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號那天晚上,在家門前的馬路旁,焦急的招了好幾台計程車,好不容易等到了一輛空車,請司機大哥以最快的速度帶我到文化中心,讓我能即時趕上期待了半年的『屏風』,一路上還在想著不久之前的約會,還在想著明天又得要離開這裡回到台南。
到了熟悉的至德堂,帶著五味雜陳的心情走進劇場,趕緊趁著表演開始前,舞台燈光一明一暗,閉上雙眼,快速的沉澱自己的心情,好整理出空間容納,看完『屏風』滿溢出來的感動。
《好色奇男子》是屏風表演班,第三十五回的作品,也是屏風邁入第十九年的成果展現。想想看,在台灣,一個劇團可以存在多久?這是個讓人覺得悲涼的問句,沒有確切的答案。
只因在追求物慾享受的時代,音樂、戲劇,甚或是文字出版,都在這裡掙扎生存,而他們卻往往不為名利,只為了圓自己心中的一個夢想;只為了讓別人在忙碌的心中,注入一些感動。
屏風就在這樣的年代,經歷了風雨飄搖的十九年,我想,光這一點就值得我們起立鼓掌致敬了!
生命故事,藉著屏風的舞台不斷的被上演,而我們也在台下,在開幕閉幕之間,不斷的釋放感動,持續看見生命中的美好,與品嚐到幸福的感覺。
就像國修老師說的:「戲劇反映社會,表現人生」,當我們看完了一幕幕的愛與遺憾、挫折與艱難之後,總會有著滿滿的感動,以及珍惜所有的體悟。
幸福,總在生命的轉彎處!
不論有著怎樣無法突破的困境,或是有著難以面對的心結,其實轉個彎,換個角度想想,幸福總是會再度出現。
當你踏進劇場,又是帶著怎樣的心情呢?無論是什麼心情,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當你離開後,一定會帶著沉甸甸的心靈感動回去!
想想人的一生,有什麼興趣可以持續一輩子不會改變?如果您找到了,記得好好的維持下去。而我呢?我想是看舞台劇吧!等到我老到齒搖髮疏,希望還能夠走進去劇場,看看屏風還能給我怎麼樣的生命風景。
好的藝文活動,需要大家的共襄盛舉,才能不斷的成長茁壯。2005年10月7號起,屏風表演班新戲【昨夜星辰】,將在國家戲劇院開始上映,並將巡迴新竹、台中、台南跟高雄等地。
7月1日起全省開始售票,如果您還從未走進屏風,那就讓這一場戲帶您入門,跟著我一起,體驗生命中的喜怒哀樂。
不論票價高低,座位前後,都能夠帶走同樣多的、無價的幸福與感動!
★讓您了解多一些:
關於神風特攻隊
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派軍進擊日本,卻遭巨颱阻擋;1281年在次進擊,一就因巨颱鎩羽而歸。當時的日本人認為這是神的旨意,故將巨颱的出現,取名為「神風」。
1944年隨著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攻勢的加強,日軍在這一地區連續失敗,海空力量受到很大的損失,其處境日益困難。
日本海軍航空兵中將大西為了扭轉情勢,認為只有採取〝敢死衝撞攻擊〞,以微小犧牲換取最大戰果才是唯一辦法。
於是他決定在菲律賓馬尼拉組織「神風特攻隊」,不惜一切代價,使用自殺性的〝神風特攻〞戰術,讓飛行員和水兵架機、架艦撞擊美國艦艇。
「神風特攻隊」規劃採用零式戰鬥機,裝滿每枚重250公斤的炸彈,向美軍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撞擊,將美軍艦擊沉。
先後完成八個神風特攻隊的編組,由於台灣地理位置特殊,也成為特攻隊的重要基地,分別在台中、台南、新竹、宜蘭四處設置神風特攻隊基地機場。
昭和十九年(1944年)1月15日首次自台中大雅清泉崗機場,起飛海軍第一新高隊特攻機,進行自殺攻擊任務。最後一次則是昭和二十年(1945年)8月13日的那一梯次。
台灣文獻館策展的「戰時體制下的台灣史料特展」,其中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有一名苗栗人可能以日本化名泉川正宏,參與日本神風特攻隊在菲律賓的特攻作戰,一去不回。
