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網摘
談命
世界上才華、能力、智慧,出類拔萃的人太多了,但是功成名就的人,實在太少,與其說是沒有機會表現,母寧說是命運的安排。
沒有一個人生下來就自以為不如人家的,所以自讀書識字知道人事以來,對於任何一件事,無不精神貫注,全力以赴的,目的就是要創出一番事業來。
試問這些人成功的到底有幾人,如果說成功的人都是智者-能力、才華的確有過人之處,那也不必說了,但卻未必都是如此。
我們在不能得到一個較為圓滿而合理的答案時,往往歸之於命。
命到底是什麼?它摸不著,也看不到,但它卻時時在控制著我們,驅使著我們,左右著我們,支配著我們,影響著我們。
命該富貴的,不一定要努力去爭取,縱然資質平庸,學無根柢,時來運轉,自然富貴了。
命該貧賤的,縱使才華蓋世,也沒有人會賞識他,提拔他,卻往往拂逆多端,以致老死窮巷,證諸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屢見不鮮!
命的優劣、好壞,既然不是我們可以改變的,可以創造的,那也只好樂天知命了。
《論語》第一篇第一章,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而最後一篇的最後一章卻以「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來作結論,此中深義,實在耐人尋味,這不是很明顯地告訴我們,在我們一生奮鬥求學的過程,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切磋、互相觀摩、互相激勵,就是要提升我們的學識與能力,有朝一日能為國所用,但最後能夠如願以償,大展抱負的卻是很少,在沒有人能了解我、賞識我、提拔我的失望之餘,也只有認命而毫無怨懟了,唯有這樣才能稱得上是才德兼備的人,其實這何嘗不是孔老夫子一生的寫照。
像孔子這樣有才學的人,卻不能得到魯國和衛國的器任。
像孔子這樣有辯才的人,卻不能在魯定公和魯哀公的時代,大行其道。
像孔子這樣謙退的人,那楚國的令尹子西卻要憎惡嫉妒他。
像孔子這樣仁厚的人,那宋國的大司馬桓魅卻要讎恨他。
像孔子這樣有智慧的人,偏偏在陳國、楚國絕糧,遭遇到屈辱與困厄。
像孔子這樣有品德的人,竟然被魯國叔孫所毀謗。
懷抱著濟世救人的經綸絕學,竟然得不到別人的重視與尊貴。
言語可以作為萬代後世的表率與模範,卻不能得到當時國君的信任。
德行可以感動神明,卻不能與世俗相通而無間。
應聘七十多個國家,卻從來也得不到一個國君的賞識與器重。
奔走馳驅在中國和蠻夷的領土上,卑恭屈辱在公卿大夫的門中,像這樣有大本領的人,竟然遭遇到如此悲哀的命運。
而他的孫子子思,只不過具備了聖人的某些條件而已,道德、文章、操守都還沒有修煉到相當的程度,卻自視極高,不肯輕易地出來做官,服務社會大眾,然而他的勢力竟然能夠傾動人主。
他所遊歷的國家,沒有人不準備著好的車子,而結伴來到他的前面的,縱然已經來到了他的門前,還不一定能夠見到他,作他的賓客,而引以為終身的遺憾!
他的弟子子夏,對於聖門知識與品德的體認,只是升堂而未入室,養老家中,魏文侯卻拜他做老師,西河的人民,恭敬謹肅,一一感化在他的德行之下,如果和孔子相提並論,實在有分庭抗禮的趨勢,但卻沒有一個人敢批評這件事!
從這裏來看,智慧、能力、才華、品德出眾軼倫的人,不一定能施展他的抱負而有所成就.,而那些智慧、能力、才華、品德很平庸的人,也不一定就沒有成功的機會,甚至於比那些才華卓絕的人更有出息呢!
這種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至的力量,就是命呀!
以上所說的都是古代的事情,太遙遠了,我們沒有看到,難免有幾分懷疑,現在讓我們來談談大家都可以體會得到、看得到、想得到的事實!
有的人資質、才具平庸得很,卻誕生在達官顯宦之家,大專聯考都考不上,雖然後來勉強考上了,也是在混文憑,根本沒有一天用心在書本上,學識能力,可想而知,畢業以後,仗著家世,為政經商,不也是做得轟轟烈烈有聲有色的嗎?
有的人生長在財閥之家,求學時代,書念得並不好,比起他同班同學,實在差得太遠,畢業以後,便繼承了家業上二十幾歲,即當上了總經理、董事長的,實在不乏其人,甚至手下有數千名員工,竟然也能發號施令,指揮如意,你說這不是命又是什麼?
而他的同學,為了養家活口,戰戰兢兢,委曲在一個小公司裡當職員的實在太多了,難道這不是命又是什麼?
我們一生的成功與失敗,固然要靠後天的努力與奮鬥,但努力與奮鬥對成班的程度來說是極其有限的,我們人的聰明才智,大家都差不了多少,但有的人雖能致富數千萬,甚至數百億,有的人卻勞苦終身,而貧無立錐之地。
有的人卻能做到部長、院長,甚至總統的,有的人卻只能當一個小辦事員上昌貴貧賤,懸殊如此,卻完全不和智慧能力成正比,你說這是什麼緣故?是努力奮鬥不夠呢?還是....其實,乃命運使然也!
如此說來富貴貧賤,乃決定於命,而夭壽死生等等,也不例外。所以健康的人,未必長壽:常病的人,未必早夭:漂亮的女人,未必能嫁好夫:有錢的人,未必有兒子:有學問的人,未必能做大官,發大財!
那麼我們一生的窮通、夭壽、禍福、成敗、得失、悔吝、休咎,沒有一件事不是決定於命的了,子夏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中庸》也說:「居易以俟命。」所以我們應該樂天知命!(此文發表於民國七十二年)摘錄自八字發微-談命 作者呂家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