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9-25 23:41:23| 人氣2,8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Sali藝術生活編就文化溫度─黃芳琪的「月桃戲」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問的問題,我都無法回答!」芳琪針線著林投葉編作的皮包,「這要趕點工,市集需要,這就不是月桃,材質比較不適合這樣折,需要比較柔軟的植物當材料,一切就是『適性』。」與芳琪約在平日下午二點多,七月的花蓮豔豔熾熾,她笑著這時間最浮躁,真會挑,但在短巷內,有日光處便是好晒埕,麵包樹果實及各種植物纖維並序,人車靜止在巷口外的包心粉圓名店,「月桃戲」小物賣店,是黃芳琪與月桃對話的工作室,也是文化烈日裡最舒服的綠洲,Sali是魯凱族人對普遍月桃的稱呼,也是探見台灣手工藝的一種態度。

 

一顆蘋果落下而發芽的文化種籽

「月桃戲」是近兩年使用的店號,2009年以前「月桃研究班」跟隨著她走闖文獻與田野內的月桃掌故,與她台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的探論趨向有關,芳琪的碩士論文寫得是屏東魯凱族人的編物研究,以月桃為主,探看月桃編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性別與聖俗關係,「在更早就有接觸,跟著藝師旁邊看邊摸,不算是真的投入學習,直到大學畢業後進入高雄市原委會『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計畫中的『海洋民族大學』工作,邀請歐玉葉、柯玉卿老師開班講授月桃編織,嚴格來說,這算正式學習手做月桃編織,只是學生時期的作品不多。」

碩士畢業後,她將原以「研究」為動機的部落格改名為「月桃戲下的蘋果」,芳琪說,蘋果是珍貴的,希望外觀與工藝都與蘋果一樣受到青睞,另外蘋果產業在日本是受到重視的,希望月桃產業像一塊璞玉漸被發掘,也就是月桃在部落內傳承的精神延續至部落外。而「戲」是遊戲,是筋骨靈活,激盪火花的動力,鞭策自己要暢遊文獻中還要認識各路人馬與知識交流,將之化為具體圖像,於是月桃戲下的蘋果就是「希望月桃產業和知識可以在活潑快樂的環境中,讓人舒舒服服的感受到傳承的精神和聽到一首首動人的音符(詩歌),勾勒起內心最初的記憶與感動。」芳琪投身文創產業,也兼差雜誌記者,文化在芳琪的生活裡豐沛存在,像讀書這段時間,她在台東約聘於國立史前博物館,由人類學轉至考古學領域,接觸的「南島」印象絕對帶給她更為堅實的軟實力,於是她更為謙虛,她知道「做」比思考來的更重要,或這可以說連做都不夠時間何來思考?我拋問許久,一些未曾思索的問題在我習以為常的探究下顯得不須存在,而且感到疲弱。

 

置身其境會與當初夢虛之境不同,因為我一直做著

「現在是轉型期,我也還不知道未來會如何,過去的,都比較是未來不想這麼做的,剛剛的問題太深奧,我還沒想過『傳承(師承)問題』,也沒去想『為什麼要做』,我只是『因為喜歡,所以這麼做』。」芳琪自學生以來整理月桃文獻典籍資料,從部落格內可發掘月桃在常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衣食所需,那時台灣文化振興剛起,她理想著月桃文化經由她的工作室為集合(發聲),讓更多人看見各地區藝師與工藝,然這幾年部落青年返鄉熱潮帶起各地文化復振,芳琪思索,竟然部落已有人可以延續傳統技藝與行銷推廣,工作室就得轉型,重新找到市場該有的定位。

如今「月桃戲」又是一次理念改變的過程,指數著架上許多產品,都是當初想要蒐羅台灣月桃製品的積累,有些又與當前理念不同,有些純粹收集卻看不見創作的工與藝。或許我們還可以探問一件事:「妳覺得妳是工藝師?或設計師?或一種折衷主義?」

