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BOX共同創辦人林冠羣和
2023年4月入選時代百大人物周受資.
3月底,抖音(TikTok)執行長周受資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
被輪番質問近5小時,想釐清他們的資訊安全等問題。
但我更擔心的是,抖音這類短影音的崛起,
會傷害整個年輕世代的健康。
每15秒一部新影片的刺激,伴隨著不知道會出現什麼的期待感,
抖音的演算法設計,就是為了讓人上癮,
使用戶留在平台上的觀看時間越來越多。
近期,學術界、政界已經有不少聲音,
開始討論「數位毒品」對人們身心健康的影響。
在刷抖音的過程,孩子開始習慣了15秒一次的刺激,
不知不覺縮短了能夠專注的時間長度。
每一部讓人大笑的影片,大腦就分泌一次「多巴胺」,
這和我們吃美食、被讚美所產生的愉悅感,機制相同。
它讓人們為了可預期的「心理報酬」,而去從事某些特定行為。
但這種興奮感卻不持久,比不上聆聽音樂、閱讀書籍,
或是透過運動、走到戶外曬曬太陽所分泌的「血清素」,
能替人們帶來幸福感、遠離憂鬱。
而且社群媒體很容易讓孩子沒成就感,
當他看到同齡層有那樣的表現,但自己卻無法達成時,
很容易讓年輕世代集體倦怠、提早躺平。
要戒抖音很難,就像要癮君子不再拿起香菸一樣。
尤其,當所有的同學、朋友都在滑,沒跟上大家,
話題就會落伍、邊緣化,然後,一整個世代就沉淪了。
因此,不要想著「戒」,要提供孩子們不同形式的快樂。
假如家長、政府關心整個世代的健康,
就應該採取更積極的手段,
像是增加體育、藝術學習的課堂時間;
更直接的用正式的課程,教導孩子,
社群成癮可能造成危害。
或安排更多團體合作機會,
讓學生有機會從真實社交中,建立多元的成就感。
更明確的說,在AI技術快速演進的時代,
那些你聞不到、嘗不到或碰觸不到的事物,
都可能是不存在的虛假內容。因此,
人與人之間的實體交流,就更不易被網路取代。
父母可以創造、引導小孩,到一個能獲得成就感的環境。
比如說,我女兒喜歡音樂,我不會逼她去考英國皇家檢定,
而是會鼓勵她到教會當樂手,每週就有一次演出機會,
在那裡,沒有網路酸民的惡意批評。
關鍵是,你有沒有把教育的宗旨,從競爭力至上,
變成是協助受教育的人,活得越來越有自信。
當孩子找到成就感,就有夠多機會進入自我學習階段,
一直進步下去。
在短影音的年代裡,我看見的是一個健康問題,
你沒這麼做,下一代會生病!
註:商周1581期,林冠羣2023-05-04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