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修正了我四處倡言的生涯論的一部份。把「過一天,賺一天」的境界,從人生的第四個二十五年,提前到第三個二十五年來。
把人生分成四階段來規劃,是我在許多地方講生涯計畫、生涯態度、生涯準備的課題時常掛在嘴上的主要論述之一,這四個階段大致如下:
第一階段:人生的第一個二十五年。這個階段中取之於社會、國家、宗族、家庭、親人者很多,無論成長、受教育、各種學習,樣樣皆得大量仰賴他人,屬於接受狀態。
第二階段,第二個二十五年,屬於生命中最青壯有用、活力十足的階段。娶妻生子,養兒育女,工作付出,稅捐付出、勞務付出、責任付出,以二十五年之付出,償前一階段二十五年之接受,公平而且合理。
到了第三個二十五年,進入第三階段時,大致上人不欠你,你不欠人,事業也做得差不多了,儲蓄也多少積累若干,子女教育告一段落,各種經濟壓力應也稍稍抒解,可以選擇所愛的責任來繼續承擔,可以選擇喜歡的工作繼續來做,可以選擇自己的嗜好、興趣,依照經濟條件或其他各種已經擁有的條件來開心享有,愛旅行的不妨出外多走走,愛唱歌的去盡情高歌,愛打球的去打球,愛游泳的去游泳,這就是所謂的黃金退休時期。
第四個階段是七十五歲來臨了,如果牙齒還可咀嚼,眼睛還可閱讀,雙腿還能自在行走,耳朵還可聆聽,那是老天特別的恩賜。所以在這個時期就是過一天,賺一天,能擁有多少健康和快樂,都是賺到的。
當然,所謂生涯規劃,還得看每一個人的際遇和不同的條件,用二十五年來做階段區隔也只是一個大概之數字,每個人某一個階段拉得長一點,或某一個階段縮得短一點都是正常的。而且還可混搭,我特別強調混搭就是人人所遇不同,有時第一個階段裡混了第二甚至第三的內容,有的第三階段還得搭些第一階段的東西,混搭也是正常的事,所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這就是人生的美妙所在,如果人人都被套進同一個公式,同一種模式裡去運行,那就太沒意思了,連自己都會覺得生涯無趣,無聊透頂。
這樣的四階段論,講過不少,尤其是有一個全國性的講座,台灣頭到台灣尾某一個圈子裡的同仁,上自單位首長副首長秘書,各科組主管,下至那一段為時數年的日子裡所有新進人員,都曾輪流聚集成班,在幾十幾百場講座中聽過我二至四小時的講演內容,不管講的是些什麼,四段論總是必講內容之一。
還有我常掛在嘴上的另一個理論,叫做:何必盡力而為。講的是凡事切莫全力以赴,全力以赴等於無情無義無能無知。
許多人乍聽引言,立時聞言變色:這什麼歪理啊?機關的首長,學校的校長,全國大大小小的官吏,人人上台時無不舉手宣誓,信誓旦旦:從今以後,本人誓將全力以赴,做一個最好的總統,或最好的校長,最好的老師…,怎麼,全力以赴也錯了?
是錯了。
全力以赴教別人和教自己都喘不過氣來,做不出好事情。除了工作,還要有休息、運動、旅行、居家生活、休閒、親子共處…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沒有和親子共處沒能學習柔軟心,沒有優質的居家生活得不到人生的潤滑劑,沒有休閒和假日沒有機會放空自己,觀照自己,沒有運動只有工作,會過勞死,會害得部屬同僚跟著痛苦,全力以赴應改為合理的時間分配,分配給工作的時候專注的工作,認真的工作,分配給自己的時間,就好好的自在放鬆。
我常舉自己二十五年媒體生涯為例,過度的投注於工作,讓我幾乎錯過孩子的成長,錯過家庭的美好,錯過太多太多,差一點成為最偉大的「記者匠」,連馬桶也不會修,連燈泡也不會換,朋友也在我「只顧捍衛社會正義,不計交情友情人情」的死腦筋下沒有了,真是無情又無義,無能又無知。幸運的是我即時有所警覺醒悟,修正了我工作狂似的惡質態度,方得以漸漸回復做為一個人的樣貌。
地球在改變中,氣候在改變中,經濟環境在改變中,一切都在快速改變中,所以生涯的準備和計畫不能以陳腔濫調一以貫之,非得跟著外在環境及自己的成長成熟與個人際遇而靈活調整。例如工作到死,似乎已是許多人提出來的新的工作態度,用以因應新的社會形態,這樣的奉獻態度值得尊敬,卻也更應謹守「切勿全力以赴」的準則,留給自己更多的空間和時間才合乎人性與人生的價值。
我提前了「過一天,賺一天」的心情,是感受到了肉身的不可恃與不可靠,學會了更多的感恩心,也學習到更多珍惜當下,惜取即時的態度。覺得這樣的心情現在就要擁有,或許這樣的心情還出現得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