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學年度大學學測國文科試題分析
成功高中 范曉雯
中山女中 李明慈
中山女中 陳智弘
壹、總論
一、 試題特色:
(一) 試題雖皆屬傳統題型,然命題極為嚴謹,敘述明確,且善於運用課內素材及選文,靈活變化。
(二) 文意與句意理解的題目占大比例,可測驗出學生基本閱讀能力。
(三) 取材近二分之一在課本範文之中,足以鼓勵努力向學、認真聽課與厚植本身語文程度的學生。
(四) 非選擇題方面,著重文學鑑賞與觀察體悟,兼及記敘、抒情、議論、說明各種寫作能力。
二、 題數及題型分析:
(一)題數
96年學測 選 擇 題 非 選 擇 題
單選題 多重選擇題 文章分析 闡釋與表述 引導寫作
題數 15 8 1 1 1
百分比 30% 24% 9% 18% 27%
總分 54 54
(二)題型
題型 題數 題號 佔分
文意測驗 11 4、7、9、10、12、13、14、17、18、22、23 26
重要國學常識 3 11、20、21 8
文學鑑賞 1 19 3
文法 2 6、8 4
字義 2 2、15 4
字音 1 1 2
修辭 1 16 3
成語 1 3 2
排序 1 5 2
三、 教材分配分析:
1、二十三題選擇題中至少有十一題(2、3、6、7、8、11、14、15、18、20、21)
與重要課文相關。
2、其中四題(6、7、8、18)出自論語、孟子。
3、文言白話比例:
類別 比例 题號
白話 10/23 1、2、3、5、12、13、16、20、21、23
文言 13/23 4、6、7、8、9、10、11、14、15、17、18、19、22
四、 選擇題難易度分析:
類別 比例 題號
易 2/23 2、7
中 15/23 1、3、4、5、6、8、9、11、12、13、17、18、21、22、23
難 6/23 10、14、15、16、19、20
五、 非選擇題部份難易度分析:
題號 類別 難易度 說明
一 文章分析 難 同屬文章分析的題型,89年學測試題測驗陳列〈八通關種種〉之「遣詞造句」、「氣氛營造」、「文章風格」,較為具體明確;本題則要求分析作者藉由想像力描述搭火車「過山洞」的所見所感,顯得抽象籠統,考生不易掌握切入點。
二 闡釋與
表述 中 敘述清楚,選文意旨明確,考生較易掌握寫作方向。
三 引導寫作 難 若單純以「走過」為題,不侷限在「空間」的範圍上,考生的取材會更廣。且引導文字要求寫作內容,提高寫作難度。
六、 鑑別度:
鑑別度 比例 題號
高 7/23 1、9、10、14、15、19、22
中 13/23 2、3、4、5、6、8、11、12、13、17、18、21、23
低 3/23 7、16、20
七、 試題特色分析:
(一)優點
1試題取材方面:與高中課本選文相關度較往年增加,對教學具有正面引導作用。
2命題設計方面:靈活而不過度花俏,嚴謹而不死板,幾無爭議性題目。
(二)缺點
1非選擇題第一小題敘述不夠明確,恐令學生短時間內無法作答。
2非選擇題第三小題「引導寫作」以「走過」為題,但若不侷限在「空間」的範疇上,考生的取材會更廣,能寫出內容更深刻、情感更真摯的作品。
(三)綜合意見
1成語為我國文化精華,在極短的語彙中寓寄豐富精妙的內涵,除過於冷僻艱澀者外,適度運用可收言簡意賅、靈活生動之效;本次試題即為頗佳的範例。
2今年學測試題,取材論、孟比例甚重,想必命題委員欲藉此提醒高中師生,文化基本教材的內涵思想具有普世價值,不宜偏廢。
3選擇題第20題題幹,考生必須辨明「作家氣質」不等同「其人事蹟」,方能正確作答,容易糢糊出題重點。
4日後設計非選擇題題目,請避免限制學生的創作思維與寫作空間。
貳、選擇題分析
題號 命題取材 測驗內容 說明
1 現代文、相似字 讀音 題幹為白話語彙,選項則為文言字詞(如 D眥/楯),須兼具兩者能力方能作答
2 現代文 字義 學生可由韓愈〈師說〉學得「齒」與「恥」字的用法
3 現代文 成語 B、D選項的成語皆為課文相關內容,其餘二者亦屬常見
4 古詩 文意要旨 題幹雖為文言,但難易適中
5 現代小說 排序
以修辭判斷排序,題目能清楚給予邏輯線索
6 漢語語法 語法 考意動用法,素材出自課內〈訓儉示康〉、〈諫太宗十思疏〉、《論語》、《孟子》
7 文化教材 文意 取材自《孟子》,亦包含國中所學
8 古詩 造語結構 選項加題幹皆出於課內〈赤壁賦〉、〈廉恥〉、《論語》
9 佛經 文意要旨 課外《百喻經‧一鴿喻》,雖為文言,但難易適中
10 古文 文意要旨 課外劉熙載《藝概‧文概》,雖為文言,但難易適中
11 子學 重要學術思想的內涵 國學常識,測驗先秦諸子思想的基本概念
12 題組一:現代散文 文意、填詞、修辭 簡媜〈閒閒無代誌〉,只要由前後文判讀,即能作答
13 題組一:現代散文 文意、寫作思維 簡媜〈閒閒無代誌〉,須先判讀選項文字的寫作思維,方能選出正確選項
14 題組二:古文 文意理解 《世說新語》
15 題組二:古文 字義 四選項皆為課文〈馮諼客孟嘗君〉、〈始得西山宴遊記〉、〈臺灣通史序〉、〈留侯論〉
16 現代文 修辭 比喻用法
17 古詩詞 文意 應把握文句中「時」「空」兼具的概念
18 論語 句意、要旨 選項所選《論語》章句皆屬常見
19 古詩 句意 李白作品,具備文學鑑賞、判讀能力即能作答
20 白話文 作家風格 屬基礎題,多數課本選錄之重要作者