此刻芳琪笑聲自在:「這是個好問題!」芳琪表示,她在讀書的時候認識月桃工藝,會有種很不是滋味的感受,「為什麼他們永遠都做得差不多?雖然可以看得出一些時期,比如椅墊、盛物籃、小盒子有製作的極盛期,或者在盛物籃的形制上,有平邊、有凸角、或者有蓋,但是永遠這麼的簡單而不俏麗!」她想著讓編物時尚化,於是有段時期,認識阿美族霞披藝術,就將斜背包結合多媒材呈現霞披形象的作品;月桃的書籤,編作書籤是部落會做的課程,但不是她理想的專屬書籤,就應用編織提包收尾剪下的餘料轉為書籤,這也是一種轉化。後來參加市集,附加生產的打包塑膠繩製作的各種籃子成為熱銷產品,倒是壓縮了她對「創作」的心力,「我喜歡擺攤,可以與客人互動,最直接了解喜惡,感受大家的反應,後來市集大環境變了,或許又會是我們沉澱,求進步的時刻。」事實上,芳琪有許多欲言又止的片晌,顯露對思緒的謹慎,因為她正在「轉」而充滿「未知」,深怕文字烙印成為言行束縛,我倒是聽見她最真切的一段話:「當初懷疑工藝師沒有創見作品,現在我才真正知道,工藝師必須自己打理材料,把所有心思都花在材料的看顧,品質好了,做成的產品就可以用的久用的舒適,根本沒時間去想『要改變什麼』,」芳琪說花蓮的月桃纖維較粗,所以產業推廣較薄弱,但是她都會在10月至1月到鹽寮採擷月桃製作,畢竟這是善用地方元素的方式,馬上日曬,取其葉鞘,翻轉日曬,成圈狀在室內靜置,會觀察月桃葉鞘的多重轉化,蟲蛀、發霉、糖解,讓品項穩定後大概都是6個月後的事,所以工藝師還要編製還要顧及原料,哪來想「文創」?「時尚」?

 

以月桃為發端,編作民族故事

於是芳琪回到最初,想像文化憧憬,或者生活溫度,她從租屋到工作室的成立都在「喜歡」的單純元素中被創造,因為她並未給予自己浮誇的理由造就神聖使命,她只做喜歡的事。但訪談與研讀她的創作時,卻可以看見「月桃戲」是一間專屬編物的民族故事屋,月桃為發端,結合林投葉、苧麻、藺草、皮革、塑膠繩的複合創作,說台灣編織的生活文化,老實誠懇的製物只求簡約,適性而生,「你問我這有沒有設計?其實,當編作到某個環節,就會知道留個孔、轉個彎,無關設計,純粹了解材料的特質。」走入店內,各時期產物都是台灣的編物情節,一隻大象掛物、月桃鈴串成的門簾、沖繩月桃紙明信片、台南榻榻米相機包、草織帽、或各種成裝器皿,流蘇狀的纖維在角落簇擁成鮮明的對比情調,工作室屬於黃芳琪的創作空間,而在這展售處卻是難人可貴的民族本色、月桃敘事、編織情境、文化修辭,如果有一天。

 

  月桃戲

970花蓮市博愛街159巷2號

負責人:黃芳琪

通聯電話:0919-187-684

E-MAIL:alpinia.play@gmail.com

FACEBOOK粉絲頁:搜尋「月桃戲-手作提袋籃

經營項目:舉凡月桃及植物纖維編作產品,目前月桃戲採電話預約參訪,亦歡迎來到花蓮的旅人事前預約,或正好路過月桃戲,巧遇店主營業,進來一起認識台灣編織文化。

 【關於月桃戲】

黃芳琪,1983年出生於桃園,想投入文創事業而來到花蓮「阿之寶手創館」,與此地有了可貴的緣分。畢業於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國立台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碩士,曾任高雄市原委會海洋民族大學助理、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約聘助理、《台灣工藝季刊》特約記者,進入高屏地區的多納、好茶、禮納里等部落調查、研究、學習月桃編物,目前經營月桃戲工作室。曾撰寫《魯凱人生活工藝的美感價值之建構:以月桃編物為例》、〈大自然的禮讚--看「杵音文化藝術團」表演後有感〉、〈從日常中,發掘東方新象:銅雕家蕭啟郎專訪〉與〈淺談阿美族霞披材料中的美感經驗〉等,散見於《台灣工藝》與《台灣原YOUNG》。月桃戲集結台灣地區重要月桃編造產品,舉凡書籤或背包、帽飾或餐墊,都有客製服務,目前希望以預約參觀為主,對有興趣的民眾提供解說販售,更希望保留創作空間讓月桃或相關植物纖維擁有對話機會。

 【延伸閱讀】

1、張豐吉《台灣編織植物纖維研究》,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0年。

2、黃芳琪《魯凱人生活工藝的美感價值之建構:以月桃編物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譚昌國教授指導, 2009年6月)。

3、林佩君《月桃本事》,台東:卡塔工作室出版,2015年。

4、《月桃記事》介紹短片,嘉義「月桃故事館」提供播放於YOUTUBE,2015年。
(本文發表於《文創達人誌》第36期,2016年9月) 

 

台長: 古皮之紅龜粿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