於正式應試場合。畢竟,大考時還是應該顧慮到考試時間與模式以及閱卷老師的習慣與要求,才能十拿九穩地得到分數。因此,日常作文訓練的收效,短期目標是增強作文能力,但長期目標其實可以讓頭腦反應快速,才思敏捷,算是一種鍛鍊頭腦的體操喔!
一、剪裁文章與段落創意的重要
作文的篇章控制就和剪裁衣服一樣,不同的段落樣式,會給讀者不同的感覺。在求學過程中,大家都讀過梁實秋〈鳥〉與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這兩篇文章之所以膾炙人口的原因,不僅僅是文字優美與名家之作,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篇章結構不同於其他文章。梁實秋〈鳥〉的首段只有「我愛鳥」三字,是迄今少見而亦極具創意的手法;而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末段:「再有一次是更不可忘的奇景,那是臨著一大片望不到頭的草原,滿開著豔紅的罌粟,在青草裏亭亭的像是萬盞的金燈,陽光從褐色雲裏斜著過來。幻成一種異樣的紫色,透明似的不可逼視,霎那間在我迷眩了的視覺中,這草田變成了……不說也罷,說來你們也是不信的!」這一段文字,突破了以往文章在最末段應下結論的窠臼,以保留答案的方式讓讀者意猶未盡,成功地抓住了讀者的好奇心。這兩篇文章的文字固然優美抒情,但篇章結構的獨特創意,也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因此,篇章結構的重要性其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因為讀者在還沒有深入閱讀文章之前,篇章結構便是第一個印入眼簾的部分。就如同衣服尚未穿上身體去感受它的材質之前,眼睛所看到的衣服樣式,才是對衣服第一眼的印象。所以,適度的或有創意的剪裁文章,就是讓作文在第一眼就脫穎而出的一個小訣竅。剪裁文章的方法有很多,四平八穩的形式最適合考試,但不一定是讓人最印相深刻的一種。因此,接著下來我們要討論,篇章該怎麼融入創意,讓文章在讓人印入眼簾的第一個瞬間就耀眼奪目。
二、篇章創意引導
篇章的創意引導,是作文教學中比較困難的部分,畢竟篇章結構屬於作文「格式」方面的問題,有其固定的操作方法,要藉由教學開出新意的確不太容易。但是,適度的篇章引導練習,還是可以讓學生的作文較沒有練習的同學,有機會來得出色一些,而學生寫出來的作文也會不同既往、較有新意,所以值得一試。
在心理學的臨床實驗上,已經證實圖像對於右腦開發的重要性,這個研究其實可以運用在作文篇章引導方面。在篇章創意引導的課程之中,老師可以先準備四張長方形紙片(因為需要裁剪,所以建議使用一般厚薄的紙張,上端加上膠帶固定於黑板上即可),這四張長方形紙片象徵作文的四個段落,接著以這四張長方形紙片與學生討論文章段落的排列關係。例如:如果第一段減少一半,剩下的篇幅看起來會不會不均勻?如果會,那剪下來的篇幅應該要放在哪裡?是平均分配在其他三段呢?還是全部放進另外一段裡面?兩種方法各有哪些優缺點?如此操作完四個段落的佈局結構,便可以讓學生瞭解不同份量的章節結構,會讓文章帶來哪些不同的視覺感受。
這樣的作法,用意在於讓學生明白作文章節的結構與人體視覺之間的關係,並且由自己的眼睛來決定,哪一種章節份量是看起來最讓人賞心悅目的?再經過實際寫作後老師的指導與改正,就是一種從學生自身出發的作文教學了。
另一種作法是用實際文章來做教學材料,這裡建議使用電腦多媒體來協助教學。老師可以將一篇文章的電子檔做好後,以powerpoint(投影片)的方式投映,直接用工作系統中的「剪貼」,來操作更明確的段落轉移示範。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字塊的移動與組成更近似於實際的文章,學生們會更清楚、清晰地瞭解,而也省得準備紙張與教學時裁剪的時間虛耗。
三、特色型篇章結構-以字數的變化創意版面
做完了視覺演練後,就要把成果實際運用在寫作文章上了。通常章節在變化時,以第一段與最後一段最適合作變化,原因在於第一段與最後一段的所在位置,最能讓人在一開始閱讀時就眼睛一亮,或者讓讀到尾聲時覺得餘韻無窮,所以這兩者也就是最能夠讓文章的章節安排特色被突顯出來的位置。
