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18 19:08:27| 人氣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普渡衆生]拉子名人堂之瑪格麗特·尤瑟納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是法蘭西學院三百多年曆史上的第一位女院士,她在生前已經贏得不朽者的地位,而她的作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入選著名的“七星文庫”,她也因此而跻身經典作家之列。瑪格麗特·尤瑟納爾一生富有傳奇色彩,她 84歲高齡才去世。在她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在私下銷毀自己的部分資料。她其實是一個不喜歡被別人寫入傳記作品的人。但是本書作者曆經曲折,奔走于大西洋兩岸,終于寫完了本書。

  尤瑟納爾真正稱得上是不世出的作家。然而正如讓·勃洛特在《尤瑟納爾論》中所說:“她作品中最缺少的東西似乎顯而易見:沒有作者。”這一點貫穿了尤瑟納爾全部小說創作。甚至連這個表示性別的“她”,我們都難以察覺。與她的同時代人尤其是同爲女性的作家比較一下,也許更能顯示區別:波伏瓦或杜拉斯是喧囂的,尤瑟納爾則是緘默的;她們站在聚光燈下,而她置身黑暗之中。

  尤瑟納爾的寫作過程,可以被形容爲一場與人物或曆史合謀針對作家自己的戰爭。爲此,每部作品都花費很長時間,經過反複修改才告完成。她說:“我之所以選擇用第一人稱去寫這部《哈德良回憶錄》,就是爲了讓自己盡可能地擺脫任何中間人,哪怕是我自己。”至于擺脫“中間人”之後,第一人稱的主人公對其選定的傾訴對象說什麽,怎麽說,那是另外一碼事。相比之下,《哈德良回憶錄》中哈德良坦誠自信,《阿列克西或徒勞之戰解說》中阿列克西欲說還休,《一彈解千愁》中的埃裏克則滿口“流露真情的謊言”;因爲這是些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語境。

 尤瑟納爾所寫通常被稱爲“曆史小說”,這一名目說明存在著一個面對過去亦即位于曆史之外的點;作家藉此立足,由此出發,描述那些曾經有過或沒有過的事件與人物;此時他所擔當的正是前述“中間人”的角色。尤瑟納爾則取消了這一立足點或出發點,或者說把它移到曆史本身。從這個意義上講,她寫的是“曆史的現實小說”。她說,《苦煉》寫到後三分之二,“我覺得自己才有些遠離了再現十六世紀的生活,而更加接近了十六世紀的生活。”

  問題的關鍵其實不在于理論而在于實踐。一切都是具體的,微妙的。當尤瑟納爾說:“通過《安娜姐姐》,我平生第一次領受小說家的最大特權,即完全進入人物角色,或者由他們牽制。在那幾周時間裏,我生活起居與交際雖然一如既往,卻又一直活躍在這二人的軀體和心靈中,忽而由安娜化爲米格爾,忽而由米格爾化爲安娜……”意味著小說中那對貴族姐弟,因此得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邏輯去活,去愛,去死;盡管驚世駭俗,卻又真實可信。尤瑟納爾筆下的人物多有非同尋常之舉;唯其合情,所以合理。尤瑟納爾與衆不同之處,僅僅在于她對人物體驗得更深;當這種體驗深切到“擺脫任何中間人,哪怕是我自己”的程度,也就成爲她所特有的方法了。

  尤瑟納爾的《苦煉》、《安娜姐姐》和《默默無聞的人》等,都用第三人稱寫成。這時是曆史而不是某位“現代敘述人”在講述澤農等人的事情,所以才能那麽沈著冷靜,不動聲色。而在《哈德良回憶錄》、《阿列克西》和《一彈解千愁》中,主人公無不置身于終結之處去敘述既往事件,敘述者也很接近于我們稱爲“曆史”的那個角色。籠統地講作家消除自己與哈德良之間的距離還不夠,關鍵要看她與什麽時候的哈德良消除距離——不是進行中的他,是已完成的他;尤瑟納爾是與“隱隱約約地看見我死亡的影子”的哈德良融爲一體,重溫的生命曆程。她所寫的,對曆史來說是現實的,對人物來說是曆史的。無論第三人稱,還是第一人稱,尤瑟納爾小說的敘述主體幾乎是相同的。對此可以借用《〈默默無聞的人〉跋》中有關主人公納塔納埃爾的話來形容:“對周圍世界悄悄陳述自己的看法,而停頓遲疑的情況極少見,並不像口吃的人竭力向人表達一點兒思想那樣。”

  尤瑟納爾的小說,以形式論都是精美之作;然而她的種種努力,不過是使形式哪怕在細微之處也不至于成爲內容的障礙而已。其致力于讓作品中“沒有作者”,目的也在于此。作爲一位作家,尤瑟納爾胸襟甚高。勃洛特說:“尤瑟納爾……通過重新理解和體驗一個皇帝對其寵兒的感受來介入時代和愛情,通過哈德良或哲人澤農對人類的盡責來和智慧、仁慈、純樸、正義感相結合。她正是通過它們來表現她面對世界現狀的不安。”雖然從根本上講,尤瑟納爾並不針對一時一地寫作,她所面對的是整個人類曆史,從中尋找或創造與自己在思想與心靈上對稱的角色。尤瑟納爾與她筆下的哈德良、澤農等人息息相通,承受同一命運,享有同一精神世界;此種契合,超越古今而長存。

  非歐洲文化圈兒的、美國普通學校的普通師生,被挖出來介紹情況,爲尤瑟納爾的形象提供了有趣的補充資料。

   校長:

   “她行爲怪異。她彬彬有禮,但是無人可影響她的決定。你瞧得見,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趕緊上完課趕緊走。她對學校生活不感興趣,人們試圖了解她,無人成功。形象上,她令人起敬。她永遠筆直,永遠穿長裙,永遠端正,像個中世紀的女人。對她的生活,我們一無所知。我們不明白她爲什麽住得那麽遠(離學校100多公裏,上課的日子,瑟瑟早上四點起床趕路)。她對工作十分嚴肅,但從不與我們探討教學。她的思想在別處。她其實是個看不見的存在。她經常泡圖書館。晚上她在小房子裏工作,沒人打攪她,沒人想過要去打攪她。尤其當她開始寫那本書以後。我們都感覺到那是她最重要的事情。學校反對麥卡錫主義的活動,她也不參與,但是大家都知道,她肯定是自由思想者,她尊重寬容。只不過,她的大腦完全屬于公元二世紀,我們沒想過要去拉她參與什麽事情。”

  她的學生們:

   “我們完全被她的個性震住了。這個人,只要在校園裏見過一次,你就忘不了。”

   “她著裝誘人,對顔色搭配非常講究。”

   “她講課方式正統。滔滔不絕,一個英文字都沒有。”

   “她對學生要求高。但她從不沒必要地刺傷學生。”

   “她對我們淡漠,從她講課的樣子,你能感覺到她要麽是極度疲倦,要麽就是不打算用心。身體筆直,而你能感到她智力上是松懈的。她講的東西,她並不真地在思考。”

   “她像一個權威的男性,有一種自然而然就高高在上的方式。她像男人一樣吸引我。我到現在都不能想象她烤面包或者拿吹風機吹頭發的樣子。我甚至猜她一天天用的都是中世紀的器具。我們都聽說她跟一個女人生活,但誰也不敢跟她提這個事。我想她肯定沒有孩子,也從沒想過做母親。她在我記憶中,就是一個石頭刻出來的人。這種人不在現實之中,不在時間之中,因此也永遠不會死。”

台長: 獨孤尋
人氣(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