招募過程:
每個志願參加「特別攻擊隊」的人都要在一張紙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和職銜,並填寫一張關於特別攻擊隊的調查表,上面只有三個選項─「我完全願意」,「如果是迫不得已,我願意」,「我不願意參加」。
幾乎所有的飛行員都在調查表上填上了「我完全願意」,在第一批20多名飛行員中,只有兩個不願意參加。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飛行員都是孩子,因為部隊中絕大部分的士兵年齡不到十七歲。
但是當時他們卻是十足的士兵,中將大西向上級報告說:「他們沒說什麼。但是,他們的眼神雄辯地告訴人們,他們是願意替帝國犧牲的。」
對指揮官而言,最為困難的事情莫過於挑選神風特攻隊員了,要知道他們都還是十多歲的孩子,當指揮官唸出獲選的特攻隊員名字時,這些年輕人通常表現的非常平靜,很難在他們的臉上找到痛苦的表情。
只有當他們喝酒的時候,他們才會哭泣和釋放自己的感情。最初神風特攻隊員是在日本本土挑選的,然後再被送往菲律賓前線,然而隨著戰局的惡化,軍令部決定神風特攻隊員在各飛行中隊之中直接選取。
自殺任務:
1944年10月25日清晨,「神風特攻隊」出擊,大西派出10架飛機,其中9架被美國艦載機擊落。只有1架神風特攻隊的轟炸機突破了美國警戒網,向美國「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上撞去。
飛機攜帶的炸彈掀翻了航空母艦飛行棚,引起沖天大火。火勢向下蔓延,隨著陣陣巨響,彈藥庫爆炸了,航空母艦後部被炸的無影無蹤。旁邊趕來救火的「伯明罕號」巡洋艦也被炸燬,艦上200多名官兵頃刻喪生。
這個成功撞擊的消息傳遍日本海軍。那一天,日軍共派出93架戰鬥機和57架轟炸機進行進攻,可是沒給同盟國國軍造成多大損失。
然而,自殺攻擊的效果卻是顯而易見,神風特攻隊的戰術得到了充分運用,許多年輕的飛行員自願參加神風特攻隊,因而增加了這種特殊部隊的攻擊力量。
休止的神風:
日軍這種自殺式攻擊次數越來越多,而日軍的飛機供應卻躍來越少,以至於有些人開著只裝備燃油的練習機奔赴戰場。
其中只有不到 10% 的飛機能抵達目的地,絕大部分飛機被擊中或因引擎失靈而墜落。如果飛機一直開到航空母艦處,便會遭到高砲的攻擊而搖搖欲墜。
1945年1月5日,日本海軍發動了最後一次大規模自殺性攻擊,15架戰鬥轟炸機在林加延灣撞擊盟軍的進攻部隊,摧毀了兩艘巡洋艦,同時還重創了一艘護航航空母艦,和一艘驅逐艦。
1945年2月,盟軍以強大兵力進攻硫磺島,4月又對沖繩島發起進攻,使日本陷於絕境,這種情勢導致日本把神風特攻對這一戰術運用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戰爭的最後一年裡,共有超過2,200個日本飛行員被送上了單程的「不歸之旅」,到日本投降時,日本帝國海軍裡總共有2,519名士兵和軍官以這種方式喪生。
雖然說當時70個日本人中就有1個人心甘情願為天皇送死,但日軍中一些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們,在尊敬神風特攻隊的犧牲精神的同時,仍認為這實際上是對極其有寶貴戰鬥經驗的飛行員的一種浪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那天黃昏,最先提倡這種戰術,此時已任日本海軍參謀長的大西海軍大將在一張紙上寫道:「獻給我已失去的部署的英靈。我對他們英勇的行動表示最大的感激。我將以死向這些勇敢的人和他們的家屬表示歉意。」隨後,他拔出武士刀切腹自殺。
隨著他的逝去,「神風特攻隊」遠離戰場,成為日本戰爭史上,最憂傷的一段印記!