篇章結構的變化,在字數的變化方面,多半以「減少字數」為優。因為,減少字數能讓段落看起來清晰、清爽,一眼望去便可以直接看到這一段文字的描述重心或論述重心;相反的,增加字數只會讓段落顯得厚重,沒有像減少字數之於段落來得能突顯文章而使之收效良好,寫作時的所花的功夫也沒有減少字數來得討喜。不過,減少字數也不能隨意減少,要讓段落內的字數少得恰到好處,又能充分完整地表現段落文意,才是最好的寫作方向。以下提供幾種「減少字數」的樣式做為參考,當然如果在課堂操作的討論之中,從學生的互動裡發現另外更好的平衡原則與字數樣式,也是很值得參考的:
(一)一詞
「一詞」的意思就是以一個短詞作為文章中的一段,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梁實秋的〈鳥〉,首段雖然只有「我愛鳥」三個字,但卻簡短而清晰地點出文章最重要的大意。「一詞」不僅限於像這樣的白話詞語,其實使用古典詩詞入文也有很好的效果。因為古典詩詞的文字風格偏向言簡意賅,使用起來又可以讓文章產生具有濃厚文學氣息的印象,就算單獨做為一段,也很有氣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一短句
「一短句」的意思就是以一個短的句子,作為文章中的一段。這裡所謂短句,便是指句子中間有以逗號隔開的句子,也就是指一句完整的句子而言。以一個句子作為一段,可以讓文章份量比較不容易顯得頭重腳輕,也不會讓一篇完整的文章,突然有一個段落出現戛然而止的錯覺。
(三)一長句
「一長句」的意思就是以一個長的句子,作為文章中的一段。這裡所謂長句便是指一個句子以上,但不超過三句的份量。例如胡繩的〈想和做〉一文中的第一段:「有些人只會空想,不會做事。他們憑空想了許多念頭,滔滔不絕地說了許多空話,可是從來沒認真做過一件事。」文章第一段開頭用了長度適中的兩個句子,把文章中主要的大意完整而簡要的論述出來,接著在後面段落裡才再引出下面的論證文字。這就是一種先將結論簡要提出的「簡要破題法」,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可以讓讀者在文章一開頭就讀到作者一語驚人的見解,一針見血,相當痛快!是一種驚豔四座的寫作方式。
以上這三種減少字數的規則,用來放在文章的第一段最為適合,因為它們清楚地表達了旨意,讓文章在一開頭就展現了一種自信的姿態,而且,把睿智簡潔的思考方式放在文章開頭,同時也象徵了一種精簡的精神,使文章鞭辟入裡。
四、特色型篇章結構-以修辭作為創意裝飾
上一段談過了文章第一段的特色寫法,此處要接著談最後一段的創意作法。文章的最後一段,在份量方面必須顧及要留下「文章總結」的空間,所以如果用第一段「減少字數」的方式來做變化,就會顯得比較不適合。因此,最後一段的篇章創意,建議以「出色的修辭」作為創意主角。
有特色的修辭方式有很多種,老師們一定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可以在課堂上自由發揮教學。如前文提過的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最後一段保留答案的作法,便是一個很好的創意例子。其他的修辭法則,諸如提問法、名言錦句法(引用法)、用典、舉經典事例補強並做總評論等等,這些都很適合最為最後一段的修辭,因為這些修辭法,能讓文章在結論的部分不但加強了論述重點,而且還會令人有繞樑三日、餘味無窮之感。
總地來說,文章要出色,在篇章方面有兩個重點。在第一段,最重要的就是:一破題就使人驚豔;而在文章最後一段,最重要的就是:讓人雋永回味。
本回的「創意作文的根本(二)-篇章結構訓練」裡,談的主要是結構方面的變化原則、樣式與方法。但是如果腦袋空空,最算擁有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技巧,也玩不出什麼變化。因此在下一期連載「創意的根本(三)-接受資訊與累積創意」中,我們要討論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有哪些資訊是可以提供給學生作為平時多多瀏覽觀摩、甚至增進知識的學習平台。
文章定位:
人氣(28)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