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08 00:17:02| 人氣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會11/06/2005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書會11/06/2005

今天扯得太遠了,完全插不上話,繁瑣的演講對大家不一定有助益,所以現在先寫出一些想法,日後再進一步討論。

「苦樂二俱捨,不順亦不違。」

此偈很不幸地翻譯成:苦受樂受都捨棄,既不感受樂的境界,也不感受苦的境界。

乍看之下,似乎疑竇叢生。既不感覺苦,又不感覺樂,那豈不是沒有感覺的木頭人?或者,苦樂二俱捨,就是以不苦不樂受為最終修行目標?

首先了解一下《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的緣起。這並非由一人單獨完成的著作,也非由長老大德執筆。翻譯白話,原本就有其語言的限制,難以盡善盡美,皆盡達義,尤其當翻譯者本身僅僅是「學者」,缺乏相對應的實修經驗時,便容易出現不足之處。因此中國古來翻譯經典,多由精通經律論三藏的三藏法師;富羅那尊者為十大弟子說法第一,亦是以自身扎實修行為基。所以,對於白話翻譯的部份,必須慎重思唯。

接著探討不苦不樂受。其實經中已明示:不苦不樂受是不好的,起因於「不如實知」。所謂「不如實知故,生不苦不樂受,為癡使所使。」樂受生貪欲,苦受生瞋恚,不苦不樂受增長愚癡,終究產生煩惱。由此可知,離苦受樂受,不是走向不苦不樂受的另一個極端,因為仍然沒有斷除煩惱。

再來細察前後經句。首偈「多聞於苦樂,非不受覺知,」已揭明:多聞聖弟子並非毫無感覺。「苦樂二俱捨,不順亦不違」合前後偈為一段落,即是「樂受不放逸,苦觸不增憂,苦樂二俱捨,不順亦不違。比丘勤方便,正智不傾動,」如此,經義便豁然開朗。由凡夫起修行調伏苦受樂受,樂受時不放縱,苦受時不憂愁,以中道正見而不動搖,因而俱捨苦樂,不順不違。

一言以蔽之,苦受樂受二俱捨,便是要「正受」!具足中道正見,逐步調伏,生「正受」,才是我們修行的目標。

台長: 姚子
人氣(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