關於皇民化運動
台灣的皇民化運動,始於1936年底,終於日本戰敗投降,歷時八年。
隨著二次大戰的爆發,日本政府希望當時為台灣總督府統治之下的殖民地居民能夠全力配合日本戰爭的需要,具有跟日本國民完全的效忠度,將台灣人改造為真正的日本人,成為「天皇陛下赤子」,因此展開皇民化運動。
所謂的皇民化運動,包括推廣日語、改姓名、宗教信仰改革等。這些皇民化運動大多同時配合了獎勵措施,誘惑台灣人民。
推廣日語(國語化運動):
當時國語指的就是日語,國語運動的目標在使所有的台灣人都能講日語。任何家庭,只要其成員在家都講日語就可以成為符合標準的「國語家庭」,不僅是大家的模範,而且還享有實質生活上的優惠。例如該家庭出身的兒童,可以進入程度較高的「小學校」,也可優先進入中學等學校就讀。
另外還可比照日本人,換得特別物資配給。1915年日本統治台灣二十年時,懂日語只有54,337人,佔台灣總人口的1.63%,而到了1940年皇民化運動正式宣告實施後,1941年懂日語的已經有323萬人,普及率高達總人口的57%。
改日本姓名:
透過法定的手續將漢式姓名(原住民則為片假名音譯),改為日本式的姓名。例:黃→共田、陳→穎川、林→小林、呂→宮川。改姓名以戶為單位,需由戶長提出,一改全家都改。採許可制,並不強迫。劇中永山(Nagayama)的名字即為皇民化運動下的產物。
宗教社會風俗改革:
當時總督府規定台灣人民不能過農曆年,必須過日本的陽曆年,而且也要過日本人的節,參加他們的祭拜儀式,要朝拜他們的神社等等。另外在生活上,日本政府也希望台灣人能穿和服、睡塌塌米。
皇民化運動的許多習俗及觀念都和台灣幾百年來流傳已久的傳統大不相同,甚至是抵觸的。但是皇民化所配合的獎勵措施,讓當時不少生活困苦的人為了存活,不得不改名換姓、說另一種語言,而埋沒自己的民族意識。
文化侵略,比武力掠奪影響更為深遠。隨著日本戰敗,台灣重回自由懷抱,但日本對台灣文化上的影響,已經深植人心,並未因日本殖民結束而消逝。
★俗諺與名詞解釋
『千人針』:
日軍侵華時代,從軍的日本人的身上都會有一塊由家人在街頭拉人縫製的護身符。而這個千人針的稱謂則是因為這塊護身符是一條白色棉布,由一千個街頭的陌生人每人一針,繡製而成,故稱之為千人針,據說千人針上的圖案可以躲避子彈。
『繫紅繩』:
根據坊間傳說,欲殉情的男女若用紅繩綁在一起,可在進入下一次輪迴時,依舊長相廝守。無論投胎為人、或動物,都會如影隨形。
後記:
劇情介紹的部分,原本祇打算將官方網站裡的簡介登上而已,不過想或許有部分讀者未曾看過這齣戲,因此,劇情簡介的部分越打越長,再加上心得及資料,成了這一篇超長篇的觀後報告。
文中資料來源參考自:屏風表演班官方網站,以及《好色奇男子》節目單。而花這麼多天的時間完成了這篇文章,其實沒有別的目的。
只希望能夠用這小小的力量,來使更多的人嘗試進入劇場,使藝文活動能在台灣發展的更蓬勃茁壯,最後,誠摯的感謝您耐心閱讀,如果您看了覺得有點感動,期盼也能在下齣新戲的劇場,看到您的身影!
※僅以此篇文章,貼在新戲即將上映前夕,獻給屏風表演班幕前及幕後所有的工作人員們,謝謝你們的一路堅持!讓我們的生活有了新的感動與期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