21 白話文 古文要旨 各版本皆選錄之重要篇目,考生除對選文字詞熟悉之外,亦須深入把握悥旨
22 章回小說 寫作筆法 考生須分辨選項為客觀敘述或參雜主觀評論
23 現代詩 文意 吳晟〈我不和你談論〉,其作深入淺出,不致歧義或誤讀
參、非選擇題分析
本次非選題型並無新創,唯取材不同。因題目寫作要求精細,與選擇題相較,更能反映出學生真實的語文能力,也成為左右級分高低的關鍵。
一.文章分析
(一)思路引導
1.作者發揮想像力,採逆向思考,將火車進入山洞說成「黑暗迎面撞來,當頭罩下」;將火車駛出山洞寫為「黑洞把你吐回給白晝」。
2.利用譬喻的手法,將山洞喻為「山嶽的盲腸」,「盲」亦具有「黑暗中不見天日」的意涵。
(二)寫作提醒
1.注意字數控制,引文勿過多。
2.以「過山洞」為範圍,本文前半對火車的描寫及過橋時俯瞰深谷的部分,皆
可略過。
二.闡釋與表述
(一)思路引導
1.玫瑰象徵擇善固執、要求完美、寧缺勿濫。
2.日日春則顯現樂觀態度,秉持「日日是好日」的想法,快樂擁抱人生,欣賞眼前的一切;甚至能進一步改變現狀、創造完美。
(二)寫作提醒
1.注意字數控制。
2.只能擇一敘述,切莫兩者兼寫。
3.先表述你較認同的一種,闡釋其處世態度,再說明原因。
三.引導寫作:
(一)審題
這是一個結合時間遙想與空間描寫的命題,寫作角度應由現在回顧過往,方能扣合題旨。
(二)取材
1.空間今昔情景舉隅
○生活周遭及現實環境中,有哪些景觀快速流轉?
○學校建築物有何改變?諸如小學、國中的校門或其他建築物的改換,目前就讀學校的校園整建等。
○鄉下農田變高鐵?過去社區小朋友當作秘密基地的公園變成停車場?老舊的眷村改建為現代化嶄新的國宅?當前正整地的荒田未來會不會成為另一幢「101」?
2.課文寫作範例:項脊軒志
3.相關參考作品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埋古邱」。
○歸有光〈項脊軒志〉:「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
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
再變矣」、「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 朱天心《古都》的「迷戀於現實中消失,只殘留在記憶中的空間」,這是一種對舊有價值的肯定。
○若選取「景物依舊,人事已非」的例子,如劉禹錫的〈烏衣巷〉:「舊時王
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恐會將寫作重心聚焦於「時間」,而非「空間」。
4.台北區考生或可利用上學期第二次學測模擬考題的寫作經驗為基礎,把握空間情景敘寫的要求。
「城市就如一個永無重複的萬花筒,變化出一則一則令人驚嘆、令人低迴的風景。人工造作的公園綠蔭可以讀詩,美式連鎖速食店裡正好寫小說,在空無一人深夜地下道中,巨大的廣告美女對你流下眼淚,欲語還休;超市裡冷凍的馬鈴薯在立春後集體發芽……臺北急促的節奏裡,我偏愛在一盅茶香裡欣賞天空陰晴不定的水墨煙雲。」(改寫自徐國能〈城市新風景〉)
作者點出都市公共空間讓他產生的觀察及領會,而漫遊在城市中的你,除了家中、學校或補習班外,對哪裏最有感覺?為什麼?你在那做那什麼?又有何體察及感受?請寫一篇文章,用自己的眼光,重新看待你出入的城市,發掘一個你最喜歡的「城市公共空間」(凡舉公園、球場、車站、美術館、餐館、廣場、街道、地下道、圖書館……不拘),說說它的動人之處何在。
(三)啟示與看法
1.大破是為了大立,為了美好未來,對於現狀必須有所取捨,如眷村的拆除為了綠化的未來。
2.都會學生可以從市場經濟的面向探討,如過去蛋塔專賣店林立,而今消逝無蹤,顯然當時只是趕時髦,誠如西方有關現代性批判所主張「資本主義造成都市空間的變化無常」。
3.以社會學層面而言,可觀察到城市空間的不斷變動,造成生活在其中的人群與社會關係不斷地流轉變化。
4.世事變化極大,所有的曾經都有幻滅的一天,因而必須珍惜現在的一切。在目前總體依然還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過程中,也要有未來市場突然出現陰雨天氣的準備,畢竟有白天就有黑夜,陽光過後往往可能就是陰雨,想到未來,更要好好珍惜當下!
(三)評析
一、 依據引導文字,寫作時必須注意幾點:
1.以自己具體經驗中的生活空間為寫作範疇。
2.內容包括描述(生活空間的今昔情景)、說明(今昔之變的原因)、抒情議論(個人看法與感受)。
二、 身為高中教師,看到非選第三題規範文字,非常憂心。對於命題單位侷限學
生的寫作思維與內容,感到不解。
若僅以「走過」為題,不要求以生活空間改變為範疇,則學生可從自己的經驗、古今中外的事例取材,不但寫作難度降低,書寫的空間亦更為開闊寬廣。不知作文批閱之時,是否以引導文字的要求為評分標準?
三、對於居住在開發已久而變化甚微環璄中的學生來說(不論都會、鄉村或山地),恐怕較難感受到空間的變化。這個題目的規範,將導致考生取材的困擾以及內心的恐慌。
文章定位:
人氣(183)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教材 |
此分類下一篇:
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