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29 14:31:00| 人氣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九課桃花源記補充教材一、創作背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參考資料
一、桃花源記的創作背景
陶淵明生於東晉哀帝 興寧三年(西元三六五),至創作桃花源記并詩的東晉末年(約安帝 義熙十四年,西元四一八),這段時間的政治、社會情況如何呢?茲舉一些事例以供參考。
(一)政治混亂
這段時間的皇帝有哀帝、海西公、簡文帝、孝武帝、安帝,前幾個皇帝,淵明尚年幼,因此舉孝武帝、安帝的故事,可知當時政治混亂的一斑:
1.孝武帝
孝武帝生性嗜酒,沉迷女色,寵愛張貴人,荒怠國事。張貴人年近三十,有一天,皇帝對她開玩笑說:「張愛卿,以你的年紀應該被休棄了,我現在喜歡比你更年輕的了。」只因這句戲言,張貴人信以為真,就趁著皇帝喝醉酒,叫自己的心腹婢女,用被子蒙住皇帝的臉,把皇帝活活地悶死了。
2.安帝
繼位的安帝與晉惠帝一樣,是個白痴,從小到大,嘴巴不能講話,即使天氣變冷變熱,他都沒有感覺。所有的政事,全是別人為他處理,他只是一個傀儡而已。因此桓玄篡位的時候,他並沒有被殺害。但後來劉裕聽信讖語說:「昌明(孝武帝的字)之後有二帝。」所以偷偷地派王韶將安帝縊死,而改立恭帝,這樣他來奪取帝位才符合「二帝」的說法。
當時的朝政大權都被司馬道子及他的兒子元顯掌控,以下介紹此二人的劣跡:
1.司馬道子
司馬道子是孝武帝的胞弟,被封為會稽王,孝武帝將國家大事都委託他管理。司馬道子玩弄權勢,結黨營私,賣官鬻爵,賞賜不節,刑法不公,晉朝的綱紀大亂。他也奢侈淫佚,曾在官府北園內設許多酒店,使姬人賣酒肴,他在裡面玩樂,喝醉了便睡在那裡,一連幾天幾夜。
2.司馬元顯
司馬道子的兒子元顯,也是作威作福,樹立黨羽,專用一些阿諛之士,有人諂媚說他是一時英傑,或說他是風流名士,他因此飄飄然,自認天下無敵,驕侈日甚。元顯生性苛刻,生殺隨意,不聽旁人勸告。尤其貪財聚斂,富過帝室。
(二)戰爭頻仍
當時除了抵抗外侮的淝水之戰外,也經常發生內戰,都是為了爭權奪利而發生的,如:
1.安帝 隆安元年(西元三九七),兗州刺史王恭等起兵討伐王國寶,反對會稽王司馬道子擅權,晉開始內亂。
2.隆安二年(西元三九八),晉內亂加劇,桓玄自任江州刺史。次年,桓玄襲殺荊州刺史殷仲堪,自領荊、江二州刺史。元興元年(西元四○二),桓玄自荊州起兵,入京奪權,殺害司馬道子、元顯,篡位稱帝,改國號楚。
3.元興三年(西元四○四),劉裕率劉毅、何無忌等起兵討伐桓玄,桓玄兵敗被殺。義熙八年(西元四一二),劉裕剷除異己,殺害謝混、劉藩,突襲荊州,迫劉毅自殺。十一年,劉裕為消滅晉室的殘餘勢力,起兵征討司馬休之、魯宗之。十四年,劉裕殺安帝,立恭帝。次年,即篡晉自立,改國號宋。
(三)民不聊生
在政治混亂,戰爭頻仍的時代,又發生多次旱災、水災,如此天災人禍,百姓真是苦不堪言,如:
1.孝武帝 太元十七年(西元三九二),秋冬大旱;次年六月,始興、南康、廬陵大水,深五丈。十九年七月,荊、徐二州大水,傷秋稼。
2.安帝 隆安三年(西元三九九),荊州大水,平地三丈。桓玄為了剷除殷仲堪、
楊佺期的勢力,趁著江陵大水突擊他們,殷、楊兩人都被殺。次年五月,發生旱災。五年,夏秋兩季又發生大乾旱。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陶淵明了解民生疾苦,希望能給老百姓過著安定快樂的生活,所以才有桃花源記并詩這樣的作品產生。

台長: 文雅
人氣(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