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5-26 10:39:14| 人氣7,6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出磚入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走讀金門處處學問多,最常見的是老厝除了門聯門匾可觀耐讀,還大多貼著春聯。是手寫的春聯,而不是台灣流行的印著名人姓名的印刷春聯。台灣這種春聯是一張大紅紙標示一句吉祥祝福語的功能,不算正式的聯,金門才是正港傳統的聯。

看金門人家所貼手寫春聯幾乎都筆法不俗,書寫之表現以及內文之典麗也都頗富欣賞價值,看得簡直教我應接不暇。看著看著,忽然發現牆也有學問。

分明一座磚牆,牆上卻有不同的花樣,磚以平行交疊的、四十五度相嵌合的,以寬面平排呈現的、寬面窄面層層疊疊的……各有各的砌築手法,也各有各的工法名稱,我的腦袋容納量根本裝不了那麼多專業名詞。

何況除了磚的牆,還有石的牆,金門產石,古宅無一不大量使用石材,門崁門柱、台階牆基、窗戶、洗衣槽、舂米臼,甚至庭院使用的桌椅茶几都是石材。以石砌牆堅固而且冬暖夏涼,即使只砌下方半堵,也大大增加了屋宇的華麗與價值感。

石材用之於牆真乃厚實無比,不腐不朽,處處皆是代代傳承的老厝自是其來有自。

而教我驚奇與好奇者是發現了不少堵屋牆竟是磚瓦互用、磚石互用的形式。

這樣的牆,在表現上是有些部位以紅磚來建構,有些部位則是以一整疊瓦片來取代,或是以石材來取代紅磚的位置,展現了多種建材混用之美。

為什麼用這樣的手法來砌牆呢?難道只為了美觀好看?

我的問題找到了解答,這牽涉到的是金門的歷史命運。金門就算願做與世無爭的海角樂土,卻也難以一廂情願,只因地理位置險要,古來還是有諸多戰禍或是當朝政策政令越海上岸,造成無法自外獨處。許多民宅老厝因而長年失修而一一坍毀,當條件適宜,遷移避禍的遊子返鄉整修屋舍,往往已無從覓得足夠建材,而不得不採取了變通的辦法。

最常見的是紅磚不夠了。

紅磚不夠,砌不成一座牆,於是尋來瓦片堆疊替代,一部分用磚,一部分用瓦。堆疊時瓦片殘破面朝內,完整面朝外,以讓外觀維持著整整齊齊的形象。有的地方石材較多殘瓦稀缺,則以石材代替,因而牆面起了美妙的變化,有磚瓦牆,也有磚石牆,古厝反而更加多樣。

這樣的新形態牆壁,以瓦填補磚之不足處者,稱之為出磚入瓦;以石填補,則稱為出磚入石。竟也成為金門建築的一種特色,我在台灣南北各地行走難得一遇。

整建老厝往往也加入了個人的突發創意。例如我在瓊林聚落一座古意盎然的老厝民宿邊門上看到兩邊立著一對造型古拙的早期石馬頭像,非常漂亮。這只是側門,竟立著比正門更隆重的石馬,反而是正門什麼石雕也無的簡潔簡樸,我問了陪我旅遊的朋友,他當場轉問民宿主人,主人哈哈一笑:沒有什麼典故啦,這馬是我吊來擺上去的。

石馬配古厝,倒也渾然天成,若非主人點破,我還真要為其出處與寓意想破了頭、查爆了谷哥。

這一趟走訪金門,與前幾回忽忽已隔三十年以上,以前人在職場,行色匆匆看,或是懷有勞軍等等任務,因而無法走得悠閒、看得深入,這一趟來時退休已久,無閒事牽掛於心,因而看得有趣,看得興味盎然。就以紅磚為例,居然看到了以紅磚砌成的圓柱,不是一根,而是一整座建築整齊排列組合的圓柱群!

紅磚堅硬,且必須事先燒鑄,難道是預先以特殊的模型來逐一燒成不同弧度的磚,再一塊塊拚砌成柱?我撫摸著圓柱,好奇不已。

我的博學在地朋友告訴我祕密所在,原來是將磚排成單層方形體,再將這樣的正方形磚面依序逐層往上砌一直砌到所須高度,完成一座方形磚柱之後再經過細細打磨而形成圓柱。

這樣的工法費時費事,卻能馴服方方正正而且十分堅硬的紅磚。當磚柱作品成排成列展現於建築物中,真是巍然壯觀而又典雅不俗,教我不得不由衷佩服。

磚的祕密非常之多,金門古厝多,其中不乏近年翻修的,這一趟我也學會了光從紅磚的外觀就直接判斷是新是舊。

因為早年燒磚,尤其是二丁卦形制的長條磚,都必須用木條一層層把磚胚隔起來以免一燒都黏成了一團,燒製過程中,紅色的磚體出現了一條條火燒木材後出現的黑色火紋。這本是自然形成而難以避免,反而增加了磚色的變化。正由於是天然形成,黑色的紋路忽濃忽淡,無一雷同,趣味橫生。

而今人燒磚已不再使用古法古窯,為了製造「古意」,只好刷上黑色釉色,機器代刷,千偏一律的大小寬窄而毫無變化,內行人看老厝,只要看一下火焚紋路立刻可以判斷。

金門好好玩,好好玩金門,但可別走馬看花,會錯過太多趣味及精髓所在。

20220526刊登於人間福報

台長: (砂子)
人氣(7,6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人間福報 |
此分類下一篇:東方樓下四果冰
此分類上一篇:【人間風情】 炒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