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了一家7-11買東西,裡頭有一位孩子在掃地,是智能不足的孩子。
人來人往的中午,我駐足在門口低著頭看著他手上的工作幾秒鐘。他掃得非常仔細,每一顆沙粒都仔仔細細地,來回掃了好幾次,確定是乾乾淨淨的,才掃下一個地方。
然後我走到雜誌架旁邊讀雜誌,他掃過來了,也沒想客人正站在那裡應該先讓讓,很固執地要把我站的那一塊地方也掃乾淨。我們對峙了幾秒鐘,我放下手中的雜誌,從通道的另一頭繞過去找我要的飲料,因為不忍心回頭去踩,他那麼用心掃乾淨的地板。
自動門每開一次,店員在櫃檯高喊【歡迎光臨】,他在後頭也跟著小聲地喊著。那聲音是沒有自信的,但是免強自己一定要這麼喊出來。因為那方寸之大的工作地點,就是他的天空。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或許那個天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想他就在那裡,看見了滿天星斗般的繁華。
有一次看到一個命理節目說,做大官的命是要身長過於腿,而腿長過於身的,是奔波的長工命。這說法姑且不論真假,但有意思的是,我想到了在自然界裡長腿獸存活率比較好,因為他們總是能及時躲避危險攻擊。如果這個原則適用於整個生物界,那麼腿長的人存活率應該也比較好。那麼我們可不可以這樣想:因為腿短的人存活率比較低,所以上帝給他們開了一扇當大官的窗,好讓他們被襲擊的機率降低呢?
或者榮華富貴,其實也是一種補償?
每次新朋友問起我為什麼當年【敢】辭去穩定的工作當一個專職作者,我一時之間都想不出好答案。我記得第一次從某個銀行離職時很掙扎,是因為一位和我相同背景的女同事先做了決定,我才盲目跟進的;第二次從另一個銀行離職時非我所願,乃情勢所逼。兩次走人都是因為天少輕狂的衝動之舉。
年少輕狂所以覺得自己必然不會活不下去。
後來我發現專職寫作要活下去,工時和腦力精力都不亞於每天乖乖上班,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我卻甘之如飴。當我乖乖上班的時候,總是可以用兩三個星期把工作摸熟,接著每天只花很少的時間處理工作,花很長的時間發呆聊電話,週末再花大量時間逛街遊戲。可是當我開始專職寫作之後,從週日到週六,每一天都在工作,且不分日夜。我才發現,那個作人事困獸之鬥的辦公室,不是我的天空,所以儘管工作再輕鬆愉快,也不能阻止我逃離。
寫作能活下去嗎?許多人這麼問過我。而我能說的是,如果你想活下去,你在什麼地方都能活下去。
許多人在年輕的時候不斷地變換工作,過去我以為那是很可恥很沒出息的,因為人都應該在難以忍耐的地方忍耐。可是慢慢地我了解,那是因為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可能錯的是環境,不是人自己。在錯誤的環境裏,即使資質再是人上人,也伸展不出繁茂的枝葉。
許多痛苦的來源是因為盲目的思考。大多數人聽信媒體的意見投資找工作升學談戀愛,沒想過【我是誰?】、【我要什麼?】,只一股腦兒地把自己卡進那些【熱門位置】,卻始終無法就定位出發。
我最近聽到一個諷刺的事情。朋友告訴我【金磚四國】這個名詞是怎麼來的?他說那是他的編輯朋友某天趕稿胡謅出來的,後來發現竟然成為風潮,連他自己都覺得奇怪。
雖然【金磚四國】這個東西可能是正確的資訊。
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了,成全的是商業經濟,但是成全不了自己。好比學英文,哪來那麼多名堂?
當【個人化】這個東西成了商品,也不再是個人化了。因為沒有大量複製的可能性,很難成為獲利標的。
尋找自己的天空,對於複雜腦袋的一般人很難,但是對於我在7-11所見到的那個孩子,卻很容易。這難道不是上帝給他的一份恩典嗎?
過去我常常為了自己和整個世界的格格不入感到沮喪,最近慢慢釋懷了。也許這種格格不入,讓我更不得不找到自己的天空,這也是上帝給我的一份恩典。
我最近在學做衣服,不過沒想去看專業書籍。我想像著沒有這些專業書籍的古代人,怎麼做出第一件衣服的?慢慢錯誤中去嘗試。這是一份美好的經驗。從頭學習一件新事物,總是能夠讓自己回憶起學習寫第一個字的那種專注力和用心。每個從新開始,都是尋找到自我的一個契機。
如果能找到位置坐下來,姿態舒適了,做事情也舒適了。
我要把這篇文章獻給我親愛的朋友,祝福他在這個過渡時期,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
我想過了這段期間,他必然會過著幸福又精采的生活。
文章定位:
人氣(62) | 回應(4)|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